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组织中IMP3与IGF2表达对预后评估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黎娟 张锦辉 +2 位作者 王研 刘树森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 目的探讨癌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2例HCC及其癌旁良性组织中IMP3及IGF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生物学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IMP3和IGF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1);IMP3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转移、ACJJ分期、门脉癌栓及Ki-67表达均密切相关;IGF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Ki-67蛋白表达相关(P均<0.05)。IMP3与IGF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65,P<0.05)。生存分析显示,IMP3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不表达的患者(Log-rank=16.854,P=0.000);IMP3和IGF2同时表达与二者单独表达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8)。进一步分析证明IMP3是HCC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73,95%CI:0.270~0.829,P=0.009)。结论联合检测HCC组织中IMP3和IGF2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二者可能成为HCC生物标记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IMP3 IGF2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中Tiam1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洋 孙洁 +2 位作者 朱光 朴俊杰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Tiam1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浆液性卵巢癌组织、64例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以及27例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进...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Tiam1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浆液性卵巢癌组织、64例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以及27例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Tiam1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癌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4.7%(83/98)和70.4%(69/98);在黏液性囊腺癌组织中,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7.5%(56/64)和73.4%(47/64),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2.2%和7.4%)(P均<0.01)。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及绝经情况无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iam1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低于Tiam1蛋白低表达患者(P均<0.05),且Tiam1蛋白高表达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也明显低于Tiam1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Tiam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TIAM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shh、ptch和smo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子 张凤艳 +1 位作者 林贞花 玄延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和smo蛋白过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原位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1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导管内原位癌和21例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芯片中shh、ptch和smo蛋... 目的研究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和smo蛋白过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原位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1例浸润性导管癌、40例导管内原位癌和21例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芯片中shh、ptch和smo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shh、ptch和smo蛋白在正常导管上皮中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但在浸润性导管癌(shh74.8%,ptch68.5%,smo65.8%)和导管内原位癌(shh100%,ptch100%,smo90%)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乳腺导管癌中shh蛋白的表达率在Ki-67和c-erbB-2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均<0.05);而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此外,shh、ptch和smo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ER、PR、p53蛋白的表达及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等特征均无显著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shh的表达分别与ptch(r=0.55,P<0.01)、smo(r=0.58,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且ptch的表达又与smo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shh、ptch和smo蛋白表达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而且shh对判定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h信号通路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NQO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跃 林黎娟 +2 位作者 朴俊杰 吕蕙馨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探讨NQO1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2例CRC、44例癌旁组织以及28例结肠不典型增生中NQO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生物学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C中NQO1阳... 目的 探讨NQO1蛋白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2例CRC、44例癌旁组织以及28例结肠不典型增生中NQO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生物学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RC中NQO1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织(P均〈0.01); NQO1表达与CRC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转移、浆膜侵犯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 生存分析显示,NQO1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及5年生存期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均〈0.001); 与临床分期联合分析显示,无论在早期组还是晚期组,NQO1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NQO1高表达是CRC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HR:1.398,95%CI:1.011~1.934,P=0.043)。结论 检测NQO1蛋白表达对CR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有望成为CRC生物学标记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NQO1蛋白 生存分析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临床病理演练评估(Mini-CPEX)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双萍 张铭旋 +2 位作者 李柱虎 金铁峰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6-338,共3页
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指标是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纽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医师也被称为“医师的医师”,掌握病理临床应用技能不仅是专科病理医师的需要,也是其他专业临... 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指标是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纽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病理医师也被称为“医师的医师”,掌握病理临床应用技能不仅是专科病理医师的需要,也是其他专业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病理临床专业技能培训在中国医学本科教育中,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医学教育 迷你临床病理演练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羟基查尔酮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6
作者 苏朝霞 王南苗 +7 位作者 陈丹 韩有艳 毕遥 王彤 安仁波 朴英实 任香善 李文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8-705,共8页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 目的:探讨2',4'-二羟基查尔酮(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SW620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0、12.5、25、50μmol/L)的D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WB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miR-7-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借助KEGG富集分析探究miR-7-5p与结直肠癌的关联。运用RT-qPCR检测miR-7-5p的表达量,同时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miR-7-5p稳定敲低或过表达的细胞系。结果:D2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P<0.05或P<0.01)。TCGA数据库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miR-7-5p在结直肠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12.5、25、50μmol/L D2处理均可上调HCT-15、SW620细胞miR-7-5p的表达水平(均P<0.01)。25μmol/L D2处理组HCT-15、SW620细胞中LC3、p-ULK1等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均P<0.05),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增加(均P<0.01);与D2单独处理组相比,经D2处理的miR-7-5p敲减细胞中LC3、p-ULK表达量有所下降(P<0.05或P<0.01)。