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东升 史振民 +2 位作者 巩育军 王文亮 张竹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2期22-24,共3页
围绕素质教育的中心,进行了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改编了实验教材,改革了实验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物理化学课程 教材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仪表及控制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立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分析了化工仪表及过程控制实验室教学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及化工工艺专业特点,规划建设了化工仪表及过程控制实验室;提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模式与经验 技能培养 化工仪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催化烯烃的硅酰基化反应
3
作者 姬宝宝 王智香 +1 位作者 刘艳 曹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2,共13页
硅硼化物作为硅自由基前体在有机合成中备受关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发展了在可见光催化下实现硅硼化物和酰基氮鎓盐对烯烃的三组分双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高附加值含硅的酮化物.通过机理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光催化下碱/硅基硼... 硅硼化物作为硅自由基前体在有机合成中备受关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发展了在可见光催化下实现硅硼化物和酰基氮鎓盐对烯烃的三组分双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高附加值含硅的酮化物.通过机理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光催化下碱/硅基硼酸酯络合物与酰基氮鎓盐进行单电子转移,继而产生的硅基自由基和酰基鎓盐自由基阴离子依次与烯烃偶联,最终生成在β位有硅烷基的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温和的反应条件和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烯烃 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_1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小利 马红燕 +1 位作者 张琰图 张成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7-319,共3页
基于发现在强碱性介质维生素B1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为1.0×10-8~6.0&#... 基于发现在强碱性介质维生素B1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维生素B1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为1.0×10-8~6.0×10-6g·ml-1,检出限为3.2×10-9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2%(n=11)。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用于片剂中的维生素B1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电化学发光 维生素B1 次溴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利福平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小利 张琰图 +1 位作者 马红燕 张成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发现利福平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利福平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8~1×10-6g/mL,检出限为3×10-9g/mL... 发现利福平对电生BrO-氧化Luminol的强化学发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将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BrO-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测定利福平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8~1×10-6g/mL,检出限为3×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7%(n=11,c=2.0×10-7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电化学发光 利福平 次溴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表面活性剂和色素物质对氯苯嘧啶醇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丹军 岳永德 +2 位作者 汤锋 花日茂 操海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4-1297,1306,共5页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试验光源,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和几种色素对氯苯嘧啶醇在固体表面和水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汞灯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表面活性剂吐温-60(T-60)对氯苯嘧啶醇的表面光化学降解有很强的敏化作用,...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试验光源,研究了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和几种色素对氯苯嘧啶醇在固体表面和水中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汞灯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表面活性剂吐温-60(T-60)对氯苯嘧啶醇的表面光化学降解有很强的敏化作用,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则具有一定的猝灭作用,且作用效应与剂量成正相关性;司班-20(Span-20)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影响比较复杂,在剂量比为1∶1时,表现为微弱的光敏作用,而当剂量比为5∶1时则表现为较强的猝灭作用。太阳光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氯苯嘧啶醇水中光解有较强的敏化作用,而Span-20和SDS则表现出一定的猝灭作用;几种色素对氯苯嘧啶醇水中光解有一定的影响,低浓度时,亚甲基兰、核黄素对氯苯嘧啶醇光化学降解有一定的敏化作用,高浓度时反而表现出极强的猝灭作用;结晶紫对氯苯嘧啶醇的光解表现出一定的光猝灭作用效应,且与剂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嘧啶醇 表面活性剂 色素 光敏化作用 光猝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胺碘酮的电化学测定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魏瑞丽 李晓霞 +1 位作者 刘启瑞 高楼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327,共5页
