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鳞片堆叠式结构的防水透湿复合功能织物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表征
1
作者 顾婧 周新祥 +5 位作者 何玲娥 李碧芬 张燕娜 陈太明 杜赵群 金光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8,共5页
为解决春夏多雨季节出行不方便和穿着雨披不舒适的问题,通过热压黏合法将防水材料与亲肤内衬复合,使用不同规格的鳞片,制备了2种仿鳞片堆叠式结构的防水透湿复合功能织物,对其服用性、防水性、透气性和透湿性等性能进行测试与综合评价... 为解决春夏多雨季节出行不方便和穿着雨披不舒适的问题,通过热压黏合法将防水材料与亲肤内衬复合,使用不同规格的鳞片,制备了2种仿鳞片堆叠式结构的防水透湿复合功能织物,对其服用性、防水性、透气性和透湿性等性能进行测试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功能织物在综合性能上优于亲肤内衬、防水层以及市面上的防水透湿布料,防沾水性均达到4级,透湿率达到5051 g/(m^(2)·24 h);使用大规格鳞片制备的复合织物的服用性、透气性、透湿性略好,但总体上防水层所用鳞片的规格对试样服用性与防水透湿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鳞片 防水 透湿 复合织物 热压黏合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MXene改性羊毛纱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潘依诺 周新祥 +5 位作者 何玲娥 李碧芬 张燕娜 陈太明 杜赵群 金光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纺织品制备工艺复杂、应变范围较小、亲肤性差等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外层鞘纱,氨纶作为基底,通过浸渍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具有可拉伸性且具有手感舒适性的传感纱线,并采用生物基材料Ecoflex作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羊毛纱线... 针对柔性应变传感纺织品制备工艺复杂、应变范围较小、亲肤性差等问题,以羊毛纱线作为外层鞘纱,氨纶作为基底,通过浸渍的方式制备了一种具有可拉伸性且具有手感舒适性的传感纱线,并采用生物基材料Ecoflex作为保护层,使应变传感羊毛纱线具有稳定耐久性和可洗性。通过扫描电镜对传感纱线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传感纱线的传感性能和耐水洗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维无机化合物MXene纳米片附着于氨纶表面,形成导电通路;传感纱线应变范围可达100%,灵敏度最高达到17.08,可以监测人体关节运动大变形;在1000 s的拉伸循环中,电阻变化率的峰值基本不变,表现出高循环稳定性;皂洗10次后,电阻变化率小于0.2%,传感纱线具有可洗性,可用于护腕、护肘等运动产品中进行运动健康监测,在运动训练监测、医疗健康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柔性应变传感器 聚乙烯醇 羊毛纱线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关键参数下Miura-ori结构机织物的性能
3
作者 田源 许巧丽 +3 位作者 薛惊理 金光 牟黄波 杜赵群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了开发具有立体几何效果和功能性的织物,将折纸结构应用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并制备了Miura-ori结构机织物。通过改变经纱参数和Miura-ori结构边长所夹角度α,制备了4种不同的Miura-ori结构机织物,论证了不同参数对织物力学性能和热湿... 为了开发具有立体几何效果和功能性的织物,将折纸结构应用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并制备了Miura-ori结构机织物。通过改变经纱参数和Miura-ori结构边长所夹角度α,制备了4种不同的Miura-ori结构机织物,论证了不同参数对织物力学性能和热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iura-ori结构角度为45°时,织物的保形性和透气效果最好;当结构角度相同时,高经纱线密度织物的硬挺度、透气性能、透湿性能优于低经纱线密度织物。Miura-ori结构机织物的研究可为开发新的纺织材料和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纸结构 Miura-ori 机织物 力学性能 热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七基色纤维的羊毛混色纱全色域配色
4
作者 朱文硕 薛元 +2 位作者 孙显强 薛惊理 金光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如何实现全色域混色纱的制备是毛纺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色相圆颜色模型选择红、黄、绿、青、蓝、品红、灰7种基色作为全色系配色体系,并基于三元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建立基色纤维混合比例与混合样... 如何实现全色域混色纱的制备是毛纺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色相圆颜色模型选择红、黄、绿、青、蓝、品红、灰7种基色作为全色系配色体系,并基于三元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建立基色纤维混合比例与混合样颜色值之间的关联。基于该模型中网格点的基色纤维混合比例可规划混色纱的混色配方,经纺纱流程制备全色域混色纱。在此理论指导下,以10%离散梯度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制备了241种混色纱及针织物,并对其呈色进行研究。制备的混色纱织物具有均匀素色的布面效果,且实现了全色域范围内色相、彩度、明度的渐变,其实测色谱的颜色变化规律与映射色谱相同,但整体颜色偏暗。CIE色品图中基色纤维色品点连线形成的色域范围不能包含所有混色纱,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色纱 羊毛纤维 七基色 混色模式 全色域配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丝/毛/棉色纺纱的组成调控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邓峰 骆晓蕾 +1 位作者 陈文浩 刘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 绢丝质地柔软光滑、手感舒适,在服装与家居纺织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中国绢纺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目前绢丝织物生产仍存在高能耗、高排污问题,且产品竞争力不足。为此,采用低污染的色纺技术对绢丝进行精确配色,并引入羊绒、羊毛、棉等纤维组分,制备色泽独特且性能优异的色纺纱,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控纱线中纤维组成与配比,探究其对混纺色纱条干、机械性能及色牢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不同颜色与配比的各类纤维后,纤维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绢丝系列产品的机械性能、色牢度,完善了绢丝产品性能的不足,实现了绢丝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减少了绢纺业的生产能耗与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 色纺纱 羊毛 棉纤维 机械性能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捻筒子首尾纱捻度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波 韩庆锋 +3 位作者 劳天天 侯战昌 黄象杰 武海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0,共5页
