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石族矿物对致密油储渗条件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_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蕾 师永民 +3 位作者 徐常胜 杨悦 李宏 柴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由于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不同长石族矿物脆性和溶蚀的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地层条件下,钙长石等偏基性斜长石更易沿解理破裂形成新的渗流通道;钾长石等富钾的碱性长石更易沿解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钠长石等偏酸性斜长石的脆性和溶解性介于钙长石和钾长石之间。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和破裂形成的次生孔缝对孔隙度贡献不大;研究区钙长石含量相对较高,其沿解理破碎形成的微裂缝有效改善了储集层渗流条件,长石族矿物对渗透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钙长石、钾长石等、钠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致密油 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有效砂体分布及主控因素——以苏里格气田南区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智 贾爱林 +2 位作者 薄亚杰 唐海发 郭本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4-691,共8页
苏里格气田南区是苏里格气田主体向南的延伸,距离物源区远,储层埋深大,成岩作用强。落实有效砂体分布及主控因素,是苏南等气田边部地区高效开发的基础。以苏南盒8、山1段储层为目标,结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分析,研究了有效砂体的空... 苏里格气田南区是苏里格气田主体向南的延伸,距离物源区远,储层埋深大,成岩作用强。落实有效砂体分布及主控因素,是苏南等气田边部地区高效开发的基础。以苏南盒8、山1段储层为目标,结合构造、沉积、储层、成岩分析,研究了有效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总结了有效砂体的主控因素。苏南有效砂体多分布在心滩和分流河道底部等粗砂岩相,垂向上发育孤立型、垂向叠置型、侧向搭接型3种模式,平面上分布在中、东部2条主砂带内。在有效储层形成过程中,宽缓的构造坡降是沉积、成藏的背景,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控制了储层的分布格局,而成藏前的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深刻改造了储层,塑造了有效砂体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砂体 沉积 砂体分布 成岩作用 主控因素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致密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馨蔚 师永民 +2 位作者 杨悦 柴智 吴洛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6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油藏。以致密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等测试分析结果为基础,对致密储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胶结类型主要为接触式胶结...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广泛发育致密油藏。以致密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等测试分析结果为基础,对致密储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胶结类型主要为接触式胶结和接触一孔隙式胶结,物性总体较差,粒间残余孔、粒内溶蚀孔较发育,以微一细喉道为主,属低孔一特低渗储层;成岩早期的压实作用和中后期伊利石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成岩中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储集层的物性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保护储层射孔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海洲 王勇 +2 位作者 杨琦 李鹏 张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10,118,共5页
在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完井过程中,由于外来流体的侵入,使储层孔隙被堵塞,导致油层伤害.为了降低外来流体对储层的伤害,研制了保护储层的射孔液.通过微波法对黄原胶进行改性,改性后黄原胶的表观粘度提高达80%以上,在质量分数为4%的... 在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的完井过程中,由于外来流体的侵入,使储层孔隙被堵塞,导致油层伤害.为了降低外来流体对储层的伤害,研制了保护储层的射孔液.通过微波法对黄原胶进行改性,改性后黄原胶的表观粘度提高达80%以上,在质量分数为4%的盐水中动切力达27 Pa以上,同时耐温性和抗盐性均好于黄原胶,将其作为增粘剂,并与暂堵剂、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优选和组合复配.研制的射孔液由清水、质量分数为0.8%的改性黄原胶、质量分数为5%的暂堵剂HFY、质量分数为0.2%的分散剂HEC、质量分数为1% ~2%的粘土稳定剂HCS-G、质量分数为0.3%的4号表面活性剂和质量分数为2% ~ 5%的KCl复配而成.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研制的无固相射孔液API滤失量控制在8.2 mL,岩屑回收率为91.2%,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抗污染性和抗乳化性且易被生物降解等特点.动态伤害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射孔液对岩心的渗透率恢复率为88.5% ~ 95.3%.截至2012年11月27日,新研制的射孔液在延长油田13口井成功应用,与周围邻井相比,新投产油井平均产油量提高了0.3 ~ 2.8倍,既有效保护了油气层,又易被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射孔液 储层保护 完井液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油田混合水体积压裂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吴顺林 蒋志勇 +4 位作者 唐梅荣 陈强 王蓓 余兴国 安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长8油藏物性较差,前期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单井产量低,通过转变改造思路,以"体积压裂"为理念,通过开展压裂地质特征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模式,在环江油田长8... 