建立了测定盐酸胺碘酮(Am)的新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A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Am在0.87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Ipa与Am的浓度在1.8... 建立了测定盐酸胺碘酮(Am)的新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A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Am在0.87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流Ipa与Am的浓度在1.8×10-7~6.7×10-5 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6.0×10-8 mol/L。当BSA加入Am溶液后,Am的氧化峰电流降低,其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Ipa与BSA的浓度在2.4×10-7~2.2×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BSA的检出限(S/N=3)为9.0×10–8 mol/L。电化学研究表明,Am与BSA之间形成1∶1的结合物,结合常数为9.9×106 L/mol。紫外光谱表明Am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红移且有增色效应。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Am与BSA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硫及氮原子形成键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电化学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CeO2增敏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云云 张琰图 +1 位作者 章竹君 王军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5-1379,共5页
基于碱性条件下,CeO_2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增敏鲁米诺-KMnO_4体系的化学发光,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检测信号的多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 基于碱性条件下,CeO_2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增敏鲁米诺-KMnO_4体系的化学发光,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测定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检测信号的多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化学发光机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10-7~5.0×10-5mol/L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值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96 4,检出限(3σ)为3.3×10-8mol/L。对5.0×10-6mol/L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平行测定11次,计算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该法用于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0%;对尿液的加标回收率为97.9%~98.7%,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CeO2纳米粒子 对乙酰氨基酚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上沙丁胺醇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瑞丽 罗贤文 +1 位作者 李晓霞 高楼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69-273,共5页
制备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Sal)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与裸碳糊电极相比,显著提高Sal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位负移50mV,提高了测定Sal的灵敏度。实验表明:氧化峰电流与Sa... 制备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沙丁胺醇(Sal)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纳米金修饰碳糊电极与裸碳糊电极相比,显著提高Sal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位负移50mV,提高了测定Sal的灵敏度。实验表明:氧化峰电流与Sal浓度在0.471~64.2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μmol/L(RSN=3)。对40.7μmol/L的Sal进行11次平行测定,RSD 1.7%。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血样和尿样中Sal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纳米金 修饰电极 沙丁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红燕 郑行望 章竹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3-714,716,共3页
A new flow injection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floxacin was developed.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nsitiving effect of pefloxacin on the weak ECL signal of electrochemi... A new flow injection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floxacin was developed.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nsitiving effect of pefloxacin on the weak ECL signal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luminol on the platinum flake electrode in the medium of 0.05mol/L Na2CO3-NaHCO3.This ECL response is in the range of 1.0×10-8~1.4×10-5g/ml pefloxacin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8.0×10-9g/ml.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2.5%.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pefloxacin in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分析 甲磺酸培氟沙星 鲁米诺 流动注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核Ln(Na)‑MOFs(Ln=Tb、Dy、Ho)的晶体结构及对乙醛、Fe^(3+)、Cr_(2)O_(7)^(2-)的荧光传感和邻苯二酚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2
11
