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黄河流域典型区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探讨
1
作者 张会茹 杨叶 +1 位作者 董汉丽 王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7期22-23,28,共3页
为探索新时期陕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测量、无人机拍摄、走访座谈等,以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榆林市米脂县和延安市延川县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区为调... 为探索新时期陕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推进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通过资料搜集、现场测量、无人机拍摄、走访座谈等,以陕西省黄河流域的榆林市米脂县和延安市延川县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园区为调查对象,选取重要骨干坝系、典型梯田、重点沟道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就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已建成示范园区的水土保持现状进行调研,从治理思路、体制机制、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陕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途径建议,包括:实施坡耕地改造和坝地盐碱化治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转变治理思路,优化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全面领导和协调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淤地坝运行管理,建设骨干坝监测监控系统;财政专列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水土保持 实现途径 专题调研 榆林市 延安市 黄河流域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构想 被引量:5
2
作者 赵辉 廖亮花 +2 位作者 许永利 雷章 陈丽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监测信息化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功能齐全、上下协同,集系统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当前,应充分分... 监测信息化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功能齐全、上下协同,集系统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的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当前,应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完善系统顶层设计,明确系统服务层次、业务管理内容与用户,设计科学、完善、实用的系统功能和数据库。通过系统配置与安装部署,强化系统应用,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与业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并支撑国家和地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功能模块 数据库 信息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台塬区红土崩解特性对泻溜侵蚀的影响
3
作者 李哲 王健 +4 位作者 蔡泽康 封瑞坤 李锋 卜芳俠 王晓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7,共10页
[目的]探析红土崩解特性和泻溜侵蚀发生的关系,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泻溜边坡坡度、坡积体休止角等基本参数,试验测定红土团聚体特性及干湿交替条件下崩解过程,分析泻溜侵蚀地区发生泻溜侵蚀的边坡条件、红土水稳性团聚... [目的]探析红土崩解特性和泻溜侵蚀发生的关系,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泻溜边坡坡度、坡积体休止角等基本参数,试验测定红土团聚体特性及干湿交替条件下崩解过程,分析泻溜侵蚀地区发生泻溜侵蚀的边坡条件、红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崩解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边坡坡度和休止角是泻溜侵蚀发生的控制性因素之一。黄土台塬区泻溜边坡坡度40°以内很少发生泻溜,大于80°大大减弱。红土与泻溜坡积体自然休止角范围为25°~36°。②红土团聚体绝大部分为非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稳定性差,因此遇水极易崩解从而造成泻溜侵蚀的发生。红土团聚体干筛平均质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为2.16 mm,1.37 mm,湿筛平均质量直径MWD与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为0.51 mm,0.25 mm,团聚体破坏率PAD为57.66%,分形维数D为2.96,ASI是转移矩阵法中表示团聚体总体稳定性的参数,红土ASI为1.75。③干湿交替通过减小红土崩解程度从而减弱泻溜侵蚀的发生。自然状态条件下红土崩解程度最大,最大崩解指数为81.79%,平均崩解速率为51.03 g/min;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土崩解程度较自然状态减小;不同干湿交替条件之间红土最大崩解指数不同但差异性不显著。④红土平均崩解速率与泻溜坡积体休止角、泻溜边坡坡度与ASI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红土崩解特性与泻溜侵蚀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干湿交替通过减小红土崩解程度从而减弱泻溜侵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泻溜 休止角 团聚体 土壤崩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0
4
作者 张会茹 郑粉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坡面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的增加有所提前,但不明显,坡面起始产流时间的早晚主要受降雨强度控制;坡面径流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随...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坡面起始产流时间随坡度的增加有所提前,但不明显,坡面起始产流时间的早晚主要受降雨强度控制;坡面径流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雨强为50mm/h时,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雨强为75mm/h时,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降雨强度下各坡度的侵蚀产沙率都是在降雨初期急剧上升,随后以指数下降,形成一个向左倾斜的曲线。坡度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强;红壤坡面土壤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明显增大,随坡度的增加,在50mm/h小雨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坡度20°附近存在临界坡度;在75mm/h雨强下,侵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面 坡度 降雨强度 产流过程 侵蚀过程 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霍海霞 张建国 +1 位作者 马爱生 霍军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4,共7页
面积广阔的干旱荒漠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其碳循环也是影响大气CO_2浓度和全球变化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了解目前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现状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为给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 面积广阔的干旱荒漠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其碳循环也是影响大气CO_2浓度和全球变化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了解目前干旱荒漠区土壤碳循环研究现状对于准确评估全球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为给荒漠化防治和荒漠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干旱荒漠区土壤碳的分布、土壤碳通量过程、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仍存在诸如荒漠土壤固碳机理、碳转移和归宿、多尺度荒漠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与机理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对这些科学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非常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荒漠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并加强荒漠土壤碳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 土壤碳 碳循环 碳淋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淑英 黄治江 +1 位作者 代亚利 刘粉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2,146,共5页
运用137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 运用137Cs示踪了陕北安塞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并以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量在山坡中、上部是侵蚀最严为强烈的地带,而在坡顶侵蚀较弱,在坡下有土壤堆积;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成线性相关;有机质、速效P、阳离子代换量及土壤质地则与水蚀及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技术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