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长8油藏物性较差,前期采用常规压裂技术单井产量低,通过转变改造思路,以"体积压裂"为理念,通过开展压裂地质特征研究、工艺参数优化,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模式,在环江油田长8储层定向丛式井组开展矿场试验12口井,较常规压裂井日产油提高了1. 2 t,增产效果明显。井下微地震监测表明,混合水体积压裂工艺大幅提高了油藏改造体积(SRV),与常规加砂压裂相比提高了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储层 定向丛式井组 混合水体积压裂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地区红柳沟区块长2、长3油藏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目标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三 徐晓东 +2 位作者 王慧玲 常森 章辉若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近年来,在针对长4+5、长8油藏大规模提交储量的同时,姬塬地区红柳沟区块长2、长3油藏也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井点,展示了良好的勘探评价前景。通过收集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从地层对比、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该区长2、长3油... 近年来,在针对长4+5、长8油藏大规模提交储量的同时,姬塬地区红柳沟区块长2、长3油藏也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井点,展示了良好的勘探评价前景。通过收集钻井、录井及测井资料,从地层对比、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该区长2、长3油藏控制因素,认为长2、长3储集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区内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地层油藏,东西向展布的鼻隆构造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泥岩遮挡是主要的油藏控制因素;优选有利目标,开展井位部署,为下一步增储建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 油藏控制因素 储层特征 储层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工艺在HH42P1井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志军 吴庭 王卫忠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4期50-55,共6页
红河油田长9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该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区块单井自然产能较高,但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明显。为了经济有效开发该类难动用油气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针对长9油藏水平井试验区油藏地质及HH42P1井... 红河油田长9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该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区块单井自然产能较高,但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明显。为了经济有效开发该类难动用油气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针对长9油藏水平井试验区油藏地质及HH42P1井水平井段储层特点,采用拖动管柱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分段压裂试验。同时利用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对压裂施工程序进行优化,筛选了适合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改造的射孔位置、喷嘴类型及型号、压裂液及支撑剂体系。该井分5段进行了压裂改造,压后增产效果明显,平均日产液量20.15 m3,平均日产油量6.39 t。该工艺与常规加砂压裂工艺相比,不仅降低了油井的含水率,实现了油井增产,而且延长了油井稳产周期,适合在红河油田油水关系复杂的长9储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特低渗油藏 拖动管柱水力喷射 分段压裂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水平井开发技术现状及应用
8
作者 易爱文 王卫忠 +2 位作者 薛颖 李国勇 马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26-231,共6页
延长油田为国内典型的特-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低,近些年通过在不同类油藏型大规模实施水平井技术开发,提高了单井储量控制程度,其产油量是同类型常规井的2~20倍,且同期自然递减率为常规井的50%,最终采收率可提高7~10百分点,... 延长油田为国内典型的特-超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低,采出程度低,近些年通过在不同类油藏型大规模实施水平井技术开发,提高了单井储量控制程度,其产油量是同类型常规井的2~20倍,且同期自然递减率为常规井的50%,最终采收率可提高7~10百分点,使地面受限区无效储量得到有效开发、致密油等低效储量得到高效开发,在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缓解陕北地下资源利用和地面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开发技术现状 应用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侵入对页岩储层导流能力伤害 被引量:13
9
作者 袁旭 许冬进 +3 位作者 陈世海 何小东 承宁 陈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91-3597,共7页