作者 柴红梅 闫佳伶 +4 位作者 任宜霞 高楼军 张钢强 张琰 郝书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3-1921,共9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3个新型三维微孔同构异核金属有机骨架Ln(Na)‑MOFs:{[LnNa(BDT)(H_(2)O)_(3)]·_(2)H_(2)O}n(Ln=Tb(1)、Dy(2)、Ho(3),H4BDT=3,5‑二(3',5'‑二羧基苯基)‑1H‑1,2,4‑三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3个新型三维微孔同构异核金属有机骨架Ln(Na)‑MOFs:{[LnNa(BDT)(H_(2)O)_(3)]·_(2)H_(2)O}n(Ln=Tb(1)、Dy(2)、Ho(3),H4BDT=3,5‑二(3',5'‑二羧基苯基)‑1H‑1,2,4‑三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Ln(Na)‑MOFs是具有相同的异核双金属单元的三维骨架结构。荧光研究表明,Tb(Na)‑MOF(1)可以荧光传感检测水中Fe^(3+)、Cr_(2)O_(7)^(2-)以及乙醛分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也可用于水中邻苯二酚的电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苯二乙酸构筑的三个钴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美丽 郑艳金 +4 位作者 刘敏 任宜霞 王记江 崔华莉 刘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13-1820,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个钴配位聚合物{[Co1.5(opda)1.5(mbib)2(H2O)2]·H2O}n(1),{[Co(mpda)(mbib)]·H2O}n(2)和{[Co(ppda)(mbib)]·H2O}n(3),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3个钴配位聚合物{[Co1.5(opda)1.5(mbib)2(H2O)2]·H2O}n(1),{[Co(mpda)(mbib)]·H2O}n(2)和{[Co(ppda)(mbib)]·H2O}n(3),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中心钴?髤阳离子的配位几何结构、柔性苯二甲酸和双(咪唑)配体的配位方式和构象的不同。同时,还研究了3个钴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2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羟苯磺酸钙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云云 马红燕 +1 位作者 张琰图 雷新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3-1698,共6页
在碱性条件下,CeO_2纳米粒子对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催化增敏作用,而羟苯磺酸钙的加入可线性抑制这一体系化学发光信号。基于此,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羟苯磺酸钙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能的发光机理进... 在碱性条件下,CeO_2纳米粒子对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催化增敏作用,而羟苯磺酸钙的加入可线性抑制这一体系化学发光信号。基于此,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羟苯磺酸钙的新方法,并对其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测定羟苯磺酸钙的线性范围为1.0×10^(-7) mol·L^(-1)~5.0×10^(-4) mol·L^(-1),相关系数R^2为0.9954,检出限(3σ)为3.0×10^(-8) mol·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1.0×10^(-6) mol·L^(-1)羟苯磺酸钙溶液,n=11)。该方法用于尿液中羟苯磺酸钙的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6.7%~98.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纳米粒子 鲁米诺 羟苯磺酸钙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数值模拟与温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鑫 高云鹤 +4 位作者 郭莉 王丹军 牛鸿权 付鑫 付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作为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技术的核心设备——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其中上部温度骤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为了解决温度骤升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加氢反应器内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 作为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技术的核心设备——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其中上部温度骤升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技术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为了解决温度骤升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基于Fluent软件,对加氢反应器内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温度控制措施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焦油悬浮床加氢反应器在3.0 m高度处出现温度骤升,在温度骤升处增设冷氢管,冷氢的通入不仅可有效控制反应器中上部温度,解决温度骤升问题,还使得反应器内温度的轴向和径向分布趋于均匀,且冷氢的适宜温度为41℃~43℃,最佳温度为43℃。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冷氢通入前后加氢反应器内流场的变化。根据流速分布模拟结果,结合温度分布云图,可推测出无冷氢通入时,反应器在3.5 m左右高度处出现局部结焦现象,当高度达到5.0 m时,反应器内开始出现因结焦而导致的局部堵塞,当高度到达5.5 m左右时,反应器内出现因结焦而导致的严重堵塞。43℃冷氢的通入不仅解决了加氢反应器温度骤升问题,还抑制了加氢反应器内的轴向流,促进了反应物料的径向流动及混合,使得流速以及气含率(气相体积占气液混合物体积的百分比)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加氢反应器内传质及煤焦油加氢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悬浮床加氢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流速分布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负载钌基高效电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在碱性介质中氢氧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金君 郑嘉悦 +6 位作者 王树雄 杜子富 刘娟娟 方思涛 李楠 达范 简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21-10128,共8页
氢气(H_(2))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载体,被认为是下一代能源的候选者。氢氧燃料电池将氢气(H_(2))和氧气(O_(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贵金属Pt由于其良好的催化性能被认为是最优的电极材料,但是它们稀缺的资源、昂贵的价格(963.58美... 氢气(H_(2))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载体,被认为是下一代能源的候选者。氢氧燃料电池将氢气(H_(2))和氧气(O_(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贵金属Pt由于其良好的催化性能被认为是最优的电极材料,但是它们稀缺的资源、昂贵的价格(963.58美元/盎司)直接限制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基于此,通过水热法将钌(Ru)负载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上,成功地制备出Ru-CNT催化剂。首先,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该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价态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在0.1 M KOH电解液中进行电催化氢氧化性能的详细探究研究。电化学测试数据表明,Ru-CNT催化剂的氢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性能比商业20%Pt/C催化剂更优:在过电位50 mV下,Ru-CNT催化剂的动力学电流密度可达14.49 mA/cm^(2)(商业20%Pt/C是5.05 mA/cm^(2)),表观交换电流密度是1.59 mA/cm^(2)(商业20%Pt/C是1.34 mA/cm^(2)),且经过12000 s稳定性测试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反应 电催化剂 碱性介质 Ru-CNT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Ⅵ)-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β-环糊精酒石酸钠荧光熄灭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红燕 拓宏桂 +2 位作者 张社争 任卓英 金鹏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27-528,531,共3页
