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汉语言对比研究述评——以刊载于《汉语学习》上的文章为主 |
崔雄权
李光华
崔勇范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交际语言能力视角下朝鲜族学生初级汉语能力分析 |
许红花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关于语言的相对“论证性”——兼论汉语词的可论证性 |
金基石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4
|
语音偏误与语音对比——谈朝鲜人汉语语音教学问题 |
刘明章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0
|
|
5
|
韩汉语被动句对比——韩国留学生“被”动句偏误分析 |
柳英绿
|
《汉语学习》
|
2000 |
18
|
|
6
|
朝鲜语汉字成语与汉语成语 |
全香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7
|
谈汉语的节奏单位“节” |
安英姬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8
|
现代汉语因果关系连接成分研究综述 |
彭湃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9
|
现代汉语“也X”结构的表达功用及其主观性 |
刘春光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受事宾语——再“说说汉语的‘脖子’” |
金奉民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1
|
孟柱亿先生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曹秀玲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2
|
汉语状态心理动词的鉴别及分类 |
尹岗寿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3
|
韩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研究 |
崔雄权
于沐阳
商昌宝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4
|
论主观极量义构式“X得不行” |
张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0
|
|
15
|
“一(量)名”主语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 |
曹秀玲
|
《汉语学报》
|
2005 |
29
|
|
16
|
试析“搁”的语法化 |
陈顺成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7
|
及物性视角下“NP_受+VP”的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 |
许红花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8
|
情态动词“用不着”的意义和组合特点 |
吴德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19
|
非作格双宾句数量宾语的信息结构特征分析 |
朴珍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20
|
论韩国的第一首“和陶辞”——兼及李仁老对陶渊明形象的解读 |
崔雄权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