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余清珠
王进鑫
高文秀
郭启程
-
机构
西北林学院
延安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19,共5页
-
文摘
本项研究采用正交试验,选用L_9(3~4)正交表拟定试验方案,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造林质量的四个因素顺序是:造林树种(A)>栽植穴覆盖材料(D)>单株集流面积(B)>造林整地工程(C)。各因素中水平顺序如下:A因素中:刺槐>白榆>侧柏;D因素中:农膜>泡沫>作物秸秆;B因素中:2.5m^2>2.0m^2>1.5m^2;C因素中: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是:A_2D_2B_3C_1,即造林树种为刺槐,栽植穴覆盖材料为农膜,单株集流面积为2.5m^2,造林整地工程为反坡梯田。
-
关键词
集流
优化模式
干旱区
造林
-
Keywords
collecting runoff
afforestative
techniques
orthogonal experiments
optimization pattern
-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造林整地工程集流分析
被引量:8
- 2
-
-
作者
王进鑫
余清珠
高文秀
郭启程
-
机构
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
延安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所
-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45-49,共5页
-
基金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研究内容之一
-
文摘
本文对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内的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3种主要造林整地工程的集流与蓄水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工程是提高栽植穴土壤水分的有效措施。年均集水量与集流面积及降雨量成正比,集水面积1.5m^2为29.22kg;2.0m^2为33.95kg;2.5m^2为37.58kg;平均蓄水量,以反坡梯田最高,为26.5mm;水平沟次之,为24.8mm;鱼鳞坑较差,为20.7mm。并提出了3种造林整地工程单场降雨集流预测模型。
-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造林整地工程
预测模型
-
Keywords
semi-arid loess
hill and gully area
land preparation engineering
collecting water from runoff
prediction model
-
分类号
S725.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坡耕地蓄水保土耕作技术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尹传逊
尹贻亮
-
机构
延安地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9,共10页
-
文摘
根据黄土丘陵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以利于蓄水、保土、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退耕陡坡,还林还草,促使农业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转变。为此,在大面积推广水平沟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覆盖、留茬倒垄、沟内加土挡,坡地草田带状间作轮种、粮草灌宽带间作、川平地覆膜间作套种、深耕密植等水保耕作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并对各种技术措施的蓄水、挡泥、培肥地力、增产增收效益作了评价。
-
关键词
坡耕地
蓄水
水土保持
-
Keywords
slope fields
tillage techniques of storing water and conservating soil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