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凤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36,共8页
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刘凤岐陈云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并显示出人民性、务实性、稳妥性等特点。学习陈云经济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 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刘凤岐陈云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方面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并显示出人民性、务实性、稳妥性等特点。学习陈云经济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陈云经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史 私营工商业 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 理论贡献 综合平衡理论 再生产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所有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人力资源培育机制创新——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忠远 韩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教育和科技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对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了陕北地区应当致力于人力资源培育机制创新的战略思路 ,即通过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办学模式等方式来促进职... 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教育和科技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对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而提出了陕北地区应当致力于人力资源培育机制创新的战略思路 ,即通过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办学模式等方式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大力发展 ;改革科技体制 ,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和自主创业 ,达到科技推广、项目开发与人才培育共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可持续发展 机制创新 延安市 陕西 培育机制 竞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0,共2页
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的考核,也是对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考核。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是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 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的考核,也是对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考核。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是直接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对指导教师进行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毕业论文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分配结构
4
作者 刘凤岐 杨民刚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3,共4页
文章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结构及其合理化原则问题。认为利益分配结构是一个由主体结构、客体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组成的多维复合体系。利益分配结构与经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合理的经济结构必须要有合理的... 文章描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结构及其合理化原则问题。认为利益分配结构是一个由主体结构、客体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组成的多维复合体系。利益分配结构与经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合理的经济结构必须要有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配套。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利益分配结构 ,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利益分配中的复杂情况 ,进而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分配格局中把握好我国现阶段分配活动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引导、调节、控制、管理好利益分配 ,理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雷同化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姬雄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雷同是我国营销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产品充斥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应针对造成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雷同原因,采取有力的对策,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 中国 企业 目标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宇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5-48,共4页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初级社 高级社 人民公社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地土份合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