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武宝宁 刘建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72-173,共2页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改变目前大学群体文化素质缺失和低下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群体 诵读经典 思考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冯建玫 《理论月刊》 2004年第9期48-50,共3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外交的开端。在艰苦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领导全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探索与实践,打开了通向全国、通向全世界的通道,同时也把一个斗争中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逐步推向强盛。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外交特点不仅曾经是新中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之源,也是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处理同世界的关系时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这一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独立自主,灵活务实,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开放的外交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外交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173,共4页
延安时期中共在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积极与美国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使中共与美国的关系由民间交往逐渐上升到官方外交。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使国际社会对... 延安时期中共在处于非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利形势,积极与美国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使中共与美国的关系由民间交往逐渐上升到官方外交。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使国际社会对中共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步伐,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中共的外交视野,为中共后来开展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共 美国 民间交往 官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郝坤安 张高旗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0,共5页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或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各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对于确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就...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或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各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对于确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发现:第一层次就业比重存在饱和点,但仍然能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第三层次就业率较低;第四层次就业比重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结构 变动趋势 就业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锦涛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意蕴 被引量:4
5
作者 惠晓峰 韩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重新恢复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论述,这对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误解,坚...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总书记重新恢复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论述,这对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误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中国化”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中国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艾国 杨伟宏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首先要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做起。应当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之。当前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使党内提名能够聚合更多的民意;要在党内创造一种比较...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首先要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做起。应当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之。当前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使党内提名能够聚合更多的民意;要在党内创造一种比较公开的信息环境和比较自由的舆论环境,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更切实的了解;要提防党内选举中的变相做法,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尽快养成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办事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党内选举制度 提名方式 差额选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宏斌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165,共4页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竞争 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教育思想对教师信息化教育的负面影响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伟宏 刘瑞儒 《现代情报》 2004年第7期200-202,共3页
本文首先总结出传统教育思想和信息化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原则、方法、模式等的不同特点 ;对这两种教育模式作了详细的对照分析 ;总结出传统教育思想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
关键词 传统教育 信息化教育 缺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世凯与清末官制改革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严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6,共5页
官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因为它既涉及到权利再分配问题,也关系到所有在职官吏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制度、理论观念的深固影响,因此改革必然会引发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官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因为它既涉及到权利再分配问题,也关系到所有在职官吏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制度、理论观念的深固影响,因此改革必然会引发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对立。袁世凯在清末政局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官制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的态度随着既得利益的损益而前后有所变化。同样,袁世凯的举动也引起了清廷的猜疑和担心,双方矛盾日趋激烈。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面貌,甚至王朝之前途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清末 官制改革 传统 既得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贫困文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宏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西部贫困文化是一个建构在西部贫困区域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贫困文化的学者的大量论述基础之上的并不十分严密的概念。其实质是对西部贫困区域内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解读。在解读和剖析该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西部贫困... 西部贫困文化是一个建构在西部贫困区域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贫困文化的学者的大量论述基础之上的并不十分严密的概念。其实质是对西部贫困区域内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解读。在解读和剖析该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西部贫困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它是“原始性”和“制度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现状往往表现为“文化失范”;西部贫困文化是可变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会溶入文化现代化的潮流。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一方面应在经济扶贫时关注文化扶贫,力争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构建出适合西部社会发展的“规范的”文化模式。另一方面,要在西部开发中汲取西部贫困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博采众长,努力与市场经济接轨,避免这一文化走向封闭、淘汰或西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贫困文化 贫困区域 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个伦理向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宏斌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95,共5页