结论:D2通过调控miR-7-5p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EMT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2' 4'-二羟基查尔酮 自噬 细胞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中NQO1蛋白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洁 张研 +3 位作者 张源 杨洋 刘启祥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QO1蛋白在MDA-MB-468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并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 目的探讨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过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QO1蛋白在MDA-MB-468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并应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NQO1蛋白在87例TNBC组织、45例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组织以及36例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过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NQO1蛋白主要表达于TNBC细胞胞质中。在TNBC组织中,NQO1蛋白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75.9%(66/87)和62.1%(54/87),显著高于DCIS组织和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P均<0.01)。NQO1蛋白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但与患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结论 NQO1蛋白在TNBC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TNBC治疗的新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NQO1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中埃兹蛋白(ezrin)和SIX1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孔界男 周宪春 +3 位作者 韩龙哲 权春姬 崔雪莲 林贞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SIX1蛋白过表达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ezrin和SIX1蛋白在50例AFP阴性的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χ^2检验和Spe...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SIX1蛋白过表达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ezrin和SIX1蛋白在50例AFP阴性的HCC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50例AFP阴性的HCC组织中,ezrin和SIX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8.0%(34/50)和60.0%(30/5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38.0%(19/50)和26.0%(13/50)。χ^2检验显示ezrin和SIX1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脉管浸润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zrin和SIX1在AFP阴性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Ezrin和SIX1蛋白在AFP阴性HCC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脉管浸润相关,并且两者在肝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埃兹蛋白(ezrin) SIX1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HSDL2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兵 朴俊杰 +3 位作者 杨洋 朱光 秦云植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样蛋白2(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like 2,HSD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HSDL2蛋白在9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DL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 目的探讨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样蛋白2(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like 2,HSDL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HSDL2蛋白在9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DL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GEPI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SDL2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的细胞质中。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HSDL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HSD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强阳性率为58.9%(53/90),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5.0%,1/20)(P<0.01)。HSDL2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肿瘤直径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SDL2蛋白过表达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低于HSDL2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HSDL2在胃癌组织中明显过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SD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抒 孙百研 +2 位作者 智慧兰 许相范 孙东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 -P法 ) ,原位观察了 46例胃癌、2 0例癌前病变、2 4例正常粘膜中的凋亡细胞和p5 3、bcl- 2、c-myc的表达。结果 :癌前病变和胃癌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粘膜 (P <0 0 1) ,癌前病变组高于胃癌组 (P <0 0 1)。p5 3、bcl- 2、c -myc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6 0 9%、6 7 4%、73 2 % ,均高于正常粘膜组(P <0 0 1) ;在癌前病变中 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 %、95 %、5 8 8% (P <0 0 1)。胃癌中p5 3、bcl- 2蛋白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低于阴性组 (P <0 0 5 ) ,c -myc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 3、bcl- 2蛋白分别抑制细胞凋亡 ,c -myc蛋白在胃癌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bcl-2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胃癌 癌前病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21、p27、p53和R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凤艳 张金子 +3 位作者 邹树彪 程志芬 才勇 玄延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p21、p27、p53和Rb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1例胃癌,38例不典型增生4、7例肠上皮化生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5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21、p27、p53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p21和p27蛋... 目的探讨p21、p27、p53和Rb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11例胃癌,38例不典型增生4、7例肠上皮化生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5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21、p27、p53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p21和p27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典型增生组织最高,其次是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胃癌组织中p21、p27、p53和Rb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均<0.01)。p21、p27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类型和分化相关(P均<0.01),p5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的类型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女性患者R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21、p27、p53和Rb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p21、p27、p53和Rb蛋白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四种蛋白在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上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21 P27 P53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p53、bcl-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龙山 孙东植 +1 位作者 孙抒 金昌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 p5 3、bcl- 2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位观察 31例乳腺癌 ,2 0例乳腺不... 目的 :通过观察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 p5 3、bcl- 2的表达 ,探讨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原位观察 31例乳腺癌 ,2 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 2 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和p5 3、bcl- 2蛋白的表达 ,以 8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中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1) ,乳腺癌中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乳腺癌和乳腺不典型增生中 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5 )。凋亡细胞多分布在 p5 3、bcl- 2蛋白阴性区 ,阳性区仅有少量分布 ,且 p5 3、bcl- 2蛋白阴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阳性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失调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突变型p5 3、bcl- 2蛋白可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凋亡 癌前病变 P53蛋白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预后评估中Tiam1蛋白过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源 杨洋 +2 位作者 车拴龙 林贞花 金铁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0,135,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转移诱导因子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factor 1,Tiam1)过表达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iam1蛋白在102例GAC组织、21... 目的探讨T淋巴瘤转移诱导因子1(T-cell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ducing factor 1,Tiam1)过表达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iam1蛋白在102例GAC组织、21例胃异型增生组织和3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过表达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GAC组织中Tiam1阳性率为85.3%(87/102),强阳性率为61.8%(63/102),均明显高于胃异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GA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浸润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块大小等均无关。