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黄河流域典型区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探讨
1
作者 张会茹 杨叶 +1 位作者 董汉丽 王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22-23,28,共3页
为探索新时期陕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测量、无人机拍摄、走访座谈等,以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榆林市米脂县和延安市延川县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区为调... 为探索新时期陕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测量、无人机拍摄、走访座谈等,以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榆林市米脂县和延安市延川县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区为调查对象,选取重要骨干坝系、典型梯田、重点沟道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已建成示范园区的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研,从治理思路、体制机制、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建议,包括:实施坡耕地改造和坝地盐碱化治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转变治理思路,优化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全面领导和协调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淤地坝运行管理,建设骨干坝监测监控系统;财政专列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水土保持 实现途径 专题调研 榆林市 延安市 黄河流域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辉 廖亮花 +2 位作者 许永利 雷章 陈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监测信息化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功能齐全、上下协同,集系统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当前,应充分分... 监测信息化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功能齐全、上下协同,集系统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当前,应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完善系统顶层设计,明确系统服务层次、业务管理内容与用户,设计科学、完善、实用的系统功能和数据库。通过系统配置与安装部署,强化系统应用,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业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并支撑国家和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功能模块 数据库 信息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植被叶片近地表覆盖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蔡泽康 王健 +3 位作者 陈俞池 王晨沣 广彗冰 李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153,共11页
坡面柔性植被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对坡面侵蚀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完整柔性植被上,包括茎杆和叶片。为进一步探明近地表柔性植被叶片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坡面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流量(0.5、1.0和1... 坡面柔性植被对坡面流水力学特性有着显著影响,进而对坡面侵蚀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完整柔性植被上,包括茎杆和叶片。为进一步探明近地表柔性植被叶片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模拟坡面冲刷试验,研究了3种流量(0.5、1.0和1.5 L/min)、5种坡度(2°、4°、8°、12°和16°)、5种覆盖度以及2种覆盖类型下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征,以期揭示柔性植被叶片近地表覆盖对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流速随柔性植被叶片覆盖度的增加而下降,流量与坡度的增加可减缓平均流速的下降趋势;雷诺数Re与佛汝德数Fr随柔性植被叶片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佛汝德数Fr下降趋势明显,雷诺数Re下降趋势平缓。柔性植被叶片覆盖度和坡度对流态的影响相互制约;阻力系数随植被叶片覆盖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覆盖物起到增阻作用;坡度变化引起阻力系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相同条件下横向不同覆盖度覆盖物的形态阻力在总阻力中占比更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坡面侵蚀及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植被叶片 坡面流 水力学特性 阻力机制 流态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1
4
作者 张会茹 郑粉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坡面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的增加有所提前,但不明显,坡面起始产流时间的早晚主要受降雨强度控制;坡面径流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随...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坡面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的增加有所提前,但不明显,坡面起始产流时间的早晚主要受降雨强度控制;坡面径流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雨强为50mm/h时,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雨强为75mm/h时,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降雨强度下各坡度的侵蚀产沙率都是在降雨初期急剧上升,随后以指数下降,形成一个向左倾斜的曲线。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强;红壤坡面土壤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明显增大,随坡度的增加,在50mm/h小雨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坡度20°附近存在临界坡度;在75mm/h雨强下,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面 坡度 降雨强度 产流过程 侵蚀过程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霍海霞 张建国 +1 位作者 马爱生 霍军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4,共7页
面积广阔的干旱荒漠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其碳循环也是影响大气CO_2浓度和全球变化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了解目前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现状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为给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 面积广阔的干旱荒漠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其碳循环也是影响大气CO_2浓度和全球变化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了解目前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现状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为给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干旱荒漠区土壤碳的分布、土壤碳通量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仍存在诸如荒漠土壤固碳机理、碳转移和归宿、多尺度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理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对这些科学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非常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荒漠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并加强荒漠土壤碳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 土壤碳 碳循环 碳淋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淑英 黄治江 +1 位作者 代亚利 刘粉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2,146,共5页
运用137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 运用137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积;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成线性相关;有机质、速效P、阳离子代换量及土壤质地则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技术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