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师中文教育的师范性定位及其教学改革——“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题之一 |
尹振球
王俊霞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
2
|
|
2
|
浅析师范生教师角色的塑造 |
刘银花
王英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5 |
2
|
|
3
|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发展方向的审美心理学分析 |
王咏梅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谈古希伯来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教学定位 |
尹振球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5
|
早期中国现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创作再审视 |
王晓旭
史可扬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东北虎 |
刘兵
耿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
李耘
李长安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33
|
|
8
|
关于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探讨 |
韩芳
杨春霞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9
|
典型人物报道策略的嬗变 |
麦尚文
贾奎林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0
|
《琅琊榜》的空间叙事与中国艺术精神 |
申朝晖
苏锑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1
|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其行动逻辑 |
郝文军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2
|
《狗十三》:镜像映射与症候探微 |
申朝晖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3
|
期刊内容碎片化传播的版权问题刍论 |
向淑君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4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建设 |
郝文军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8 |
12
|
|
15
|
提高本科公共选修课程建设质量的建议 |
刘桂娥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6
|
现代文艺学范式的媒介中心论转向 |
王咏梅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7
|
高职文秘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刍议 |
李丽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轻文化”现象的社会语境探析与美学反思 |
余安安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9
|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英雄叙事及其嬗变的时代症候 |
申朝晖
周明豫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20
|
荷马为什么歌唱“阿喀琉斯的愤怒”?——《伊利亚特》的主题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兴起 |
尹振球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