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八路军留守部队开展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赵昊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八路军留守部队的整风运动是历史要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八路军留守部队通过整风学习和纪律整顿,肃清了部队领导作风中的军阀主义倾向和教条主义倾向,促进了部队内部及部队与地方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加强... 八路军留守部队的整风运动是历史要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八路军留守部队通过整风学习和纪律整顿,肃清了部队领导作风中的军阀主义倾向和教条主义倾向,促进了部队内部及部队与地方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路军留守部队的整风、整顿的经验亦辐射至全军,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建军之路上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当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下,汲取延安时期八路军留守部队整风的历史经验对于强国强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路军留守兵团 整风运动 政治整训 政治建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
2
作者 雷甲平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中共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开辟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是民族大觉醒时期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的“延安精神”。研究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 ... 中共在延安 1 3年的历史是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独立开辟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是民族大觉醒时期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 ;延安时期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的“延安精神”。研究延安时期的历史地位 ,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诸多现象 ,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研究述评
3
作者 李馨 张雪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84,共4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立足到壮大的时期,也是中共进行文化建设的辉煌时期。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关于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研究层出不穷,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全面系统的述评,以推动学术界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四清”运动中“共同富裕”的宣传与实践--以陕西省延安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利文 吕茕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9,共8页
"共同富裕"是农村"四清"运动中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陕西省延安县"四清"工作队在宣传中对如何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作了解释,也在实践上引导农民进行了有益尝试。但由于受限于工农分离、城... "共同富裕"是农村"四清"运动中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陕西省延安县"四清"工作队在宣传中对如何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作了解释,也在实践上引导农民进行了有益尝试。但由于受限于工农分离、城乡分割的狭隘视野,把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希望仅寄托于负担沉重、生产工具落后的农业本身,并未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共同富裕"的结果只能是"共同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四清”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陕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惠晓峰 拓宏伟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2-94,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榆林和延安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但制约两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从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文化产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榆林和延安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但制约两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从思想观念、政策植入、机制创新、职能转变、理论研究和经费保障、统一市场、横向联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两市打破市场分割,积极携手合作,在实践中大胆开拓,走出一条使陕北文化产业持续不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 市场分割 统一市场 文化产业发展 横向联合 合作 机制创新 文化市场 经费保障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自然资源保护运动的历史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红 王锋 《榆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6-29,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推动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其中就包括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当时兴起了一场自然资源保护运动。在环境问题和资源保护问题全球化的今天,研究这一运动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推动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其中就包括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当时兴起了一场自然资源保护运动。在环境问题和资源保护问题全球化的今天,研究这一运动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环境问题 全球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自然资源保护运动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陕西商人对扬州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林渊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明代前期陕西商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国家政策取得了在扬州的迅速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富豪,长时间定居扬州,不仅对扬州的经济繁荣,而且还对扬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儒学文化、休闲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发展和繁荣,起... 明代前期陕西商人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国家政策取得了在扬州的迅速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富豪,长时间定居扬州,不仅对扬州的经济繁荣,而且还对扬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儒学文化、休闲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发展和繁荣,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陕西商人 扬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陕北骂人话的家族文化内涵
8
作者 刘翠萍 张小兵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骂人话与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既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是文化的真实反映。陕北骂人话分为死亡诅咒、与性有关的骂人话、断子绝孙的诅咒、对人品及能力的谴责与贬损几类,其詈骂内容都与家族衰亡的诅咒相关,其诅咒事项都有历史或经验的依... 骂人话与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既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是文化的真实反映。陕北骂人话分为死亡诅咒、与性有关的骂人话、断子绝孙的诅咒、对人品及能力的谴责与贬损几类,其詈骂内容都与家族衰亡的诅咒相关,其诅咒事项都有历史或经验的依据,真实地反映了陕北的民俗信仰与禁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骂人话 家族文化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牍文献所见秦汉女性弃夫现象研究
9
作者 陈海远 《今古文创》 2025年第14期72-75,共4页
秦汉时期夫妻关系并不稳固。秦汉时期女性弃夫有两种方式:一是秦汉女性求去,须得到男方的同意,夫妻双方离异时须在官府进行登记,且秦汉时期离异女性在司法、人身财产享有法律保障;二是秦汉女性私逃弃夫或亡后再嫁他人以造成既有婚姻的... 秦汉时期夫妻关系并不稳固。秦汉时期女性弃夫有两种方式:一是秦汉女性求去,须得到男方的同意,夫妻双方离异时须在官府进行登记,且秦汉时期离异女性在司法、人身财产享有法律保障;二是秦汉女性私逃弃夫或亡后再嫁他人以造成既有婚姻的事实解体。秦汉女性弃夫动机有家庭关系不睦、女性或女方家长对其夫不满、避免连坐责任等。秦汉时期国家对女性弃夫私逃量刑依据有女性年龄、婚姻登记情况及是否再嫁他人,其再嫁之夫亦在处罚范围。秦汉时期国家打击女性弃夫行为,其目的包括稳定政治格局、实施风俗教化、稳定家庭内部结构、维护个体小农经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简牍 弃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延安整风运动研究述评
10
作者 张雪梅 聂慧心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第12期90-94,共5页
延安整风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近二十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延安整风运动经验和延安精神研究为重点,学界主要从历史性、关联性、创新性等... 延安整风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近二十年来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延安整风运动经验和延安精神研究为重点,学界主要从历史性、关联性、创新性等方面展开研究,其蕴含的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精神 整风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及其经验启示
11
