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二羟基查尔酮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1
作者 苏朝霞 王南苗 +7 位作者 陈丹 韩有艳 毕遥 王彤 安仁波 朴英实 任香善 李文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8-705,共8页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7-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借助KEGG富集分析探究miR-7-5p与结直肠癌的关联。运用RT-qPCR检测miR-7-5p的表达量,同时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iR-7-5p稳定敲低或过表达的细胞系。结果:D2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P<0.05或P<0.01)。TCGA数据库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miR-7-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12.5、25、50μmol/L D2处理均可上调HCT-15、SW620细胞miR-7-5p的表达水平(均P<0.01)。25μmol/L D2处理组HCT-15、SW620细胞中LC3、p-ULK1等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均P<0.05),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均P<0.01);与D2单独处理组相比,经D2处理的miR-7-5p敲减细胞中LC3、p-ULK表达量有所下降(P<0.05或P<0.01)。结论: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 4'-二羟基查尔酮 自噬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金文哲 严相默 +2 位作者 李少岩 康吉龙 方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进而阐明作用效果的异同。方法:将临床疼痛诊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SGB 25例,SGL25例,分别用YZ7A压陷式眼压计和UY200M型温度记录器测定每一患...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星状神经节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进而阐明作用效果的异同。方法:将临床疼痛诊疗病例50例随机分为两组,SGB 25例,SGL25例,分别用YZ7A压陷式眼压计和UY200M型温度记录器测定每一患者操作侧眼压和皮肤温度。结果:SGB和SGL两组的眼压,在治疗后10 min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段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GB和SGL两组皮肤温度,在治疗后5 min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10 min、15 min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测定时段内两组间对皮肤温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GB和SGL对眼压均起一过性上升随后下降、皮肤温度上升的作用。SGB和SGL两种方法对眼压及皮肤温度的影响程度相仿,且其临床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点式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 眼压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节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广建 梁哲龙 +3 位作者 李仁淑 金文哲 闫清华 邱德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03-305,共3页
临床上将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目前,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外... 临床上将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目前,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外,局部利多卡因可作为PHN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疗效不够满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三环类抗抑郁药 NEURALGIA SUBTRACTION 急性带状疱疹 多卡因 背根节 普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 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生长与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秦云植 杨洋 +3 位作者 朴俊杰 李珍玲 崔雪莲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拉帕醌处理胃癌细胞前后其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β-拉帕醌可显著抑制SGC-7901和AGS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下调增殖与周期相关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P均<0.05);经β-拉帕醌处理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且显著下调MMP-2/9和Ezrin蛋白以及EMT间质标志物的表达,上调EMT上皮标志物表达水平;另外,β-拉帕醌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以及上调活化型Caspase-3/8/9的表达。结论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可通过MMPs和EM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β-拉帕醌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蛋白抑制POCD老年大鼠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中FGF23/NF-κB p65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海霞 王翀鹤 +2 位作者 王庆辉 姜万维 黄学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8-554,561,共8页
目的以POCD老年大鼠及BV2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Klotho蛋白对POC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老年大鼠45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七氟醚麻醉组(sevo组)、七氟醚麻醉手术组(sevo+surgery组)。采用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状态,HE、TUNEL染色... 目的以POCD老年大鼠及BV2小胶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探究Klotho蛋白对POC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老年大鼠45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七氟醚麻醉组(sevo组)、七氟醚麻醉手术组(sevo+surgery组)。采用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状态,HE、TUNEL染色和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病变、凋亡及促炎介质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和BV2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NF-κB p-P65表达。结果sevo组和sevo+surgery组老年大鼠出现明显认知障碍,海马区受损,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大量神经元细胞凋亡,Klotho蛋白表达下调,而FGF23/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上调。LPS和七氟醚诱导BV2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增加,FGF23/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上调,然而Klotho治疗降低了上述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Klotho可能在POCD的防治中成为新的靶点,其机制可能与Klotho蛋白抑制小胶质细胞中FGF23/NF-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克老素 小胶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通过GSK3β/β-catenin信号轴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洁 朴俊杰 +3 位作者 秦云植 任香善 王馨悦 林贞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6-393,共8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以0、2、4、6和8 mmol·L^-1浓度的VPA分别处理人胃癌细胞AGS、SGC-7901、MGC-803和BGC-823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软琼脂克... 目的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以0、2、4、6和8 mmol·L^-1浓度的VPA分别处理人胃癌细胞AGS、SGC-7901、MGC-803和BGC-823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VPA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VPA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STITCH、STRING和Enrichr数据库预测VPA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和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上皮间质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PA可显著抑制AGS、SGC-7901、MGC-803和BGC-823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可抑制AGS和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及EMT进程(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Snail表达下调);可下调p-GSK3βser9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VPA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GSK3β/β-catenin信号轴的抑制及EMT进程的逆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胃癌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GSK3β/β-catenin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对CCI模型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锦 李少岩 +1 位作者 严相默 李世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和热痛阈的变化及对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n=8)。(1)假手术组(S组):右侧坐骨神经只暴露5分钟,未结扎,术后第4天起硬膜外注入...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和热痛阈的变化及对脊髓后角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n=8)。(1)假手术组(S组):右侧坐骨神经只暴露5分钟,未结扎,术后第4天起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1ml,每日1次,连续10天;(2)对照组(C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起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1ml,每日1次,连续10天;(3)利多卡因组(L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起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0.1ml,每日1次,连续10天。分别于术后第1,4,7,10,14天观察行为学变化。于术前及术后第4,7,10,14天用JL-F数显式光热测痛仪测定双后肢热痛阈。