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血栓负荷评分联合FVH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双抗治疗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史孟容 胡子涛 +3 位作者 雷格格 马莹莹 李延静 秦江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MR血栓负荷评分(CBS)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FVH)对超溶栓时间窗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6~72 h内接受DAPT的AIS患者1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月后... 目的:旨在探讨MR血栓负荷评分(CBS)联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FVH)对超溶栓时间窗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发病6~72 h内接受DAPT的AIS患者1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mRS≤2)组和预后不良(mRS>2)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模型的校准度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NIHSS评分、NLR、FVH-ASPECTS评分及CBS是AIS患者3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BS+FVH联合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343,P=0.825;AUC为0.956(95%CI 0.924~0.988)。结论:对于超溶栓时间窗接受DAPT的AIS患者,基线NIHSS评分、NLR、FVH-ASPECTS评分及CBS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CBS+FVH联合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DAPT治疗的AIS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像学表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凡惠 王雷 +3 位作者 朱彦瑾 李建龙 郭佑民 黄晓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A、E、M型双气相配准CT定量参数差异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87例COPD患者行双气相CT扫描,定量测量低密度衰减区域百分比(%LAA-950insp、%LAA-856exp)、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及支气管壁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A、E、M型双气相配准CT定量参数差异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87例COPD患者行双气相CT扫描,定量测量低密度衰减区域百分比(%LAA-950insp、%LAA-856exp)、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及支气管壁厚度,进行A、E、M分型。比较CT定量参数(%LAA-950insp、%LAA-856exp、Emph%)和肺功能[FEV1%、FEV1/FVC、一氧化碳扩散量(DLCO)、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RV/TLC)],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型COPD患者CT定量参数和肺功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950insp、%LAA-856exp、Emph%及RV/TLC的大小排序均为A型<E型<M型;FEV1%、FEV1/FVC、DLCO的大小排序均为A型>E型>M型。A型%LAA-950insp和Emph%与肺功能均无相关性(P>0.05);%LAA-856exp与肺功能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与RV/TLC呈正相关(P<0.05);E型和M型%LAA-950insp、%LAA-856exp、Emph%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与RV/T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气相配准定量CT对COPD进行影像学表型分型可为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CT值、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鲁景楠 李岩松 +4 位作者 温雅 王雄慧 屈兆宇 李建龙 张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 目的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PDFF结果,将213例患者分为单纯CHB组(MRI-PDFF<5%,n=111)和CHB合并脂肪变性组(MRI-PDFF≥5%,n=102);其中轻度脂肪变性69例,中度至重度脂肪变性33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Bland-Altman图,评价两位医师测量MRI-PDFF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CTL/S和MRI-PDFF、CAP和MRI-PDFF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的AUC。结果MRI-PDFF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MRI-PDFF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00,P<0.001),CAP与MRI-PDF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01)。CTL/S和CAP诊断CHB肝脂肪变性均有较高的准确度(AUC分别为0.951、0.902),且CTL/S优于CAP(P<0.05)。在检测轻度和中重度脂肪变性时,CTL/S的AUC分别为0.921和0.895,CAP的AUC分别为0.859和0.825。结论MRI-PDFF技术在CHB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CTL/S和CAP对不同程度的CHB肝脂肪变性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脂肪肝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的肺血栓体积评估中高危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彦娥 李岩松 +5 位作者 王雄慧 黄晓旗 任涛 冯筠 郭佑民 沈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定量的肺血栓体积(pulmonary embolism volume,PEV)在识别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可疑APE并经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定量的肺血栓体积(pulmonary embolism volume,PEV)在识别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可疑APE并经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CTPA)确诊的患者共143例,按2018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分为低危组(n=88)和中高危组(n=55),收集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血清中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CTPA图像人工评价肺血栓栓塞程度,得到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采用“数字肺”肺血栓检测工具分割血栓,计算PEV。比较低危组与中高危组之间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PAOI、PEV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OI、PEV在识别中高危APE中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高危AP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不同的模型。