从历史文化的深层看,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义利取向、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它们分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前提、伦理保证和伦理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荣辱观,也不同于封建主义的泛道德主... 从历史文化的深层看,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义利取向、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三方面的伦理向度,它们分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前提、伦理保证和伦理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荣辱观,也不同于封建主义的泛道德主义荣辱观,它是扬弃二者合理成分后,建立在义利两种价值取向一致基础上的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又为个人的才能发挥及价值实现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和宽松社会空间的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契合的理论表述,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道德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伦理向度 义利取向 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失地补偿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惠晓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3,共3页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他们大多无法再就业,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从而成为失地又失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政府、社会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政策,创造...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他们大多无法再就业,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从而成为失地又失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政府、社会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政策,创造多样化的培训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这不仅对失地农民来说是当务之急,而且对构建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失地补偿 综述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的生态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布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受一系列生态干扰和破坏,自身生态化进程已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必须针对西部区情,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通过构建生态理念、生态制度、生态科技、生态主体、生... 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受一系列生态干扰和破坏,自身生态化进程已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必须针对西部区情,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通过构建生态理念、生态制度、生态科技、生态主体、生态生产等多种途径推进西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环境 创新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与民本:儒家道统观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宏斌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人本"来奢谈"民本",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离开了"民本","人本"就会失去其根本内涵而陷入片面。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儒家道统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助于化解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道统观 人本 民本 政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布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29,共3页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与科技这"三驾马车"实现的,而我国农业发展却在制度、市场与科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为此,必须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机理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以及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机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政府绩效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布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政府的有效作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集中表现为制度保障、科技保障、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定位的偏差性与行为的失效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为此,... 政府的有效作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集中表现为制度保障、科技保障、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定位的偏差性与行为的失效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为此,必须从政府自身的职能出发,以"有效性"为标尺,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政府 定位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天子传》与西周社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周穆王时是西周社会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穆天子传》一书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关于此时期社会状况的有关资料。根据《穆天子传》及其他诗书铭文资料 ,可以看出 ,穆王前少有“天子”之称 ,穆王起称周王为“天子”则开始普遍化 ;... 周穆王时是西周社会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穆天子传》一书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关于此时期社会状况的有关资料。根据《穆天子传》及其他诗书铭文资料 ,可以看出 ,穆王前少有“天子”之称 ,穆王起称周王为“天子”则开始普遍化 ;穆王前周人有美号而少有死谥 ,穆王时开始死而后谥 ,以后渐趋普及 ,成为周人特色 ,爵礼之制也在此时完善 ;穆王前 ,周人在社交场合不见赋诗寓意之举 ,穆王时赋诗酬唱则正在成为一时风气。可以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化 《穆天子传》 周穆王 西周社会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思想中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宝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8,共4页
张载提出的"天人合一"说具有极丰富的生态智慧。他的学说从人自身出发,以"体物"为核心,以"仁"、"德"为红线,归宿于"穷神知化,与天为一"的境界。其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 张载提出的"天人合一"说具有极丰富的生态智慧。他的学说从人自身出发,以"体物"为核心,以"仁"、"德"为红线,归宿于"穷神知化,与天为一"的境界。其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人是自然界价值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他的学说是一种实践学说和价值学说,其中"乾父坤母"、"民胞物与"、"天地之心"、"大其心以体万物"等,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爱护万物,这对于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人合一 生态智慧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色列对本国阿拉伯公民政策思想之评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志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为了深入理解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二等公民的身份地位,探讨以色列政府对阿拉伯人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是一个民主国家;以色列是一个高度关注安全的国家构成了其对阿拉伯人政策的三大指导思想。这... 为了深入理解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二等公民的身份地位,探讨以色列政府对阿拉伯人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以色列是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是一个民主国家;以色列是一个高度关注安全的国家构成了其对阿拉伯人政策的三大指导思想。这三大指导思想在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同时,也显露出其内部的深刻矛盾。这些矛盾如得不到解决,必将给以色列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政策思想 阿拉伯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伦理研究的当代视野 被引量:1
20
作者 寇东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79-82,共4页
2 0世纪末以来 ,“德性伦理”研究有着丰厚的理论背景现实基础及其重要意义。文章在概括中外德性伦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梳理了德性伦理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学者们提出的相关论点 。
关键词 德性 伦理学 德性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