大规模水力分段压裂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页岩气井返排率一般较低,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地层对储层岩石、支撑剂强度等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长期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研究现场压裂前... 大规模水力分段压裂是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页岩气井返排率一般较低,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地层对储层岩石、支撑剂强度等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长期效果。针对该问题,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研究现场压裂前后气测导流的变化规律,对压裂液伤害程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压裂液侵入降低了支撑剂、页岩岩石强度,导致支撑剂破碎率、岩石嵌入程度加剧,导流能力伤害达到60%以上;使用大粒径支撑剂、较高铺砂浓度,优选破胶性能好、低残渣、防膨性强的压裂液,能有效提高导流能力,降低压裂液伤害程度。研究结果对页岩地层压裂设计,降低压裂液伤害提高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支撑裂缝 气测导流能力 压裂液伤害 压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10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变阳 董丽红 +3 位作者 李广涛 刘佳庆 朱海涛 王康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0-49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油源一直存在争议,以志丹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志丹地区可能为长10供烃的3套烃源岩的发育情况、长10原油族组成情况、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的分析,开展油-源对比综合研究,探讨长10石油来源,为后期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志丹地区长10原油样品具有饱和烃含量最高,芳烃次之,非烃和沥青质含量最低的特点。长10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生油母质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成因,原油具有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长7,长9,长10等3套烃源岩的分析,认为该区长7烃源岩厚度最厚,长9次之,长10发育程度较低;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3套烃源岩在正构烷烃、萜烷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差异体现在长7-长10,Pr/Ph有增高趋势,ααα20R构型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具有从"L"型为主到"V"型和反"L"型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长10原油主要为长9烃源岩贡献,长10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志丹地区 长10 原油地球化学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单砂体条带状含油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寻社 阳兴华 +2 位作者 范绍雷 魏钦廉 米慧慧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结合岩心观察、薄片资料、扫描电镜、物性、录井等资料,对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条带状含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非均质和微观非均质是造成单砂体条带状含油分布的主要原因,储层...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结合岩心观察、薄片资料、扫描电镜、物性、录井等资料,对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条带状含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非均质和微观非均质是造成单砂体条带状含油分布的主要原因,储层韵律段的粗粒部分含油性较好,层理密度大则含油性差;钙质夹层越发育的储层,含油性越差;胶结作用使孔隙结构复杂化,造成储层含油性不均;单砂体条带状含油分布形成不同的油水系统,导致油藏含有多个油水界面。研究成果对研究区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非均质 单砂体 含油分布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开采参数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立华 王卫忠 +2 位作者 王苛宇 王伟 王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9,166,共6页
通过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进行衰竭式开采、不同注采方式及不同驱替压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压裂水平井半缝长为150 m时压力递减快、流速最大,随着裂缝长度增加,压力加快降低;增大压裂规模,水平井衰竭式开采速度... 通过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进行衰竭式开采、不同注采方式及不同驱替压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压裂水平井半缝长为150 m时压力递减快、流速最大,随着裂缝长度增加,压力加快降低;增大压裂规模,水平井衰竭式开采速度加快.在相同驱替压差下,压裂水平井作为采油井时压力梯度高,在此基础上优化水平井开采参数,分析裂缝方位、裂缝形态、裂缝条数、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水平段长度、射孔位置等对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水平段与裂缝近似垂直时开发效果最佳,最佳井网为七点法直井注水平井采井网,适当降低中间裂缝的长度和中间注水井的注水量可以起到稳油控水的作用,间断型纺锤形布缝时补充能量效果最好,优化后的参数与生产实际较好的吻合,优化结果可靠,对特低渗透储层分段压裂水平井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矿场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参数优化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59-13-41AH井经济快速钻井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佐英 杨富 +1 位作者 杨光 邹国曙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4,共3页
苏59-13-41AH井为苏里格气田一口二开结构气井水平井,针对二开结构水平井地层复杂、滑动定向困难和大斜度井段易坍塌等技术难点,通过优化轨迹剖面、钻头选型和钻具组合,使用复合钻头、水力振荡器等新技术、新工具,提高了斜井段滑动效率... 苏59-13-41AH井为苏里格气田一口二开结构气井水平井,针对二开结构水平井地层复杂、滑动定向困难和大斜度井段易坍塌等技术难点,通过优化轨迹剖面、钻头选型和钻具组合,使用复合钻头、水力振荡器等新技术、新工具,提高了斜井段滑动效率,降低了井眼曲率;通过增强钻井液封堵性,合理确定钻井液密度,降低循环压耗,有效预防了石盒子组泥岩坍塌,为后期二开结构气井水平井安全快速钻井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开 气井水平井 复合钻头 井漏 井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