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0年某三甲医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敬弼 金春梅 +1 位作者 姜雪 石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 收集并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为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所有血培养阳性菌株,使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判读根据2020年... 目的 收集并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为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所有血培养阳性菌株,使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判读根据2020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进行,并同时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分离株共1664株,包含细菌1642株,占98.7%;真菌22株,占1.3%。其中数量占比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47株,占20.9%)、表皮葡萄球菌(208株,占12.5%)、肺炎克雷伯菌(180株,占10.8%)、金黄色葡萄球菌(179株,占10.8%)和链球菌属(127株,占7.6%)。血培养阳性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科(890株,占53.5%)、肾内科(155株,占9.3%)和泌尿外科(117株,占7.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6%,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目细菌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其耐药率均低于10.0%。鲍曼不动杆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52.4%。结论及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对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今后应加强对可引起血流感染的细菌进行药物监测,以便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时控制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率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对TGF-β1诱导的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爱花 朱洁波 +1 位作者 尹学哲 全吉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5-1182,共8页
目的研究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对TGF-β1诱导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作用。方法用10μg/L TGF-β1诱导HepG2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细胞EMT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GBR组3组,对照组用无血清DMEM处理,模型组用10μg/... 目的研究草苁蓉环烯醚萜苷(IGBR)对TGF-β1诱导肝癌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作用。方法用10μg/L TGF-β1诱导HepG2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细胞EMT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GBR组3组,对照组用无血清DMEM处理,模型组用10μg/L TGF-β1处理,IGBR组用10μg/L TGF-β1和500 mg/L IGBR联合处理,培养48 h。利用细胞黏附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lug、Twist1、ZEB1、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TGF-β1诱导后,模型组HepG2细胞呈现长梭形改变;与模型组比较,IGBR组细胞黏附率降低,抑制细胞迁移、侵袭能力(P值均<0.05),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值均<0.05),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值均<0.05),Slug、Twist1、ZEB1蛋白表达和p-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值均<0.05)。结论IGBR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epG2细胞EMT过程,从而减弱HepG2细胞黏附力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上调E-钙黏蛋白,下调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上调Slug、Twist1、ZEB1、STAT3的蛋白表达,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STAT3通路下调Slug、Twist1、ZEB1等EMT转录因子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列当 环烯醚萜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