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死亡在脊髓损伤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洪霞 马芬芬 陈雅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6-1672,共7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以及离子失衡是继发性损伤阶段重要的病理过程。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继发性损伤是造成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以及离子失衡是继发性损伤阶段重要的病理过程。铜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发生机制是铜与三羧酸循环的硫辛酰化组分直接结合,导致硫辛酰化蛋白质聚集和铁硫簇蛋白丢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的发生涉及线粒体和铜离子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还提出了调控其发生的铜死亡相关基因。由于脊髓损伤后出现线粒体功能受损和血清铜水平异常,所以铜死亡被认为与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以铜死亡调控线粒体功能、影响铜离子代谢以及部分铜死亡相关基因(FDX1、LIAS、DLD、PDHA 1和PDHB)为切入点,讨论铜死亡与脊髓损伤的联系,旨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铜死亡 线粒体 铜离子 铜死亡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SF1A及p53蛋白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雅慧 兰忠平 +1 位作者 惠起源 李宝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65,共2页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与p53基因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RASSF1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RASSF1A与p53在胃癌...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新近发现的候选抑癌基因,其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与p53基因的相关性也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中RASSF1A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分析RASSF1A与p53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蛋白质类 基因 p53 胃肿瘤 胃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β-淀粉样蛋白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谋善 汪萍 岳屹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常伴随有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β淀粉样蛋白沉积(amyloid-β,Aβ)所积聚的细胞外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产生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常伴随有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β淀粉样蛋白沉积(amyloid-β,Aβ)所积聚的细胞外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产生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是AD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本文综述归纳了AD与Aβ相关性的最新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老年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二甲氨基]-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抗损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彦玲 刘俊田 +2 位作者 林蓉 李冬梅 侯自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61-1261,1283,共2页
目的 :观察 3,6 - [二甲氨基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IHC - 93)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的抗损伤作用。方法 :用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观察在缺氧 /复氧状态下心肌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肌酸激酶 (... 目的 :观察 3,6 - [二甲氨基 ]-二苯骈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IHC - 93)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的抗损伤作用。方法 :用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缺氧 /复氧损伤模型 ,观察在缺氧 /复氧状态下心肌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肌酸激酶 (CK)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以研究IHC - 93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 /复氧损伤的影响。结果 :IHC - 93呈剂量依赖地提高缺氧 /复氧时心肌细胞存活率 ,减少LDH和CK的释放 ,降低MDA含量。结论 :IHC - 93对缺氧 /复氧的心肌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心肌细胞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彦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Adts)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大鼠脊髓损伤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在T10水平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用携带FGF-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dts行直... 目的观察腺病毒(Adts)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对大鼠脊髓损伤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在T10水平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用携带FGF-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Adts行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斜板实验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腹后外侧索少突胶质细胞(CC1+)数量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Adts载体直接引入脊髓后可有效感染脊髓组织并表达报告基因。斜板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大鼠的倾斜平面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腹后外侧索CC1+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Adts介导的FGF-2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少突胶质细胞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岳屹立 张力 +1 位作者 王亚周 杨吉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凋亡被抑制时,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在胞内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而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具有坏死的超微结构特征,并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 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凋亡被抑制时,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在胞内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而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具有坏死的超微结构特征,并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脑缺血后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发生、干预、及其与缺血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脑缺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露丙烯酰胺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桦 刘合玉 +2 位作者 朱宁 赵钢 岳屹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暴露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脑海马CA1区c-Fos蛋白和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ACR9mg/kg组、18mg/kg组和36mg/kg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以...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ACR)暴露对Wista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脑海马CA1区c-Fos蛋白和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ACR9mg/kg组、18mg/kg组和36mg/kg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c-Fos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fos基因表达。结果:ACR组大鼠表现为海马CA1区神经纤维稀疏、神经细胞减少,可见空泡样变性等。与对照组比较,ACR作用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降低(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r=0.820~0.891,P均<0.05)。ACR中、高剂量组海马区c-Fos蛋白和c-fos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随ACR剂量增加,c-Fos蛋白和c-fosmRNA表达水平降低,与ACR剂量明显相关(r=-0.824,0.857,P均<0.05)。结论:模型大鼠暴露于ACR可以损害学习记忆功能,同时有海马区c-Fos蛋白和c-fosmRNA表达水平下降,其机制可能是ACR造成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功能减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acrylamide ACR) 海马 学习记忆 C-FOS蛋白 C-FOSMRNA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相关病理性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刘保成 张龙梅 +1 位作者 李荣 岳屹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杏仁核结构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杏仁核汇集着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蛋白,包括Aβ蛋白、tau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和TDP-43蛋白等,这些蛋白改变影响着疾病的进程。...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杏仁核结构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杏仁核汇集着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蛋白,包括Aβ蛋白、tau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和TDP-43蛋白等,这些蛋白改变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本文综述近年研究这些病理性蛋白表达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和影响的进展,以对临床防治这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病理性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α-突触共核蛋白 TAU蛋白 TDP-4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