结果中高危APE组较低危组年龄大、舒张压低(P<0.05),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高(P<0.05),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P<0.05),PAOI和PEV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EV、PAOI识别中高危A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95%CI:0.734~0.884)、0.753(95%CI:0.667~0.8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V、NT-proBNP是中高危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EV、NT-proBNP是预测中高危AP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危险分层 肺血栓体积 计算机辅助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对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慧 沈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资料。采用MR平扫、MR增强扫描、MRV及SWI等序列成像。结果:头颅MR示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出血1例,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脑下垂5例,垂... 目的:探讨3.0T MR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资料。采用MR平扫、MR增强扫描、MRV及SWI等序列成像。结果:头颅MR示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出血1例,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脑下垂5例,垂体增大6例,增强扫描后10例均可见硬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结论:3.0T MR中的多种扫描序列可对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证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颅内低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慧 沈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75-3577,共3页
目的:探讨3.0 T MR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资料。使用MRI平扫、MRI增强扫描、MRV、SWI等序列成像。结果:头颅MR示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出血1例,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脑下垂5例... 目的:探讨3.0 T MR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影像资料。使用MRI平扫、MRI增强扫描、MRV、SWI等序列成像。结果:头颅MR示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出血1例,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2例,脑下垂5例,垂体增大6例,增强扫描后10例均可见硬膜均匀性增厚强化。结论:3.0 T磁共振中的多种扫描序列可对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影像证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双气相CT扫描平均肺密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晓旗 白利杰 +5 位作者 沈聪 丁晖 刘敏 王积贵 郭佑民 王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双气相CT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 MLD)定量与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8年... 目的基于计算机辅助测量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患者双气相CT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 MLD)定量与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COPD患者60例,进行深吸气末、深呼气末CT扫描,采用"数字肺"肺密度工具测量全肺及各个肺叶的MLD,并于1周内行PFT检查。分析COPD患者双气相MLD与PFT的相关性。结果吸气相全肺及各肺叶的吸气相MLD(MLDin)与PFT呈轻度正相关(P<0.05),呼气相全肺及各肺叶的呼气相MLD(MLDex)、全肺及各肺叶平均肺密度差(MLDex-MLDin)与PFT呈中-高度正相关(P<0.01),全肺及各肺叶平均肺密度比(MLDex/in)与PFT呈中-高度负相关(P<0.01)。结论双气相CT定量测量COPD患者MLD与PFT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肺MLDex/in与PFT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平均肺密度 CT定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RL迭代算法对COPD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肺气肿定量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晓旗 祁鑫华 +4 位作者 王雷 赵凡惠 朱彦瑾 刘文秀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0-414,467,共6页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气肿指数定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符合肺功能诊断的伴肺部结节COPD患者30例...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条件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气肿指数定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符合肺功能诊断的伴肺部结节COPD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采用联影uCT-760128排螺旋CT对30例患者首次检查进行常规剂量(120 kV,150 mAs)扫描,复查患者进行低剂量(120 kV,80 mAs)扫描。常规剂量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低剂量采用FBP与KARL迭代算法重建,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在肺动脉分叉层面计算升主动脉CT值与噪声(SD值)并计算信噪比(SNR)。将3组扫描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检测及分析平台,计算出肺气肿体素指数(EI)、全肺容积(LV)及全肺平均肺密度(MLD)。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图像CT值、SD、SNR与CT定量指标差异。Bland-Altman分析计算肺气肿平均测量偏差与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6.91±0.53)mSv和(3.71±0.28)mSv,下降约47%(P<0.001)。常规剂量FBP组与低剂量FBP组LV、MLD及主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I、SD与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FBP组与低剂量KARL迭代重建组各定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FBP组相比,低剂量FBP组EI高估1.66%(P<0.05),KARL迭代重建组EI高估0.68%(P>0.05)。结论KARL迭代重建的低剂量CT可用于COPD患者定量测量,KARL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噪声、提高SNR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T定量测量EI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反投影(FBP) KARL迭代 肺气肿体素指数 噪声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相CT定量分析保存率肺功能受损患者的肺气肿及小气道病变 被引量:8
