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治理的全球困局:何以走向有效共治?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贵友 夏威夷 曲柄光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教育应用具有跨境特征、公私二元属性、交互联通特性与风险扩散趋势,亟需构建全球治理框架加以监管。目前,全球范围内对GenAI教育应用的治理大致可划分为行业标准、合同许可...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教育应用具有跨境特征、公私二元属性、交互联通特性与风险扩散趋势,亟需构建全球治理框架加以监管。目前,全球范围内对GenAI教育应用的治理大致可划分为行业标准、合同许可、国际协议与政策监管四种类型,且多元主体与多重机制之间的交叉互动,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治理复合体。这一治理体系虽呈现出横向碎片化、纵向嵌套、功能互补与动态适应等特征,但归根结底仍是一种传统型教育治理模式,难以系统回应教育生成式创新、公私二元分立矛盾、集体行动困境与数智共治壁垒等风险。基于此,研究倡导应以“包容治理—敏捷响应—制度协同—数智赋能”为路径,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范式的创新与升维,实现从“治理GenAI教育应用”走向“以GenAI治理教育”的生成式转型。未来,教育生成式治理需要将GenAI作为主体纳入全球教育体系,通过多模态数据与交互式协作,实现对教育公平等全球性问题的动态响应与实时监测,从而推动全球教育系统走向灵活、韧性与持续创新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大模型 全球教育治理 生成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历史逻辑
2
作者 孙刚成 刘玲 何岸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2-20,共9页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教师教育学正式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之后,亟待通过对其建构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厘清中国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脉络,进而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中...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教师教育学正式成为教育学二级学科之后,亟待通过对其建构的历史逻辑进行梳理,厘清中国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脉络,进而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中国教师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从“人人可教,人人平等”到“官师合一”的教师教育学萌芽阶段;致力于“礼仁”为核心的“修道”追求的教师教育学奠基阶段;从“传道、授业、解惑”到“横渠四句”的教师教育学发展趋于完善阶段;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借鉴欧美日模式及学习苏联模式的教师教育学偏离阶段;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校正与趋于成熟阶段。这五个发展阶段中,既有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又有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暂时偏离迂回,但整体符合螺旋上升规律,而且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正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师教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修道之教 横渠四句 教育家精神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的光辉篇章——中共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摭拾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瑞儒 刘舰 +1 位作者 王承博 曹殿波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扼要介绍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概貌并按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共延安时期48项有代表性的电化教育事件。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延安时期主要的电化教育活动及其特点,即:党的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奠定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友人的帮助,带来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曙光;电化教育设备的添置,夯实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基础;电化教育机构的成立,确保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推广;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著作教材的出版与电教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的使命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军 张社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9-50,共2页
大学担承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新时期,大学要从多方面进行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品德教育 高校 德育创新 调查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实践及其历史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同祥 刘瑞儒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电化教育实践的历史始终是推动我国电教发展的重要动力。延安时期的电教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与促进电教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何审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电教实践,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能汲取怎... 电化教育实践的历史始终是推动我国电教发展的重要动力。延安时期的电教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为宣传革命思想与促进电教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何审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电教实践,它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从中我们能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电化教育实践 特点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科学内涵、转变维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2
6
作者 乔刚 杨旭婷 娄枝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7,97,共8页
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活动。当前... 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活动。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应实现治理理念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治理,治理目标从政府构建转向共建共享,治理主体从一元自治转向多元共治,治理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治理文化从制度约束转向文化自觉。新时代,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探索以“质量为本”为理念,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多元主体协调参与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文化自觉为重点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治理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报刊与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瑞儒 张苗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三份重要报刊,即《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这三份报纸不仅为延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教育民众、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刊载了许多延安时期电教工作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既表明延安时... 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三份重要报刊,即《红色中华》《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这三份报纸不仅为延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教育民众、打击敌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刊载了许多延安时期电教工作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既表明延安时期党对电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延安时期电教工作的宣传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三份报纸的创刊史和办刊史;列表详实梳理了三份报纸对延安时期电教工作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以真实再现延安时期电化教育诞生、发展和电教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了三大报刊对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提出了对当今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以丰富、完善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报刊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 影响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生教育发端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儒 梁莹 刘铠铭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43,共7页
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可追溯到延安时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先后创办30余所高校并逐步建立起研究室、研究班、研究会等学术科研机构,招收学员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培养高层次革命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为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可追溯到延安时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先后创办30余所高校并逐步建立起研究室、研究班、研究会等学术科研机构,招收学员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培养高层次革命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研究生教育事业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追寻中国共产党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发端,回顾中国共产党为研究生教育做出的一系列举措,梳理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过程,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生教育初心使命和红色育人理念,为新时代赓续红色教育基因,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研究生教育 历史经验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发展脉络、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3
9
作者 孙刚成 刘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10,共12页
教育家精神蕴含中国特有的教育底蕴与文化价值,既传承、升华和创新中国千百年的“为师之道”,也明确新时代“育师”与“为师”的风向标,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重大理论创新与战略提升的写照。借助对古今教师观念的演进与习近平提出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蕴含中国特有的教育底蕴与文化价值,既传承、升华和创新中国千百年的“为师之道”,也明确新时代“育师”与“为师”的风向标,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重大理论创新与战略提升的写照。借助对古今教师观念的演进与习近平提出教育家精神生成逻辑的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路径,继而更深刻地认识教育家精神赋予教师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赋予社会对教师价值(地位、作用)新的认同和赋予国际对中国教师群体认识新视野的时代价值。基于教育家精神的发展脉络与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需要内化于社会和学校才能落地生根;需要在其引领下构建“U-G-N-S-S”五位一体教师教育模式,健全中国特色教育家培养体系;需要打造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走“全球文明”与“全球教育”的国际化路径让教育家精神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发展脉络 时代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质生产力锻造的职业教育创新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4
10
