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径流涡轮机流道壁面冲蚀特性及对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超 张健健 +1 位作者 王宁宁 郭姗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40,共9页
碳颗粒作为内燃机燃烧的固有产物,随主流运动时会对涡轮机壁面产生冲蚀,在长时间运行后对性能产生影响。通过两相流数值仿真手段对某径流式涡轮机的壁面冲蚀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关键参数对涡轮机冲蚀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碳颗粒作为内燃机燃烧的固有产物,随主流运动时会对涡轮机壁面产生冲蚀,在长时间运行后对性能产生影响。通过两相流数值仿真手段对某径流式涡轮机的壁面冲蚀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关键参数对涡轮机冲蚀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尺寸会对壁面冲蚀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对性能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规律;颗粒排放裕度和膨胀比对性能变化率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涡轮机转速的变化对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呈线性关系,对相似流量变化率的影响呈先快速增加后持续下降的规律。颗粒尺寸和涡轮机工况是影响涡轮机性能变化率的显著因素,比颗粒排放裕度及膨胀比对效率变化率和相似流量变化率的影响分别大5~7倍和19~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径流涡轮机 冲蚀率 两相流 性能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冲蚀使径流涡轮机性能劣化的数值仿真
2
作者 马超 王宁宁 +1 位作者 郭姗姗 王任信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6,共9页
涡轮增压器径流涡轮机作为车用柴油机提升性能和控制排放的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到尾气颗粒的高速冲蚀,会造成流道壁面粗糙度增加以及性能劣化.以某65K径流涡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相流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流道壁面冲蚀特性的形成机理,并... 涡轮增压器径流涡轮机作为车用柴油机提升性能和控制排放的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到尾气颗粒的高速冲蚀,会造成流道壁面粗糙度增加以及性能劣化.以某65K径流涡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相流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流道壁面冲蚀特性的形成机理,并且基于牵引商用车的实际路谱研究了冲蚀对其性能劣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道壁面的局部冲蚀强度与蜗壳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密切相关,并在蜗舌位置表现出最高的冲蚀率;在运行时长为50 000 h内,涡轮机整机效率和相似流量相对变化率仿真预测值分别为-3.5%和1.1%,其中前10 000 h内的劣化率分别占总劣化率的56%和70%;基于牵引车实际路谱的计算结果,发展了涡轮机性能劣化随时间增长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径流涡轮机 颗粒冲蚀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可调增压系统涡轮级间性能耦合机制
3
作者 刘莹 卢炤凯 +3 位作者 杨名洋 潘镭 邓康耀 丁占铭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4-540,共7页
采用试验和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某重型柴油机两级可调增压系统中两级涡轮性能耦合作用规律与流动机理.两级可调增压系统中的低压级涡轮性能在涡轮级间耦合作用具有高敏感性.旁通阀关闭时,低压级涡轮性能在高负... 采用试验和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某重型柴油机两级可调增压系统中两级涡轮性能耦合作用规律与流动机理.两级可调增压系统中的低压级涡轮性能在涡轮级间耦合作用具有高敏感性.旁通阀关闭时,低压级涡轮性能在高负荷工况(膨胀比为2.40)时较该级涡轮独立运行工况提升约2.8%;旁通阀开启后,低压级涡轮气动效率急剧恶化,在小膨胀比工况时最高降幅达7.5%.进一步开展阀门状态导致低压级涡轮性能异化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旁通阀关闭时,高压级涡轮出口旋流效应在低压级涡轮进口产生的流场分布抑制了叶轮叶尖泄漏流损失;但旁通阀开启后,旁通分支气流对该旋流的推挤和掺混作用导致低压级涡轮进口产生反向的强二次涡结构,蜗壳内部流动损失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两级可调增压 涡轮 性能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高背压环境增压柴油机性能响应特性
4
作者 向翰淳 马泽泰 +3 位作者 杨名洋 邓康耀 黄敏 刘莹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411,共8页
研究了波动背压对柴油机性能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探讨了不同波动特征下性能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波动背压环境下,增压柴油机功率、增压压力、涡轮前排气压力及排气温度均随背压明显波动,呈现显著的迟滞环形状.背压波动周期和时均值... 研究了波动背压对柴油机性能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探讨了不同波动特征下性能参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波动背压环境下,增压柴油机功率、增压压力、涡轮前排气压力及排气温度均随背压明显波动,呈现显著的迟滞环形状.背压波动周期和时均值是影响性能响应特性的关键因素.波动周期缩短时,发动机功率、增压压力及涡轮前排气压力迟滞环由狭长状逐渐扩展,非定常度扩至3倍以上,非定常特征逐渐强化.背压时均值减小时,各性能参数在波动条件下的迟滞环呈膨胀趋势,低时均背压时非定常度为高时均背压的2.55倍以上,非定常特性明显加强.进气端性能参数对波动背压的响应明显滞后于排气端,前者非定常度为后者1.9倍以上,波动背压条件下发动机性能响应迟滞特征主要来源于增压器转动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柴油机 波动背压 波动周期 时均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轴空腔对增压器涡轮轴应力及传热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李成 马超 +2 位作者 张健健 朱光前 陈秉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9,共7页
热负荷的提升对涡轮增压器涡轮端及轴系零部件的可靠性带来了严峻挑战,转轴高温变色及机油结焦已经成为涡轮增压器主要故障模式之一。涡轮转轴空腔可以阻挡热量从涡轮头向转轴的传递,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空腔直径及浮动轴承位置... 热负荷的提升对涡轮增压器涡轮端及轴系零部件的可靠性带来了严峻挑战,转轴高温变色及机油结焦已经成为涡轮增压器主要故障模式之一。涡轮转轴空腔可以阻挡热量从涡轮头向转轴的传递,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不同空腔直径及浮动轴承位置传热系数对涡轮应力及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轴空腔使得涡轮背盘R圆角应力降低,但是增加了其自身发生低周疲劳失效的风险;空腔直径越大,热阻效果越明显,相比较于无空腔方案,转轴空腔使涡轮头向涡端浮动轴承的热量传递减小0.8%~4.4%,使涡端浮动轴承对应转轴的最高温度降低2.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转轴空腔 传热 热应力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