作者 张春海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工作呈现出了新特点:统战对象的广泛性、政策的稳定性、策略的灵活性、过程的复杂性、领导的参与性。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要继承延安时期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统战对象的广泛性,保证统战政策的稳定性,正确...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工作呈现出了新特点:统战对象的广泛性、政策的稳定性、策略的灵活性、过程的复杂性、领导的参与性。新时期的统战工作要继承延安时期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统战对象的广泛性,保证统战政策的稳定性,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7年中央十二月会议历史地位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春海 李生策 《榆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1947年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中央十二月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阐明了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提出了“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的土改总路线和... 1947年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中央十二月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阐明了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提出了“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的土改总路线和十大军事原则,宣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济纲领,要求“整编党的队伍”,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进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军事、群众、经济、领导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7年 中央十二月会议 历史地位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延安农业学校筹建及其经费开支情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新丽 张雪梅 张书颜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农业基础薄弱且落后,为了赢得抗战的胜利,筹建了农业学校。在最初的筹建中,国民党的经费支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边区农业学校的设立,发展了农业,培养了众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在当时的条...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农业基础薄弱且落后,为了赢得抗战的胜利,筹建了农业学校。在最初的筹建中,国民党的经费支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边区农业学校的设立,发展了农业,培养了众多的农业技术人才,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实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当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农业学校 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新农村文化理念的提升
14
作者 崔阿群 《榆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社会转型期新农村文化理念提升的必要性基于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我国现代化的需要。对于这一理念的提升,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都有可能性。通过思想上教育农民使之了解、认识新农村文化理念;通过生活方式的改进,使新农村新的文化理... 社会转型期新农村文化理念提升的必要性基于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我国现代化的需要。对于这一理念的提升,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都有可能性。通过思想上教育农民使之了解、认识新农村文化理念;通过生活方式的改进,使新农村新的文化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农民日常生活实践中,是新农村文化理念提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新农村文化理念 提升 生活方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与陕北社会变革——以榆林中学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马改改 张小兵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4-38,共5页
1918~1924年间,新文化运动波及偏僻、落后的陕北地区,部分进步知识分子执教榆林中学后,传播新思想、提倡新文学,进而在陕北地区兴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陕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是陕北近代化历程的一个重... 1918~1924年间,新文化运动波及偏僻、落后的陕北地区,部分进步知识分子执教榆林中学后,传播新思想、提倡新文学,进而在陕北地区兴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陕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是陕北近代化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其所呈现的地域特点,则展示了新文化运动过程的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榆林中学 传播 陕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科辩论式教学的价值功能与原则遵循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宝睿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6期77-78,共2页
辩论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围绕特定的辩题各抒己见,辩驳问题,相互学习。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与唯物史观,建构独立人格与批判思维,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提升核心素养与社... 辩论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围绕特定的辩题各抒己见,辩驳问题,相互学习。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与唯物史观,建构独立人格与批判思维,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提升核心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应用辩论进行教学,文章分析了辩论式教学的意义,探讨了辩论式教学的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推动相关研究持续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辩论式教学 价值功能 原则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课中涵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路径——基于维新变法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思源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历史教学中往往存在将其简单化的现象。本文以维新变法的考查内容为切入点,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学科素养是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思维视野的拓宽以及史学方法的运用利... 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复杂而多面的,但历史教学中往往存在将其简单化的现象。本文以维新变法的考查内容为切入点,对两种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学科素养是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思维视野的拓宽以及史学方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解释。常态课中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既要制造认知冲突,培养思辨性,又要拓宽教材理解,培养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变法 历史思维 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的中国文化史研究——以《中国文化史导论》为例
18
作者 王敏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4期59-61,共3页
《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中国文化陷入桎梏时期,如何让人们系统地认知中华自己的文化并未没落与湮灭极为迫切,这本著作钱穆以文化纵向轴为线索,从最早的地理背景谈及各国家的文化形成,到中西文化接触文化更新,没有采用... 《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中国文化陷入桎梏时期,如何让人们系统地认知中华自己的文化并未没落与湮灭极为迫切,这本著作钱穆以文化纵向轴为线索,从最早的地理背景谈及各国家的文化形成,到中西文化接触文化更新,没有采用普遍的时间横向轴与朝代的演变来阐述,而是一直以传统文化为明暗线,深入感知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结合历史的演进,形成独特的"史"。钱穆先生也在书中序言说道",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所以此著作从全部历史的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钱穆 文化多元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斗争经验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传播与实践
19
作者 赵红 崔乐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1-35,共5页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取得“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是与井冈山斗争经验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共中央对朱毛红军“工农武装割据”经验的重视和推广,使井冈山斗争经验传播至陕甘边地区。刘志丹、谢子长等陕甘边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取得“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是与井冈山斗争经验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共中央对朱毛红军“工农武装割据”经验的重视和推广,使井冈山斗争经验传播至陕甘边地区。刘志丹、谢子长等陕甘边领导人根据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探索中学习,将井冈山斗争经验灵活运用到陕甘边革命斗争之中,创建了红二十六军正规化武装,开创了“狡兔三窟”的根据地模式,进而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相比于同时期的南方革命而言,陕甘边革命者对红色政权的局部性探索,是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在西北地区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经验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传播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明前期东北边疆的经略政策——以永宁寺碑文为中心
20
作者 何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70-72,共3页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奴儿干敕建了永宁寺,并先后刻写了《永宁寺记》与《重建永宁寺记》。这些碑文反映了当时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政策:政治上“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经济上“广设驿站,鼓励朝贡”、文化上“怀之以德,以夏变夷”。通过这... 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奴儿干敕建了永宁寺,并先后刻写了《永宁寺记》与《重建永宁寺记》。这些碑文反映了当时明朝对东北边疆的经略政策:政治上“因俗而治、以夷治夷”、经济上“广设驿站,鼓励朝贡”、文化上“怀之以德,以夏变夷”。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辖和管理,也对维护明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东北地区 永宁寺碑文 经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