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以延安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军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168,共4页
本文对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2015级《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进行了简单陈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以调查问卷中的满意度、收获情况为被解释变量,以被调查同... 本文对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2015级《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进行了简单陈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以调查问卷中的满意度、收获情况为被解释变量,以被调查同学的基本信息及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与小组讨论授课方式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同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得奖学金情况、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准备考研与课堂教学满意度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虽然在统计上不显著,但这种负相关系的存在说明本次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得到传统的"好同学"认可,这也反映出本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发展的耦合协调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申红卫 李兵 尤一璞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既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与路径。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和分析了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 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既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与路径。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和分析了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发展均处于上升期,但并未到达最优耦合状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始终高于其他3个区域,耦合协调度在区域间的差异远高于区域内,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制约我国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乡村用电水平等。因此,应坚持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区域间合作,各区域实施差异化政策,以此有效促进乡村数字经济与绿色农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经济 绿色农业 耦合协调 时空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3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的概念内涵、发展特征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亚亚 杨德林 戴永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7,共9页
低空经济是基于我国低空飞行领域的长期实践以及现阶段发展情况提出的,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关于低空经济还缺乏系统的深入探讨。面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高热度,对其... 低空经济是基于我国低空飞行领域的长期实践以及现阶段发展情况提出的,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质生产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关于低空经济还缺乏系统的深入探讨。面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高热度,对其概念内涵、发展特征进行认真界定,对该产业领域的基本推进策略进行认真思考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给出低空经济概念的明确界定,结合产业化探索与创新实践分析其发展特征,并针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阶段讨论推进的策略。论文对于人们厘清关于低空经济的认识和发展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低空飞行器 飞行活动 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史鹏怡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 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与高韧性水平区,非粮食主产区与低韧性水平区内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较弱。建议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多举措增强农业经济韧性,为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非线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新型消费发展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
6
作者 卜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5-119,共5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催生了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不仅表现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还体现了消费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多重转型。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的...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也催生了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不仅表现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还体现了消费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多重转型。同时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消费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带来了更多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个性化消费的需求,推动了新型消费的不断壮大。此外,居民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这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品牌效应和消费体验,推动了新型消费的蓬勃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新型消费发展的影响,同时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收入的中介效应,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进而促进新型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新型消费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在数字经济对新型消费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消费 产业结构升级 居民收入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7
作者 张博鑫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多种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探索适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多种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基于此,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改善农村金融与投资环境、促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等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8
作者 刘莉 杨广西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32-239,共8页
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乡融合进程,相较于城乡融合水平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 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城乡融合进程,相较于城乡融合水平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水平低的地区促进程度更大,其机制在于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强化区域发展能力两个途径实现;进一步探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融合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两道门槛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应逐渐减缓。因此,应继续完善地方数字经济建设,引导劳动力合理转移,强化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并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政策,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全面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 劳动力转移 区域发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佳勇 徐礼志 《辽宁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一般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资源诅咒"理论认为,丰裕的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延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到底是其经济增长的一种引擎还是一种限制,通过对延... 一般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资源诅咒"理论认为,丰裕的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延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到底是其经济增长的一种引擎还是一种限制,通过对延安2000~2016年期间的经济数据分析显示,延安采矿业劳动投入、教育事业投入和对外开放程度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禀赋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延安作为资源依赖型经济,其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释放制度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经济增长 延安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健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4,共14页