9
作者 沈敏 潘娟 +3 位作者 任涛 黄晓旗 李建龙 郭佑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1-897,共7页
目的:基于双气相CT探讨保存率肺功能受损(PRISm)患者的肺部定量影像特征,包括小气道病变及肺气肿。方法:纳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吸烟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6组。PRISm组定义为... 目的:基于双气相CT探讨保存率肺功能受损(PRISm)患者的肺部定量影像特征,包括小气道病变及肺气肿。方法:纳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吸烟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6组。PRISm组定义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80%;正常对照组定义为FEV1/FVC≥70%,FEV1%pred≥80%;COPD GOLD 1~4级定义为FEV1/FVC<70%。将所得胸部双气相CT图像导入“数字肺”自动检测平台进行分析,CT定量参数包括全肺及各肺叶肺气肿区域百分比(Emph%)和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fSAD%)。6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和CT定量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共有159例受试者(PRISm组31例;正常对照组32例;GOLD 1~4级分别为14例、27例、33例、22例)。GOLD 2~4级全肺及各肺叶的Emph%和fSAD%均较PRISm组显著增加(P均<0.05),PRISm组与GOLD 1组左肺及双肺上叶的Em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Sm组与对照组间全肺及各肺叶的Emph%和fS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RISm组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的Emph%和fSAD%均较右肺下叶和左肺下叶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双气相CT能够定量评估PRISm患者的肺部影像特征,PRISm的全肺及各肺叶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更接近GOLD 1~2级,尚不明确PRISm是否构成了肺功能正常人群发展到COPD的中间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率肺功能受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小气道病变 肺气肿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定量评估肺气肿肺叶分布特点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雷 沈聪 +5 位作者 邹常咏 黄晓旗 赵凡惠 郭佑民 刘敏 王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气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OPD患者61例及正常对照91例,均行肺功能及CT定量扫描,按《2018年慢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气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OPD患者61例及正常对照91例,均行肺功能及CT定量扫描,按《2018年慢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全球策略》的诊断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4级。所得图像导入"数字肺"自动检测平台,计算各肺叶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ow attenuation areas volume percentage,LAA%)。分析COPD患者肺气肿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各个肺叶中除了右肺中叶LAA%和右肺下叶LAA%与DLCO%预计值、RV/TLC无相关性外,其余各肺叶与肺功能各参数均明显相关。双肺上叶LAA%与肺弥散功能(DLCO%预计值)相关性高于双下肺,双肺下叶与肺气流受限的相关性高于双上肺。随着COPD分级增高,肺叶及各肺叶的LAA%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增加。结论 CT定量测量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LAA%)可以反映肺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还可反映不用肺叶的肺气肿程度,在肺减容术的临床评估起到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密度区容积百分比 计算机断层成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定量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气肿肺叶分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师美娟 沈聪 +4 位作者 于楠 银楠 王君 黄晓旗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气肿肺叶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COPD患者61例及正常对照90例,均行吸气相及呼气相CT扫描,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COPD 1级与2级)和重度组(COPD 3级与4...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肺气肿肺叶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COPD患者61例及正常对照90例,均行吸气相及呼气相CT扫描,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COPD 1级与2级)和重度组(COPD 3级与4级)。所得图像导入"数字肺"自动检测平台进行分析,肺气肿肺叶分布情况以各肺叶低密度区(low attenuation area, LAA)容积占全肺低密度区容积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LAA, LAA%)表示,低于-910 HU和-950 HU为肺气肿。采用SPSS 22.0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LAA%的差异。结果吸、呼气相中,轻度COPD组较正常组右肺上叶的LAA-910%及LAA-950%明显增加,右肺中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COPD组比较,吸、呼气相中,重度COPD组均有双肺下叶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左肺上叶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少;呼气相中,另有右肺上叶LAA-910%及右肺中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呼气相中,重度COPD组较正常组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减小,左肺下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呼气相中,另有右肺上叶及下叶的LAA-910%及LAA-95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COPD患者的肺气肿在两上肺比例较大,重度COPD患者肺气肿在两下肺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定量 肺叶分布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在无症状吸烟者肺小气道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彦瑾 杨丹凤 +4 位作者 牛媛 雷禹 黄晓旗 李建龙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采用CT双气相配准技术对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小气道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正常健康体检不吸烟者34例、低吸烟指数者28例和高吸烟指数者33例,行呼、... 