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3表达下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光明 郭会娥 张微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通过RNA干扰建立Notch3表达下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模型,探讨Notch3在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otch3序列设计siRNA,建立腺病毒表达载体;VSMC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及试验组;将载体导入VSMC... 目的通过RNA干扰建立Notch3表达下调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模型,探讨Notch3在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otch3序列设计siRNA,建立腺病毒表达载体;VSMC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及试验组;将载体导入VSMC中,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3表达水平。结果在感染复数为300时,VSMC的感染效率最高。以空白组为基准,试验组Notch3的相对表达量为0.64,下降了36%,而空载体组为0.88,仅下降了12%。结论成功构建Notch3表达下调的VSMC模型,为后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RNA干扰 质粒 转染 受体 NOTCH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多参数CT用于预测急性脑梗死的最终梗死体积 被引量:6
2
作者 谢容霞 陈辉 +2 位作者 刘楠 张微微 朱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 探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PCT)等多参数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最终脑梗死体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参数CT评估脑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及血管再通情况,测量3~6个... 目的 探讨常规CT、CT血管造影(CTA)和CT灌注(PCT)等多参数C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最终脑梗死体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参数CT评估脑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及血管再通情况,测量3~6个月的最终脑梗死体积.进行3次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定影像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7例患者中,常规CT提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阳性71例,早期脑卒中CT评分(8.0±1.7)分;CT血管造影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36.3±43.8)%,PCT计算脑梗死体积(36.3±43.8)ml,半暗带体积(40.5±26.2) ml,总缺血体积为(69.2±26.1)ml.3次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能预测最终脑梗死体积(R1 =0.542,P1 =0.009;R2=0.494,P2=0.004;R3 =0.494,P3=0.004).血管再通时PCT中脑梗死和缺血半暗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侧支循环评分是最终脑梗死体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0,P=0.000,P=0.004).结论 脑卒中超早期的影像评估应包括有灌注信息的多参数CT,以尽早获取血管再通及半暗带体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样发作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克雅病三例
3
作者 刘晓彩 王国强 +2 位作者 张微微 李莹 高妹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29-1330,共2页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2013年诊治的3例克雅病患者,男性2例,年龄61岁,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关键词 首发临床表现 克雅病 卒中样发作 北京军区总医院 临床资料 既往史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两例
4
作者 赵正阳 韩胜利 安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2-412,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头颅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云霞 相春霞 +2 位作者 黄勇华 张微微 王国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例序贯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陆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例序贯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复习文献,总结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例患者中,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5例有前驱非特异性感染;神经系统首发症状6例为精神行为异常(均为女性)、3例为癫痫(均为男性)。病程中9例患者均存在精神行为异常、7例癫痫、8例意识障碍、5例不自主运动、3例通气不足。9例患者的血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均接受人血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其中8例治愈或好转,1例无效;随访6个月,8例生活自理、预后良好,1例致残。结论前驱非特异性感染基础上突发精神行为异常合并癫痫,血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是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临床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精神障碍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