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郝坤安 张高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截止到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网络的诸多特点迎合了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心理,而网络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 截止到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网络的诸多特点迎合了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心理,而网络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趋利避害,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且必须做出相应对策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延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时代诠释,强调其崇高性、创造性和人民性,这对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一定程度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时代诠释,强调其崇高性、创造性和人民性,这对于抵制物质主义幸福观、享受主义幸福观和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幸福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式:修辞学、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关系纽结 被引量:5
3
作者 武宏志 张海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 古希腊的法律修辞学刺激了辩证法的诞生,辩证法的论证工具——辩证推理同时也是逻辑学的一类研究对象。亚里士多德于分析性推理之外创立了论式理论系统,这种理论继而成为改造旧修辞学的利器。西塞罗在法律语境中将论式理论和修辞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高于古代法律修辞学的新形式。辩证法、修辞学和逻辑,通过论式学说纠结在一起。现代论式学说的复兴,以承认分析性推理和论式性推理或辩证推理的区别为出发点。法律论证三学科——法律修辞学、法律辩证法和法律逻辑的互动发展,表明一种全面的法律论证理论有必要反映这三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和规范,并汲取它们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修辞学 逻辑 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 昆体良 波伊提乌 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幸福维度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延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7,共4页
西方人本主义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思考,但没有给予幸福以科学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为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统一;幸福是享受与创造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从幸福的维度来说,... 西方人本主义始终伴随着对幸福的思考,但没有给予幸福以科学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认为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统一;幸福是享受与创造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从幸福的维度来说,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实践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必须坚持"和谐"、"公正"、"可持续"原则,使得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环境保护获得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延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7,共4页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 社会发展的终极性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把握和价值判断,表达了发展的最终目的、意义的最高价值理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必然蕴含着人的价值期待和价值理想。从幸福的角度来看,幸福是每个人向往的人生目的;幸福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幸福是国家和政府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实现之间的关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幸福 终极价值目标 GN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底蕴 被引量:3
6
作者 寇东亮 《河南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18-20,共3页
可持续发展从显层面看重在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再生性和可续性问题,追求人类与自然界的协同进化。但从深层次看,可持续发展却是一种环绕人并为了人而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协调互动的社会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