目的采用CT双气相配准技术对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小气道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正常健康体检不吸烟者34例、低吸烟指数者28例和高吸烟指数者33例,行呼、吸双相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定量分析软件进行配准并小气道分析,得出CT定量指标:正常肺组织(Normal%)、小气道病变(fSAD%)、肺气肿(Emph%)、吸气相小于-950 Hu体素百分比(IN-950%)、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LD-IN)、呼气相小于-856 Hu体素百分比(EX-856%)、呼气相平均肺密度(MLD-EX)。3组间CT定量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1 s末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并分析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CT定量指标IN-950%、MLD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06、1.367,P>0.05),Normal%(F=46.506,P=0.000)、fSAD%(F=57.126,P=0.000)、Emph%(Z=53.140,P=0.000)、MLD-EX(Z=14.902,P=0.000)、EX-856%(Z=15.902,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肺功能指标PEF(F=14.376,P=0.001)、FEV1%(Z=7.559,P=0.023)、FEV1/FVC(Z=25.85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fSAD%指标吸烟指数由低到高分别为10.39%、13.67%、25.71%,Emph%指标分别为3.65%、4.67%、10.55%。随着吸烟指数增加,Normal%、MLD-EX、PEF、FEV1%、FEV1/FVC逐渐下降,fSAD%、Emph%、EX-856%逐渐上升。吸烟者CT定量指标Normal%、fSAD%、Emph%、MLD-EX、EX-856%与肺功能PEF和FEV1/FVC均有相关性(P<0.05)。fSAD%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的相关性最高(r=-0.576,P=0.000),其次是Emph%(r=-0.565,P=0.000)。结论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能测量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内小气道病变,fSAD%、Emph%能更敏感地发现无症状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体征和症状 肺气肿 双气相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相配准定量CT评估COPD患者小气道病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媛 雷禹 +3 位作者 沈敏 李建龙 黄晓旗 郭佑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6-1522,共7页
目的:分析CT双气相配准定量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测(PFT)指标和CT定量指标[呼吸双气相平均肺密度比(MLD_(ex/in))]之间的关系,探讨CT双气相配准定量分析在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确诊为COPD的121例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CT双气相配准定量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测(PFT)指标和CT定量指标[呼吸双气相平均肺密度比(MLD_(ex/in))]之间的关系,探讨CT双气相配准定量分析在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确诊为COPD的121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根据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将COPD患者分为GOLD 1~4级,其中GOLD 1级18例,2级49例,3级34例,4级19例。将CT双气相扫描数据导入“digital lung”分析平台,获得功能性小气道病变区域百分比(PRM_(fSAD%))、肺气肿区域百分比(PRM_(Emph%))、正常区域占全肺体积百分比(PRM _(Normal%))和平均肺密度比(MLD_(ex/in))四个定量指标。每例患者在CT检查后3天内且症状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肺功能检查(PFT),测量指标包括FVC、FEV1%和FEV1/FVC。四组间PFT和CT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MLD_(ex/in)与PRM_(fSAD%)和PRM_(Emph%)的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M_(fSAD%)对重度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间PRM_(fSAD%)、PRM_(Emph%)、PRM _(Normal%)和MLD_(ex/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M_(fSAD%)与FVC、FEV1%和FEV/FVC之间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M_(Emph%)与FEV1%和FEV/FVC之间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M_(fSAD%)、PRM_(Emph%)与MLD_(ex/in)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2、0.237,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_(ex/in)与PRM_(fSAD%)、PRM_(Emph%)之间均存在线性回归关系,β值分别为0.757(P<0.001)和0.170(P=0.003)。GOLD 1~2级组的PRM_(fSAD%)与FEV1%呈负相关(r=-0.354),与MLD_(ex/in)呈正相关(r=0.81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RM_(fSAD%)预测重度COPD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7.91%(AUC为0.677,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45.6%)。结论:双气相配准定量CT指标中的PRM_(fSAD%)与CT定量指标MLD_(ex/in)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功能,是评估COPD小气道病变的相对敏感的指标,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OPD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小气道病变 双气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双相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病变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凡惠 王雷 +3 位作者 朱彦瑾 李建龙 郭佑民 黄晓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855-858,891,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双相CT气道定量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肺功能(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功能确诊为COPD的患者,行呼、吸双相CT扫描,将数据导入"Dexin...