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健敏 许彦芳 +20 位作者 马玉奎 胡晓敏 黄芳华 扈正桃 宫丽崑 姜德建 张立将 张雪峰 蔡青 汤纳平 宗英 苏筱琳 张文强 陆兢 赵斌 聂昕 蒙飞彪 杨威 王三龙 陆国才 汪巨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13-1025,共13页
安全药理学是新药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药物剂量≥治疗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进步,安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本文从国际国内安全... 安全药理学是新药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药物剂量≥治疗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进步,安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本文从国际国内安全药理学指导原则要求和修订,到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及补充安全药理(胃肠道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胆系统)等方面,全面综述了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药理学 指导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上对植物药的监管及新药的申报要求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巨峰 杨威 +1 位作者 郭健敏 韩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际天然药物的研发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植物药的监管和注册申报要求、新药申报关注的问题和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植物药处方药的研究案例等,期望能为我国植物药研究者以及我国中药和天然药物监管政策和... 本文综述了国际天然药物的研发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植物药的监管和注册申报要求、新药申报关注的问题和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植物药处方药的研究案例等,期望能为我国植物药研究者以及我国中药和天然药物监管政策和新药申报要求的制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植物药 监管 新药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乙醇溶液法分级及其防晒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庆雷 唐梦琪 +8 位作者 王朝阳 齐文强 李佳蔚 杜博宇 钱光付 黄举 陈昌洲 闵斗勇 聂双喜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生物质资源,其聚芳香结构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研究价值较高。但工业木质素因来源和提取工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不均匀,产品性能各异。本研究采用乙醇溶液法分级纯化玉米芯工业木质素(EL 0),得到EL... 木质素作为自然界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生物质资源,其聚芳香结构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研究价值较高。但工业木质素因来源和提取工艺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不均匀,产品性能各异。本研究采用乙醇溶液法分级纯化玉米芯工业木质素(EL 0),得到EL100、EL 70和ELR 3种级分,再将各木质素级分分别掺入商用婴儿面霜中制备木质素基防晒霜,并评估其防晒性能。对制备所得木质素基防晒霜进行防晒性能测试可得,分级前后木质素样品的紫外吸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ELR> EL 70> EL 0> EL 100;当木质素基防晒霜中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0%时,EL 0防晒霜的防晒系数(SPF)值仅为12.55;ELR防晒霜的SPF值达51.79,防晒性能增强,但产品颜色较深;EL 70防晒霜的SPF值为48.88,同时颜色相对较浅,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溶液法分级处理可有效降低木质素结构的非均质性,优化木质素在防晒产品中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乙醇分级 结构表征 防晒霜 紫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肠炎雏鸡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颖 田旭 +4 位作者 冯晓梦 吕晓萍 高雪丽 郑世民 刘超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5,共10页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雏鸡肠道形态和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阐明APS减轻肠炎雏鸡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选取15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低剂量...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雏鸡肠道形态和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阐明APS减轻肠炎雏鸡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选取15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DL)和高剂量脂多糖模型组(DH),每组5只。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DL和DH组分别灌喂1和2 mg/kg BW LPS,连续处理3 d,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量,筛选构建肠炎模型的最佳LPS剂量。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将20只7日龄雏鸡分为4组:对照组(C)、脂多糖炎症组(L)、黄芪多糖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炎症组(A+L),每组5只。A和A+L组从7日龄到试验结束每天自由饮用APS溶液(1.0 g/L),C组在此期间自由饮水;L和A+L组雏鸡14日龄时灌喂筛选所得剂量的LPS,连续3 d。取各组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和小肠组织,计算雏鸡免疫器官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糖原PAS染色法检测杯状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咬合蛋白-1(Occludin-1)、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mRNA表达量。【结果】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DL、DH组雏鸡小肠组织均出现肠黏膜固有层充血、肠绒毛损伤等现象,且IL-1β和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确定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建立肠炎模型。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L组雏鸡小肠绒毛破碎,固有层充血,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下降(P<0.05),小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绒腺比(V/C)显著下降(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1、Claudin-1和ZO-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L组相比,A+L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A组雏鸡杯状细胞数量相比于其他组明显增多,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可成功建立肠炎模型,1.0 g/L APS可优化肠道组织形态,促进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可以保护肠炎雏鸡小肠组织及肠黏膜免受损伤,最终达到预防雏鸡细菌性肠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APS) 肠炎 黏膜免疫 杯状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溴环十二烷(HBCD)对H4细胞和SK-N-AS细胞脱碘酶2和3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郝小吉 尚小娜 +5 位作者 于海华 么建萍 韩璐 刘晓晖 李亚晨 邵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与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ethyl ethers,PBDEs)复合污染体系,对人类健康尤其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及其机制一直是笔者课题组的研究方向。HBCD是广泛使用的溴化阻燃剂,与PBDEs一样,...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与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ethyl ethers,PBDEs)复合污染体系,对人类健康尤其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及其机制一直是笔者课题组的研究方向。HBCD是广泛使用的溴化阻燃剂,与PBDEs一样,会通过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及损伤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产生发育神经毒性。作为系列研究之一,本研究以H4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和SK-N-AS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为体外生物模型,通过观察HBCD对H4细胞Ⅱ型脱碘酶(Dio2)和SK-N-AS细胞Ⅲ型脱碘酶(Dio3)表达的调控,初步探讨了HBCD对神经系统局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潜在影响。H4细胞和SK-N-AS细胞分别暴露于0、1、3和9μmol·L^-1HBCD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分析Dio2和Dio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H4细胞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结果表明,HBCD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H4细胞和SK-N-AS细胞生存率,引起H4细胞Dio2蛋白和基因表达下调,而致SK-N-AS细胞Dio3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此外,HBCD还降低H4细胞BDNF的分泌。这表明,HBCD很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和胶质细胞脱碘酶的表达,影响脑局部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发育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H4细胞 SK-N-AS细胞 神经毒性 脱碘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