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地资源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焦锋 杨勤科 +4 位作者 雷会珠 张晋 李广东 曹瑞智 王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55-57,101,共4页
对农业、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经济“专家”系统建设等限制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和运作设想 ,以求得在上述几个领域内为黄土高原生态农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玉米高产的几个技术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栓全 刘普灵 王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通过分析陕北农作物的结构和产量情况 ,认为充分发挥玉米增产潜力大的优势 ,努力提高玉米单产 ,实现高产稳产 ,提高人均产粮水平 ,是尽块实现退耕还林 (草 )的保证措施之一 。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 玉米产量 陕北 品种 施肥 密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降雨坡面再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学选 穆兴民 +2 位作者 蒋定生 王玉 王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49-250,253,共3页
采用野外定位监测方法 ,以在安塞进行的降雨坡面再分配试验结果为依据 ,系统地分析了坡面降雨 -径流-入渗的转化规律 ,降雨在坡面上的水文行为强度、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 :降雨的土壤入渗量受坡长、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 ,长坡能够... 采用野外定位监测方法 ,以在安塞进行的降雨坡面再分配试验结果为依据 ,系统地分析了坡面降雨 -径流-入渗的转化规律 ,降雨在坡面上的水文行为强度、方向等。研究结果表明 :降雨的土壤入渗量受坡长、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 ,长坡能够接收较多雨量 ,试验年份 (旱年 )坡长每增加 2 0 m,草地约增加入渗 0 .77m m,灌木地增加0 .92 m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其降雨入渗量为灌木林地 >草地 >农地。长坡沙棘地较农坡地减少径流 4 .91m m,较长坡草地减少 4 .10 m m。相当于灌木地减流 5 6 .5 2 % ,草地减流 4 7.16 %。雨水转化土壤水的转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降雨 坡面再分配规律 降雨-入流-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光 王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概括性地论述了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并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植被状况。
关键词 植被恢复生态学 黄土高原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土质裸露路面冲刷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翠红 郑世清 +1 位作者 田风霞 马春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8,53,共5页
土质道路是当前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主要道路,也是发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野外调查研究定位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工降雨与人工放水冲刷组合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模拟,对该地区土质道路硬地面次降雨侵蚀... 土质道路是当前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主要道路,也是发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野外调查研究定位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工降雨与人工放水冲刷组合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模拟,对该地区土质道路硬地面次降雨侵蚀产流、产沙、侵蚀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地区土质道路侵蚀与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质路 道路侵蚀过程 防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翠红 郑世清 +2 位作者 许明祥 白岗栓 李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183,共5页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硬地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和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遥感制图 土壤侵蚀类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