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双相CT气道定量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肺功能(PF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功能确诊为COPD的患者,行呼、吸双相CT扫描,将数据导入"Dexin-FACT"自动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右肺下叶气道参数,分别为支气管平均壁厚度(Mean wall thickness,MWT)、支气管平均内直径(Mean lumen diameter,MLD)、支气管平均壁面积(Mean wall area,MWA)、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平均值(Mean wall ratio,WA%)。呼、吸双相CT参数差异用配对样本t检验;MWT、MLD、MWA、WA%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右肺下叶1~9代支气管双相MWT、MLD和M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代支气管呼、吸双相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相WA%大于呼气相,4~9代支气管双相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下叶9代支气管呼、吸双相MWT、MLD、MWA、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8代支气管呼气相MWT与FEV1%,双相MWT与MEF25%,双相MLD与MEF25%,双相WA与FEV1%、MEF25%,呼气相WA与FEV1/FVC,双相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7代支气管双相WA%与FEV1%、FEV1/FVC、MEF25%均有相关性(P<0.05)。各支气管定量参数与PFT均成负相关,相关性随代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呼气相与PFT的相关性较吸气相更高,其中9代支气管呼气相WA%与MEF25%相关性最高(|r|=0.697,P<0.05)。余各代支气管与PFT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呼、吸双相CT扫描对COPD患者小气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2型糖尿病肺损害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程成 方玮玮 +4 位作者 屈兆宇 袁若涵 李锦红 黄晓旗 李延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患者肺部CT定量参数与临床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定量CT评估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回顾性搜集2型糖尿病(T2DM)伴有肺功能损害的120例患者及60例肺功能正...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患者肺部CT定量参数与临床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定量CT评估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回顾性搜集2型糖尿病(T2DM)伴有肺功能损害的120例患者及60例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的胸部CT资料。采用“数字肺”软件行图像后处理,获得肺部各项CT定量参数值,主要包括双肺平均密度、双肺容积、双肺内CT值分别低于-910 HU和-950 HU的区域的容积(LAA910、LAA950)及其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LAA910%、LAA95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肺部CT定量参数进行比较,并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方法分析T2DM肺部CT定量指标和临床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VC%、FEV1、FEV1%)及肺部CT定量指标中的全肺容积、LAA910、LAA950、LAA910%和LAA950%均显著降低(P<0.05),平均密度显著增高(P<0.05)。四项通气功能指标均与全肺容积、LAA910、LAA950、LAA910%和LAA950%均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密度呈负相关(P<0.05)。全肺容积诊断T2DM患者伴有肺损害的敏感度为0.883,特异度为0.800,AUC为0.890。结论:定量CT可客观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肺损伤情况,其中以全肺容积对评估T2DM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的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通气功能 肺损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晓旗 阴玮灵 +7 位作者 王莉 史柯 周婕 梁玉栋 刘亚良 张静平 金晨望 郭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35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35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定量CT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COVID⁃19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模图,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55,95%CI:1.069~1.247)、淋巴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比值(OR<0.001,95%CI:0~0.005)、LeV%(OR=1.136,95%CI:1.013~1.274)、MLeD(OR=1.009,95%CI:1.001~1.018)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绘制诺模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符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352,P=0.824)显示诺模图诊断重症COVID⁃19具有较好效能。结论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于重症COVID⁃19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量CT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气相不同阈值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晓旗 闫苗苗 +3 位作者 王雷 赵凡惠 朱彦瑾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0-355,共6页
目的分析深呼气末CT扫描肺气肿阈值-856 HU、-910 HU及-950 HU以下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950、LAA%-910、LAA%-85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4例COPD患者深呼气CT扫... 目的分析深呼气末CT扫描肺气肿阈值-856 HU、-910 HU及-950 HU以下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百分比(LAA%-950、LAA%-910、LAA%-85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定量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4例COPD患者深呼气CT扫描数据及临床肺功能数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将数据分为4组,将原始数据导入“数字肺”检测及分析平台,计算呼气相全肺平均肺密度(MLDex)、LAA%-950、LAA%-910及LAA%-856。