在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铬(Ⅵ)与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p DMPF),β 环糊精(β CD)和酒石酸钠(Tart)反应产生多元混合络合物,使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溶液的荧光明显熄灭,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 在HCl介质中,溶液中的铬(Ⅵ)与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p DMPF),β 环糊精(β CD)和酒石酸钠(Tart)反应产生多元混合络合物,使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溶液的荧光明显熄灭,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27nm,铬(Ⅵ)含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荧光熄灭程度与铬(Ⅵ)浓度成正比,此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水样中铬(Ⅵ)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对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β-环糊精-酒石酸钠 荧光熄灭法 反应 应用 铬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酸催化反应精馏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勇晶 郭延红 +1 位作者 高彩虹 赵海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71-73,共3页
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以杂多酸磷钨酸为催化剂,采用间歇式进料、反应精馏技术合成乙酸乙酯,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产物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反应精馏法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4~90℃、酸醇体积比1.4∶1... 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以杂多酸磷钨酸为催化剂,采用间歇式进料、反应精馏技术合成乙酸乙酯,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产物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反应精馏法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4~90℃、酸醇体积比1.4∶1、回流比4∶1、反应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0.9 g,在此条件下,乙酸转化率达到83%、乙酸乙酯选择性达到99%、乙酸乙酯收率达到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乙酸乙酯 磷钨酸 转化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中氰尿酸合成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理平 付峰 +2 位作者 张秀成 王继武 赵峭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特制的多层立式振动流化床上,对加热反应时间、加热温度、进风量、进风形式以及设备的振动强度等因素对由尿素缩合反应生成氰尿酸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反应时间和加热温度;该设备中的... 在特制的多层立式振动流化床上,对加热反应时间、加热温度、进风量、进风形式以及设备的振动强度等因素对由尿素缩合反应生成氰尿酸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反应时间和加热温度;该设备中的缩合反应具有时间短、转化率高和粘壁现象少等特点;在加热进风温度为220℃时,反应进行、80—90min后产物中氰尿酸的含量即可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尿素 氰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反应器用于气固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延红 丁永朝 高彩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45-49,共5页
设计了一套用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循环无梯度反应系统,对其进行了无梯度检验,并用乙醇脱水动力学考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根据微型反应色谱测得的乙醇在HZSM-5分子筛上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数据,首次建立了乙醇脱水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幂函数形... 设计了一套用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循环无梯度反应系统,对其进行了无梯度检验,并用乙醇脱水动力学考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根据微型反应色谱测得的乙醇在HZSM-5分子筛上脱水反应的动力学数据,首次建立了乙醇脱水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幂函数形式,经统计检验表明,该数学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模型方程估计的参数值均具高显著性,表明了该数学模型的精确性。该系统实现了在线色谱分析,操作简便迅速,可用于气固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无梯度 乙醇 脱水 在线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反应精馏法处理炼油废水的研究
20
作者 高晓明 付峰 +2 位作者 曹振恒 王瑞 王继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57,59,共4页
利用反应精馏与催化氧化相耦合的工艺,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对氧化降解炼油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寿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常压、CuO/γ-Al2O3用量为30 g/mL、H2O2用量为200 mL/L... 利用反应精馏与催化氧化相耦合的工艺,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对氧化降解炼油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寿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常压、CuO/γ-Al2O3用量为30 g/mL、H2O2用量为200 mL/L,反应时间90 min时,催化氧化-反应精馏处理炼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6.2%。催化剂连续使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反应精馏 催化剂 废水处理 耦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