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北洛河与清涧河水环境中全氟/多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1
作者 乔昊安 白平 +5 位作者 高磊 邵瑞华 史亚利 杨瑞强 魏东斌 蔡亚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6-1676,共11页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其典型代表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基磺酸(PFHxS)及其相关物质已经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名单和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目前长江、... 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其典型代表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基磺酸(PFHxS)及其相关物质已经被纳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名单和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目前长江、珠江和海河等流域中PFAS污染水平研究相对较多,而黄河流域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黄河中游支流的北洛河与清涧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开展其中24种PFAS污染水平和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普遍存在PFAS的污染,其中地表水中PFAS总量(ΣPFAS)为4.28—372 ng·L^(−1),中位值为27.6 ng·L^(−1);最高浓度出现在北洛河流域的金汤村断面-沟门村断面流域内最下游点位,其他点位ΣPFAS浓度低于100 ng·L^(−1),与文献报道的黄河中下游地表水和水库表层水中ΣPFAS浓度相似.地下水中PFAS浓度总体低于地表水,其ΣPFAS浓度范围为<MDL—14.7 ng·L^(−1),中位值为<MDL.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北洛河流域地表水中PFAS污染水平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递增趋势,清涧河流域PFAS污染水平无明显变化.地下水和地表水中PFAS均以全氟丁酸(PFBA)、全氟戊酸(PFPeA)、PFOA、PFOS和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为主.北洛河流域的金汤村断面-沟门村断面PFOS和FOSA浓度最高,分别为31.6—165 ng·L^(−1)和15.6—152 ng·L^(−1).尽管地下水中PFOA和PFOS的最高浓度(1.66 ng·L^(−1)和4.70 ng·L^(−1)),但其远低于饮用水中规定的限量值(80 ng·L^(−1)和40 ng·L^(−1)).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地表水中PFOS和FOSA在高暴露场景下可引起一定的水生生物风险(RQs>0.1),因此仍需对该区域PFAS的污染水平进行持续监测,并重点关注其长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多氟化合物 黄河流域 污染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炼油工业区及周边环境介质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师瑞 王理明 +2 位作者 邵瑞华 蔡亚岐 徐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1-2580,共10页
本研究考察了2021—2022年间典型炼油工业及周边区域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s)(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异丙苯)的污染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炼油工业BTEXs污染特性、人体主要暴露途径,并进一步评估其健康... 本研究考察了2021—2022年间典型炼油工业及周边区域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s)(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异丙苯)的污染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炼油工业BTEXs污染特性、人体主要暴露途径,并进一步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区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BTEX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9.2μg·m^(−3)和578.3 g·g^(−1),其中冶炼区和产品储存区BTEXs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原油储存区、办公区和周边居民区.呼吸吸入BTEXs暴露量比口服摄入高约一个数量级,表明BTEXs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暴露.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工业区BTEXs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安全水平(HI<1),说明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另外,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苯无明显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苯的致癌风险均超过10^(−4),表明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BTEXs) 炼油工业 环境介质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洛河上游表层土壤与水体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来源解析
3
作者 安麒文 白平 +5 位作者 高磊 邵瑞华 沈静 杨瑞强 蔡亚岐 魏东斌 《环境化学》 2025年第7期2434-2443,共10页
为评估人为活动对北洛河上游环境的影响,采集表层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研究正构烷烃的赋存情况、组成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1)北洛河上游表层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正构烷烃浓度范围分别为1.59—11.15 mg·kg^(−1)、0._(22)—0.68... 为评估人为活动对北洛河上游环境的影响,采集表层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研究正构烷烃的赋存情况、组成特征与来源.结果表明:(1)北洛河上游表层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正构烷烃浓度范围分别为1.59—11.15 mg·kg^(−1)、0._(22)—0.68 mg·L^(−1)和0.30—0.67 mg·L^(−1),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2)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主要有3种特征:以n-C_(16)、n-C_(18)、n-C_(20)、n-C_(22)、n-C_(24)、n-C_(26)为主峰或次主峰的多峰型,n-C_(16)、n-C_(18)为主峰碳的前峰型和长链烷烃n-C_(28)占优势的后峰型,正构烷烃偶碳优势显著,可能由石油烃的转化产物贡献;(3)北洛河上游正构烷烃主要为草本植物、细菌与石油烃的混合来源,其中植物来源正构烷烃仅占约9.5%,人为源正构烷烃呈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轻质与重质油品的混合输入特征,其中地表水和表层土中正构烷烃主要为轻质油品输入,地下水中重质油品占比较大.综合上述结果,北洛河上游正构烷烃的赋存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控制点源排放、改善沿岸绿化是保障流域生态安全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 正构烷烃 分布特征 特征参数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