作为一类高融合性、高协同性、高成长性、高科技性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立足2009—2021年中国10个国家级城市群面板数据,借助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作为一类高融合性、高协同性、高成长性、高科技性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立足2009—2021年中国10个国家级城市群面板数据,借助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与政府治理转型均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要素市场化、政府治理转型在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不同数字经济类型对各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趋势。相比于大型城市,中小城市要素市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偏小。另外,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即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数字化方可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提出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布局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的建议,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要素市场化 产业结构升级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经济视角下延安红色旅游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建洁 杨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红色旅游是将爱国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前后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红色旅游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体验经济视角对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企业发展中... 红色旅游是将爱国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前后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红色旅游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游客的旅游体验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体验经济视角对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延安红色旅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延安红色旅游企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延安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经济 延安红色旅游企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健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4,共6页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链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莉 唐蜜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96-302,共7页
基于中国30省(市、自治区)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构建实证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异质性、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可... 基于中国30省(市、自治区)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构建实证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异质性、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以技术为支撑,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发展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14
作者 李丽 孟得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96-202,208,共8页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 以延安市为例,构建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分析法和障碍度分析法,研究2012—2021年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发展水平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延安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度水平很高,但协调度水平低且发展缓慢;年降水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项基础指标是主要制约因素。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转型和加强顶层设计3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延安市协调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水平 障碍度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15
作者 马莉 于紫妍 王晨曦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50-256,共7页
运用熵值法从产出提质增效、产品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4个维度构建了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制约延安市及各区县(市)农业高质... 运用熵值法从产出提质增效、产品绿色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4个维度构建了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制约延安市及各区县(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各区县(市)发展各具特点;产业融合发展和产品绿色发展是主要短板;如何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各地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可以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入手,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切实解决延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障碍因子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否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堃 史耀波 王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166,共14页
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否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前还缺乏系统性证据。该研究从理论上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并利用2006—2022... 准确把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否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目前还缺乏系统性证据。该研究从理论上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理,并利用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得到一致结论。(2)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生产投入机制、乡村建设机制以及福利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还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差异的影响。(4)进一步讨论发现,相较于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农民群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效应对低共同富裕水平的农民群体更加显著,具有对较高共同富裕水平农民群体的追赶效应,这一结果揭示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弥合农民群体间的共同富裕鸿沟、促进农民群体整体共同富裕。因此,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未来还需继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利益联结、扩大生产、乡村建设以及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民的共同富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民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经济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4
17
作者 米瑞华 倪世龙 刘书敏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2011—2021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 在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2011—2021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指数,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经济效率是数字技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深化劳动分工等途径提升经济效率,进而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于中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实现向高端化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建议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数字化政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促进效应,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效率 交易成本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及路径选择
18
作者 臧薇 杜涛 朱秋月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6-114,120,共10页
从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城乡合力、生态实力和治理效力等5个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延川县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与延安市10个县(市)的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从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城乡合力、生态实力和治理效力等5个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延川县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与延安市10个县(市)的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延川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0.413,排名第四;分维度来看,延川县的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城乡合力、生态实力和治理效力综合指数分别为0.684、0.233、0.334、0.393和0.687;分地区来看,延川县虽然在发展潜力、城乡合力、生态实力维度未达到(或持平)平均水平,但在经济活力和治理效力方面超过延安市北部县(市)的平均水平。延安市中部县(市)在5个维度方面的平均水平较北部更为均衡,南部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均水平除治理效力外,其他均高于北部的。最后提出了三产协同发展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科技创新牵引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财税质量,增强金融保障能力;文旅融合增强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全面建立健全人才机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熵权TOPSIS 高质量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南泥湾家庭农场发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
19
作者 刘亚琛 路吊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究应用可溯源技术的家庭农场发展可行性,对促进南泥湾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南泥湾农业发展现状,应用SWOT分析法对南泥湾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南泥湾实... 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究应用可溯源技术的家庭农场发展可行性,对促进南泥湾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南泥湾农业发展现状,应用SWOT分析法对南泥湾家庭农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南泥湾实施家庭农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战略,以期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SWOT分析 南泥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财政政策的碳生产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玉焕 樊顺安 刘思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4,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并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具体而言,实施该绿色财政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同时,在非资源型、非工业型、环境信息公开和地方政府环保意识强的城市中,政策效应更显著。拓展研究发现,除铁岭市和铜川市外,其他试点城市在政策实施期间经济增长速率均高于碳排放增长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趋势。绿色财政政策在推动城市减碳、促增长、提升碳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低碳发展应以绿色财政为抓手制定因应之策,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减污降碳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碳生产率 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