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添锦
李斌
张金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26-130,共5页
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延长组含油层系的主要含油区块之一.作者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
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延长组含油层系的主要含油区块之一.作者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及少量的中-细粒砂岩;储层储集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沸石溶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组合主要是溶孔-粒间孔型,孔喉分布极不均匀,没有明显的优势孔喉范围;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复杂,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特征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储层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的控制作用、岩相类型的影响作用及成岩作用的改造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太原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
36
2
作者
陈全红
李可永
+4 位作者
张道锋
金栓联
郭艳琴
庞军刚
袁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本溪组
太原组
扇三角洲
有利储集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97
3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3 位作者
胡孝林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0-116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物源均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主要为太古宇、元古宇的各类变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古老变质岩系,同时具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但物源成分及南北源区构造背景有所差异。在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盆...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物源均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主要为太古宇、元古宇的各类变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古老变质岩系,同时具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但物源成分及南北源区构造背景有所差异。在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盆地南北物源区的沉积岩在地区及层位之间存在差异,且该变化符合大洋岛弧→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负Eu异常的变化趋势。常量元素变化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主要来自板块俯冲碰撞地带,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少数为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岛弧构造环境有关,到晚古生代中晚期才逐渐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稀土元素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与太古宙、元古宙的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变余岩屑砂岩及千枚岩具有亲源性;而盆地南部早—中二叠世长期受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影响,具有高SiO2,低Na2O的特征,这与太古宙—元古宙的太华群、秦岭群、宽坪群等岩系的高SiO2含量,K2O/Na2O>1的特征一致,到晚古生代后期,逐渐与活动大陆边缘物源相关。北秦岭晚古生代山间盆地具有快速混杂堆积的沉积特点,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状况,物源上具有继承关系;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中Gd含量及(Gd/Yb)N比值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征,分析表明北部物源区在太原期处于构造快速活动期,而南部物源从山西期才开始进入快速活动期,这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一致,即北部物源区抬升要早于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
被引量:
81
4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4 位作者
刘昊伟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袁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40,共12页
对区域地质、地层接触关系、砂岩组分、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并可划分出乌海—银川、杭锦旗—东胜及准格尔旗—府谷3个物源区。受物...
对区域地质、地层接触关系、砂岩组分、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并可划分出乌海—银川、杭锦旗—东胜及准格尔旗—府谷3个物源区。受物源分异的影响,盆地内部石英砂岩分布以杭锦旗—东胜为界,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区性。其中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古水流、重矿物及砂岩组分指示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而盆地东部总体上是岩屑砂岩的覆盖区,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和东北部阴山地区。盆地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的物源区为克拉通地块和再旋回造山区,物源区与秦祁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特性,可划分出海原、同心—中宁,平凉—固原、环县及耀县—宜君、富县3个主要物源区。南北物源汇水区在环县—富县—乡宁一带,呈北西西向狭长带状延伸,并从山西期—盒8期呈逐渐南移趋势。盆地西部物源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才提供粗碎屑物质补给,以含有较多的长石石英砂岩为特征。周至柳叶河石炭—二叠系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陆块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物源分析
汇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添锦
李斌
张金良
机构
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出处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26-130,共5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0JK919)
文摘
安塞油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伊陕斜坡中部,王界油区是安塞油田延长组含油层系的主要含油区块之一.作者以研究区大量的岩心资料为基础,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及少量的中-细粒砂岩;储层储集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沸石溶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组合主要是溶孔-粒间孔型,孔喉分布极不均匀,没有明显的优势孔喉范围;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过程,成岩作用复杂,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及物性特征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储层储集性能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相的控制作用、岩相类型的影响作用及成岩作用的改造作用等.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成岩作用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Keywords
Ansai oilfield
diagenesis
pore structur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太原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被引量:
36
2
作者
陈全红
李可永
张道锋
金栓联
郭艳琴
庞军刚
袁珍
机构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长庆油田勘探研究院
西安石油
大学
油气资源
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1-42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3CB214602)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59)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盆地北部大量钻井资料、岩心及露头观察结果,结合古地质背景,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晚石炭—早二叠世广泛分布的含砾砂岩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扇三角洲体系,并以河道化冲积的形式前积到陆表海盆地中,平面上分带性和纵向上退积结构较清楚,重力流沉积特征不明显,而水道化的牵引流成因沉积特征明显。以高能辫状水道、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而且,这些水道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高能水道砂体因受物源、古地貌及潮汐等影响,往往被潮汐改造而形成障壁砂坝,也是有利储集体。它们之间因沉积特征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但都以高能化水道形成的厚石英砂带为有利相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本溪组
太原组
扇三角洲
有利储集相带
Keywords
Ordos Basin
Benxi Formation
Taiyuan Formation
fan delta
favorable fades belt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
97
3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胡孝林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机构
中海油研究总院
西北
大学
地质学系
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石油
大学
油气资源
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0-1162,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2)资助成果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物源均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主要为太古宇、元古宇的各类变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古老变质岩系,同时具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但物源成分及南北源区构造背景有所差异。在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盆地南北物源区的沉积岩在地区及层位之间存在差异,且该变化符合大洋岛弧→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负Eu异常的变化趋势。常量元素变化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主要来自板块俯冲碰撞地带,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少数为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岛弧构造环境有关,到晚古生代中晚期才逐渐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稀土元素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与太古宙、元古宙的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变余岩屑砂岩及千枚岩具有亲源性;而盆地南部早—中二叠世长期受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影响,具有高SiO2,低Na2O的特征,这与太古宙—元古宙的太华群、秦岭群、宽坪群等岩系的高SiO2含量,K2O/Na2O>1的特征一致,到晚古生代后期,逐渐与活动大陆边缘物源相关。北秦岭晚古生代山间盆地具有快速混杂堆积的沉积特点,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状况,物源上具有继承关系;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中Gd含量及(Gd/Yb)N比值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征,分析表明北部物源区在太原期处于构造快速活动期,而南部物源从山西期才开始进入快速活动期,这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一致,即北部物源区抬升要早于南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Keywords
Ordos basin
Late Paleozoic
structural setting
provenance analysis
分类号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
被引量:
81
4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刘昊伟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袁珍
机构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西北
大学
地质学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西安石油
大学
油气资源
学院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4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3CB214602)资助
文摘
对区域地质、地层接触关系、砂岩组分、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的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的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并可划分出乌海—银川、杭锦旗—东胜及准格尔旗—府谷3个物源区。受物源分异的影响,盆地内部石英砂岩分布以杭锦旗—东胜为界,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区性。其中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古水流、重矿物及砂岩组分指示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而盆地东部总体上是岩屑砂岩的覆盖区,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和东北部阴山地区。盆地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的物源区为克拉通地块和再旋回造山区,物源区与秦祁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具有稳定与活动的双重特性,可划分出海原、同心—中宁,平凉—固原、环县及耀县—宜君、富县3个主要物源区。南北物源汇水区在环县—富县—乡宁一带,呈北西西向狭长带状延伸,并从山西期—盒8期呈逐渐南移趋势。盆地西部物源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才提供粗碎屑物质补给,以含有较多的长石石英砂岩为特征。周至柳叶河石炭—二叠系砂岩的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和陆块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内山间盆地,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关系。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物源分析
汇水区
Keywords
Ordos Basin, Carboniferous, Permian, provenance analysis, catchment area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塞油田王界油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张添锦
李斌
张金良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太原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陈全红
李可永
张道锋
金栓联
郭艳琴
庞军刚
袁珍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
陈全红
李文厚
胡孝林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
陈全红
李文厚
刘昊伟
李克永
庞军刚
郭艳琴
袁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