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率(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率(FEV 1%)、FEV 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率(DLCO%)、单位肺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及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比较4组肺功能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分析CT定量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观察LAA%-950、LAA%-910、LAA%-856与MLDex的关系。结果4组间LAA%-950、LAA%-910、MLDe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AA%-910与FVC、FVC%、FEV 1%、FEV 1/FVC、DLCO%及DLCO/VA均呈负相关,与RV/TLV正相关。MLDex与LAA%-950、LAA%-910、LAA%-856均呈负相关。LAA%-950、LAA%-910与MLDex回归方程R 2值0.917(P<0.01)。结论呼气相CT扫描定量指标LAA%-910能准确评估COPD严重程度,并与肺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双气相扫描对COPD患者肺容积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雷 赵凡惠 +1 位作者 李建龙 黄晓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17-620,共4页
目的:基于数字肺测试平台对吸、呼双相CT肺容积定量分析,探讨CT肺容积定量测量在正常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初步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正常人91例和COPD患... 目的:基于数字肺测试平台对吸、呼双相CT肺容积定量分析,探讨CT肺容积定量测量在正常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初步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正常人91例和COPD患者61例的双气相胸部CT数据。采用128层螺旋CT进行双气相胸部扫描,所得图像导入数字肺测试平台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20.0。结果:COPD双气相肺容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吸气相肺容积(LVin)>呼气相肺容积(LVex)。COPD与正常人双气相肺容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正常人肺叶容积明显小于COPD患者。定量分析正常人与COPD患者各肺叶双气相肺容积结果显示:无论吸气相或呼气相肺容积差异均以左肺上叶变化最显著(吸气相肺容积差约(506.57±119.39)mL,呼气相差约(468.74±111.2)mL),变化最小的是右肺中叶(肺容积差约(115.45±36.07)mL)。结论:CT定量测量可判断各肺叶病变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对COPD患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同时呼气相可辅助吸气相评价COPD病变程度;另一方面,对肺减容手术的评估提供有效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容量测定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定量评估婴幼儿肺密度及肺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彦瑾 赵凡惠 +3 位作者 雷禹 牛媛 李建龙 黄晓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9-603,共5页
目的观察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定量评估婴幼儿肺密度及肺容积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临床疑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LD)组及常规剂量(RD)组各50例;采集肺部平扫CT图像,对LD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Karl 1... 目的观察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定量评估婴幼儿肺密度及肺容积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临床疑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LD)组及常规剂量(RD)组各50例;采集肺部平扫CT图像,对LD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Karl 1、3、5、7、9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对RD组以FBP算法重建。记录2组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各重建图像中的全肺平均肺密度(MLD)和全肺容积(LV)的差异,以及支气管分叉水平的主动脉、竖脊肌、胸腺、前胸壁皮下脂肪噪声值(SD)平均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LD组ED较RD组下降84.44%。FBP重建图像中,LD组MLD和主观评分均低于RD组(P均<0.01),其LV和SD均高于RD组(P均<0.01)。LD组内Karl 1、3、5、7、9级重建图像中的MLD、LV、SD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Karl迭代等级升高,MLD逐渐升高、LV和SD则逐渐减低,Karl 7级与Karl 1级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分以Karl 5级最高。LD组Karl 5级重建图像的MLD和主观评分均高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5)而低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5);LV和SD均低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1),而高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1)。结论低剂量定量CT可能低估婴幼儿MLD而高估其LV;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提高CT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尤以Karl 5级迭代重建图像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容积测量 迭代重建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CT建立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若涵 阴玮灵 +3 位作者 罗虹 祁丹 李延静 王晓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25-63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多模态CT的列线图模型以预测急性缺血卒中预后不良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19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多模态CT指标,根据3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通过多因素...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多模态CT的列线图模型以预测急性缺血卒中预后不良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收集19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多模态CT指标,根据3月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通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梗死核心体积及水摄取率(NWU)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95%CI:0.927~0.985)。DCA表明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多模态CT构建的列线图对急性缺血卒中预后不良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个性化诊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