作者 冯海芬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1,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人、物和技术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改造,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因与生产力的载体——产业具有天然亲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应大有作为。对职业教育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锻造内涵及要素的梳理发... 新质生产力是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人、物和技术诸多因素及其关系的改造,需要多方力量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因与生产力的载体——产业具有天然亲近关系,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应大有作为。对职业教育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锻造内涵及要素的梳理发现,职业教育创新与新质生产力锻造存在对应的供需关系,职业教育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高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致力于科学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跃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锻造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三方面的驱动力量。当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锻造还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的实然困境,亟需开展制度优化工程、人才培优工程、产教融合提质工程,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产教融合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现实困境、归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刚成 杜怡文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英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面临的短缺危机既是一国现象,又具有普遍的警示价值,值得引以为鉴。英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短缺主要表现为总量性短缺问题、师资恶性循环流失问题、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等。通过对英国基础教育教师短缺概念的梳理与影... 英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面临的短缺危机既是一国现象,又具有普遍的警示价值,值得引以为鉴。英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短缺主要表现为总量性短缺问题、师资恶性循环流失问题、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等。通过对英国基础教育教师短缺概念的梳理与影响教师短缺因素的归因分析发现,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政策变化加剧了教师压力、资金支持的激励性不足、教师供应模型存在误差等因素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供给与发展。据此,英国政府制定了教师招聘与留用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希望建立具有吸引力、可持续性和回报性的教师发展体系,重点支持早期教师发展,鼓励学校领导建立支持性的学校文化,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结合财政与非财政等手段应对英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短缺的困境。同时加强对数据的科学统计,通过强化数据的精准性与完整性提升数据对教师供给的指导价值,并借助研究,支撑经济与非经济手段有机结合的政策改进,以期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师招聘与留用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短缺 教师供给 供应模型 供需矛盾 职业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人文关怀的理性审视、现实境况与实践进路
12
作者 乔刚 乔渝婷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指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导师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持续关心、关爱、关注学生在学业、日常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指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导师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尊重学生,持续关心、关爱、关注学生在学业、日常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特质,推动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的重要抓手。当前,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人文关怀面临着角色认知不足、关怀知识技能欠缺、关怀内容供给失衡及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现实困境。为此,导师应全面提升人文关怀认知,确保育人职责有效落实;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着力提升人文关怀成效;系统供给人文关怀内容,切实做到“三全”化人。高校要持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关怀引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硕士研究生教育导生学习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军靠 丁一鑫 乔刚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6,共6页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着心理关系紧张化、教育关系单向化、工作关系利益化等问题,而且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产生的冲击,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传统单一的指导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着心理关系紧张化、教育关系单向化、工作关系利益化等问题,而且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产生的冲击,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传统单一的指导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硕士研究生教育导生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形成导生科研合力、为学术进步提供新引擎、为科研发展提供新动力,其特征是去中心化、互学共生和情感交互,可通过实施导生主体化回归、谋划共同的科研愿景、营造共同体互动环境、搭建导生互动多种平台等策略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研究生教育 导生关系 导生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状况、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20
14
作者 魏继宗 王红梅 孟亚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97,共6页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以来36年的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以来36年的刊载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学位制度、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研究呈现出"国家引导,政策推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研究团队""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持续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导生学术道德建设研究以及导生关系学术文化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研究关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质量 CITESPACE 专业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探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刚成 王婷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7,36,共5页
有效而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城乡二元分割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为此,必须在认识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通过城乡资源共享... 有效而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城乡二元分割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为此,必须在认识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通过城乡资源共享改革农村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农村人口受教育机会,改变农民的教育观念,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继宗 孟亚玲 张立昌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陕北地理位置偏僻,高校稀少,校际交流困难,因此,调查陕北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对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陕北地理位置偏僻,高校稀少,校际交流困难,因此,调查陕北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对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延安大学和榆林学院两所高校的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陕北地区高校提高在校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亚玲 魏继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3-76,共4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现状,初步提出了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 信息技术 教学能力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传毅 乔刚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58-65,共8页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旨在科学、客观地反映当前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四个统筹:统筹研究生教育的活动属性和事业属性、统筹研究生培养的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统筹指标设计的... 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旨在科学、客观地反映当前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四个统筹:统筹研究生教育的活动属性和事业属性、统筹研究生培养的条件质量与结果质量、统筹指标设计的"理论解构"和"数据驱动"、统筹质量评价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从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出省级质量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并从培养条件、培养成果、文化贡献、社会贡献四个方面,运用可得数据对2015年全国31个省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综合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 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田红 张永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0,67,共6页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首要学习理念,学习能力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在这个传媒领域到处充满着图形图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习惯于用图片来表达和诠释信息,是否具有"解析"和"组构"图像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信息...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代人的首要学习理念,学习能力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在这个传媒领域到处充满着图形图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习惯于用图片来表达和诠释信息,是否具有"解析"和"组构"图像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交流传递。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视觉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图像和动画作为主要教学媒体资源形式,已经在课堂上被师生所熟悉。随着微课、MOOC在学习活动中的不断运用,视觉信息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素养的重视和培养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间点。视觉素养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该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讨论了视觉素养的定义和内涵,揭示了其在教学中起到的教学相长,融合教育资源、对学习者的创新性、认知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我国课程教学过程中视觉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素养 课程教学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乔刚 王学普 李芬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主要表现为:在理念上,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培养类型上,由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转变;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在评价...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主要表现为:在理念上,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培养类型上,由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转变;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在评价方式上,由政府主导向强化第三方评估转变。为适应转型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做到:树立"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以提升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研究生教育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