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出腰段脊髓,石蜡包埋,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免疫阳性细胞(FLI)。结果:(1)C组、L组与S组比较术后下肢运动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组与L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C组、L组与S组比较各实验点热痛阈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L组与C组间各实验点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C组、L组与S组相比,各层FLI细胞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L组各层FLI细胞数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阻滞对CCI模型大鼠脊髓c-fos的表达抑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硬膜外阻滞 神经病理性疼痛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金炳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4-895,共2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岁以上患者240例,以10岁为单位分不同年龄组,分别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观察比较仰卧位腰椎平片上Tuffiers线所... 目的探讨年龄对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岁以上患者240例,以10岁为单位分不同年龄组,分别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观察比较仰卧位腰椎平片上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的变化。结果 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位于L4椎体上缘至L5~S1椎体间隙之间,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p=0.219,P=0.001),70岁以上人群较50岁以下明显上移(P<0.05)。结论 Tuffier's线所经腰椎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移,且年龄越大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ffier’s线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在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赫 朴光宇 黄学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430,共6页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通过在T3-4或T4-5棘突间隙内穿刺、置管,注入麻醉药物后选择性阻断起始于T1~T5的传入和传出神经。近年来研究显示:HTEA可有效缓解疼痛,解除冠脉痉挛和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室壁...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通过在T3-4或T4-5棘突间隙内穿刺、置管,注入麻醉药物后选择性阻断起始于T1~T5的传入和传出神经。近年来研究显示:HTEA可有效缓解疼痛,解除冠脉痉挛和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室壁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减弱心肌自噬和细胞凋亡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终逆转心室重构,并且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易受损的心肌,并能减小患者术后应激的表现,更好地维持患者葡萄糖代谢,还可改善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目前HTEA已广泛用于心脏外科和胸外科等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并对加速康复外科有着积极作用。现综合分析最新相关文献,阐述HTEA在多种手术中的应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及争议,并展望HTEA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阻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基因在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鑫 崔春爱 黄学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7-1350,共4页
Klotho基因是一种抗衰老基因,主要在肾脏和脉络膜表达,其分泌型Klotho蛋白是一种衰老相关性因子,可能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调节作用。随着对Klotho基因与脑功能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发现该基因表达量与氧化应激诱导的术后认知功... Klotho基因是一种抗衰老基因,主要在肾脏和脉络膜表达,其分泌型Klotho蛋白是一种衰老相关性因子,可能对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调节作用。随着对Klotho基因与脑功能关系研究越来越多,发现该基因表达量与氧化应激诱导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通过阐述Klotho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氧化应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简要展望Klotho作为认知功能障碍进程中生物标志物的前景,为一些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生物学活性 氧化应激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SDL2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兵 朴俊杰 +3 位作者 杨洋 朱光 秦云植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样蛋白2(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like 2,HSD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HSDL2蛋白在9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DL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 目的探讨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样蛋白2(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like 2,HSD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HSDL2蛋白在9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DL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SDL2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的细胞质中。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HSDL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HSD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强阳性率为58.9%(53/90),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5.0%,1/20)(P<0.01)。HSDL2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SDL2蛋白过表达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低于HSDL2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HSDL2在胃癌组织中明显过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SD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朋对手术犬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郭健 南勇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隆朋麻醉、手术应激对犬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犬14只,随机分为单纯隆朋麻醉组(A组,n=7)和隆朋麻醉手术组(B组,n=7),A组按3.0mg/kg肌肉注射隆朋进行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腹腔探查术,观察两组麻醉前(0h)和麻醉后2... 目的探讨隆朋麻醉、手术应激对犬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犬14只,随机分为单纯隆朋麻醉组(A组,n=7)和隆朋麻醉手术组(B组,n=7),A组按3.0mg/kg肌肉注射隆朋进行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腹腔探查术,观察两组麻醉前(0h)和麻醉后2、8、24、72、120和168h血清IL-1β、IL-2、IL-4、IL-8、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相比,A组犬在麻醉后2~72h期间血清IL-1β、IL-2、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120~168h期间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麻醉后血清IL-4、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麻醉前相比,B组犬在麻醉后2~168h期间血清IL-1β、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组麻醉后同一时间点相比,B组犬在2、8、24、72、120、168h时血清IL-1β、IL-2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L-8、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隆朋麻醉、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均可导致犬免疫功能抑制,并且手术的影响要大于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朋 手术应激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晶玉 朱成杰 +1 位作者 权英实 黄学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2,共5页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SW620细胞,使用罗哌卡因处理人结直肠SW620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癌细胞活力。将结直肠癌SW620细胞分为:结直肠癌细胞组、低剂量罗哌卡因组...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SW620细胞,使用罗哌卡因处理人结直肠SW620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癌细胞活力。将结直肠癌SW620细胞分为:结直肠癌细胞组、低剂量罗哌卡因组、中剂量罗哌卡因组和高剂量罗哌卡因组;参考CCK-8实验结果,分别使用20,50和100μg/mL浓度的罗哌卡因处理低、中、高罗哌卡因组的结直肠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直肠SW620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着使用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人结直肠SW620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半数致死浓度约为:69.36μg/mL。结直肠癌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为(1.52±0.11)%显著低于低、中、高剂量罗哌卡因组[(35.91±5.69)%、(46.27±6.57)%、(69.36±8.01)%;F=559.203,P<0.001];相比结直肠癌细胞组,使用罗哌卡因处理各组线粒体膜电位、G2/M期细胞比例、S期细胞比例、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相比结直肠癌细胞组,使用罗哌卡因处理各组G0/G1期细胞比例、Bcl-2蛋白、Caspase-3蛋白和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01)。结论罗哌卡因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人结直肠SW620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及Bcl-2信号传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SW620细胞株 罗哌卡因 线粒体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