结论 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GA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蛋白过表达可成为GAC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TIAM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生长与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云植 杨洋 +3 位作者 朴俊杰 李珍玲 崔雪莲 林贞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6,共6页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 目的探讨β-拉帕醌体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噻唑蓝(MTT)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β-拉帕醌对SGC-7901与AGS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β-拉帕醌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拉帕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拉帕醌处理胃癌细胞前后其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分子标志物的变化。结果β-拉帕醌可显著抑制SGC-7901和AGS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下调增殖与周期相关Skp2和DEK蛋白的表达(P均<0.05);经β-拉帕醌处理后,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且显著下调MMP-2/9和Ezrin蛋白以及EMT间质标志物的表达,上调EMT上皮标志物表达水平;另外,β-拉帕醌增加胃癌细胞的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以及上调活化型Caspase-3/8/9的表达。结论β-拉帕醌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可通过MMPs和EMT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β-拉帕醌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黎娟 金政 +2 位作者 林贞花 王研 蔡英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MP3蛋白在92例HCC及58例癌旁...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MP3蛋白在92例HCC及58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Ki-67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IMP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2%,P=0.000)。IMP3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是否转移、AJCC分期及Ki-67表达有关(P值分别为0.0030、.0310、.005和0.002),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参数无关。结论 IMP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可作为HCC细胞预后及增生程度的潜在临床病理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IMP3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对MGC-803胃癌细胞株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抒 李雪梅 +2 位作者 王建光 杨万山 李香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31-833,837,共4页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cells ,CIK)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 ;通过HE... 目的 :研究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cells ,CIK)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MGC 80 3胃癌细胞株的抗增殖作用的影响及细胞毒活性 ;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p5 3、p16、C myc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MTT比色法表明随着CIK细胞与胃癌细胞效靶比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 ,抑制率明显增强 (P <0 0 1)。CIK细胞作用于胃癌细胞 2 4小时后 ,形态学观察胃癌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CIK实验组p5 3、p16、C myc蛋白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均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较强杀伤体外胃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其杀伤MGC 80 3胃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p5 3、C myc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MGC-803胃癌细胞 抗肿瘤 细胞凋亡 P53蛋白表达 P16蛋白表达 C-MYC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柏艳 孙抒 +1 位作者 杨万山 李香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72-1975,共4页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 目的:研究虎杖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虎杖提取物对细胞诱导凋亡的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分布相和细胞凋亡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测定凋亡关键酶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与凋亡相关基因产物bcl-2,以及与细胞周期有关的p21ras、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深入探讨虎杖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株诱导凋亡的机制。结果:(1)TUNEL法检测结果:虎杖提取物40μg/mL作用细胞后凋亡细胞数目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加药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同时凋亡指数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虎杖提取物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加药组出现G0/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而S期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虎杖提取物作用后加药组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增强,Ki-67、p21ras蛋白随提取物浓度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虎杖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2.虎杖提取物抑制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Ki-67、p21ras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有关。3.虎杖提取物诱导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经由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通路完成凋亡的启动和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提取物 人肺癌A549细胞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宪春 朱坤 +2 位作者 徐明 车拴龙 陈丽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霉素(TSA)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SA对人乳...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霉素(TSA)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SA对人乳腺癌细胞T47D具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TSA诱导T47D细胞发生凋亡,下调BCL-2/Bax比值,上调Caspase-3的表达(P<0.05);同时自噬相关蛋白LC3B及Beclin-1的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TSA体外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SA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P-BEZ235诱导多囊肾大鼠胆管上皮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晶 刘特思 +6 位作者 金贤国 朴英实 赵元媛 韩晶邑 林贞花 原田宪一 任香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PI3K/Akt/m TOR双靶点抑制剂NVP-BEZ235诱导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m TOR和p-Akt在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水平。WST-1比色法检测NVP-BEZ235对胆管细胞活力的抑制... 目的:探讨PI3K/Akt/m TOR双靶点抑制剂NVP-BEZ235诱导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m TOR和p-Akt在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水平。WST-1比色法检测NVP-BEZ235对胆管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以及LC3、Beclin 1基因沉默和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VP-BEZ235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 1的变化。结果:p-m TOR和p-Akt在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显著升高,NVP-BEZ235可明显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活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改变(P<0.05);NVP-BEZ235明显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并上调自噬标志蛋白LC3 II/LC3 I比值和Beclin 1蛋白的表达水平。LC3、Beclin 1基因沉默和3-MA均可明显减弱NVP-BEZ235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NVPBEZ235可抑制PCK大鼠胆管上皮细胞的活力,其机制与自噬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多囊肾 NVP-BEZ2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红梅 陈梅花 +2 位作者 朴东明 崔明花 朴熙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自由摄取)胆碱缺乏氨基酸(CDAA)饮食诱导建立NASH模型的同时,每周2次(周二和周六)ip给予1,25(OH)2D31,5和10...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自由摄取)胆碱缺乏氨基酸(CDAA)饮食诱导建立NASH模型的同时,每周2次(周二和周六)ip给予1,25(OH)2D31,5和10μg·kg-1。第12周末,测量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肝组织TG水平;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0.01);血清GPT和GOT和肝组织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CHO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NAS积分和CD68,TGF-β1和α-SM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1,25(OH)2D3治疗后,5μg·kg-1剂量组肝指数下降(P<0.05);血清GPT和GOT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5μg·kg-1剂量组血清TG水平显著升高(P<0.01);5μg·kg-1剂量组肝组织TG水平、NAS积分和CD68,TGF-β1,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1,25(OH)2D3可通过抑制肝组织的CD68、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改善NASH大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CD68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