针对倍捻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首纱和尾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数据采集,分析3种生头操作方法产生的尾纱、并线筒子纱纺完或者断头形成的筒子纱首纱及尾纱,分析产生的筒子首纱以及进入筒子紧贴纱管表面的纱线的捻度分布情况,提出倍捻机生头... 针对倍捻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首纱和尾纱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数据采集,分析3种生头操作方法产生的尾纱、并线筒子纱纺完或者断头形成的筒子纱首纱及尾纱,分析产生的筒子首纱以及进入筒子紧贴纱管表面的纱线的捻度分布情况,提出倍捻机生头优化操作方法、留尾纱装置工艺改进办法和首纱处理时去除1 m以达到捻度要求,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纱线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捻 筒子 首纱 尾纱 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式纱线创新模式的构建及其应用
7
作者 薛惊理 李金键 +2 位作者 薛元 金光 陈文浩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50,共11页
为了提高花式纱线的结构、形态和色彩纹理特征,为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以构建花式纱线的创新模式为目标,通过对花式纱线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和总结花式纱线加工技术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以花式纱线全流程加工... 为了提高花式纱线的结构、形态和色彩纹理特征,为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以构建花式纱线的创新模式为目标,通过对花式纱线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和总结花式纱线加工技术近年来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不足;以花式纱线全流程加工为视角,对花式纱线的定义、分类及其构型进行拓展;从构成原理、加工技术、视觉艺术等3个层面对花式纱线创新要素进行分析,提出9种花式纱线的创新机制及其构建方法;以纺纱过程的非均匀混合、多通道异步牵伸、多轴系非对称加捻为手段,探讨花式纱线的纺制工艺及其形态、结构、色彩、纹理风格的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式纱线 纺纱技术 非均匀混合技术 异步牵伸技术 非对称加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纤维数字化混色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8
作者 田晨然 薛元 +1 位作者 薛惊理 金光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针对彩色纤维混色过程中缺乏数字化推演手段等问题,以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为目标,选取彩色三原色纤维与灰色纤维进行混色,以10%为梯度构建3组三元双重耦合混色模型;整合四基色节点与三元双重耦合混色网格点序号,得到全色域混色模... 针对彩色纤维混色过程中缺乏数字化推演手段等问题,以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为目标,选取彩色三原色纤维与灰色纤维进行混色,以10%为梯度构建3组三元双重耦合混色模型;整合四基色节点与三元双重耦合混色网格点序号,得到全色域混色模型及其网格混色样的质量矩阵、混合比矩阵与颜色值矩阵;通过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转换,同时代入四基色彩色纤维颜色值,可得到矩形和圆形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及其色谱;依据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给出不同离散度的全色域网格化混色色谱及与之相对应的色相、明度、彩度的渐变色谱,并应用到服装面料色彩设计领域。研究表明,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不但可在全色域范围内获取彩色纤维的可视化混色色谱,还可为彩色纱线的数字化设计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模型 数字化混色 彩色纤维 色彩设计 渐变色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纺智能工厂系统集成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金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4,共6页
针对毛纺智能工厂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设计了毛纺智能工厂系统层级架构,通过数字化基础结构与互联互通基础网络实现毛纺生产智能管理。采用OPC UA技术实现了毛纺智能工厂的纵向与横向集成,针对毛纺智能工厂系统架构中数据的采集传输网... 针对毛纺智能工厂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设计了毛纺智能工厂系统层级架构,通过数字化基础结构与互联互通基础网络实现毛纺生产智能管理。采用OPC UA技术实现了毛纺智能工厂的纵向与横向集成,针对毛纺智能工厂系统架构中数据的采集传输网络架构、工业通信协议、网络设备及网络接口等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OPC UA的毛纺设备统一信息模型和互联互通网关。通过在毛纺企业中开展应用,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对毛纺企业智能集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纺 智能工厂 系统集成 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跨距长度曲线的山羊绒长度及其分布测试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光 薛娟丽 段静静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79,共4页
引进和应用快速、大容量的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是提升山羊绒长度特征值测试准确度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比较分析光电法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与传统手排长度测试法得出的山羊绒平均长度特征值,得出基于纤维跨距长度的光电法山羊绒长度... 引进和应用快速、大容量的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是提升山羊绒长度特征值测试准确度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比较分析光电法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与传统手排长度测试法得出的山羊绒平均长度特征值,得出基于纤维跨距长度的光电法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可获得精确的山羊绒纤维长度测试结果。试验证明:光电法山羊绒长度测试方法与传统的手排长度测试法得出的羊绒长度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可以估算出二者的回归函数,用于2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对照换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绒 纤维跨距长度 光电法 纤维长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光致变色染料的性能及其在羊毛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赟雯 金光 +8 位作者 韩培宇 辛渭萍 吕若璇 李解放 邓文仲 王树根 王潮霞 高鹏 孙昌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制备一类可用于羊毛的光致变色染料,文章以2,3,3—三甲基—3H—吲哚为原料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螺吡喃类染料(SPTEA),并通过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为研究该染料的性能,考察了该染料在溶剂中的变色性能,并研究了溶剂的极... 为制备一类可用于羊毛的光致变色染料,文章以2,3,3—三甲基—3H—吲哚为原料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螺吡喃类染料(SPTEA),并通过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为研究该染料的性能,考察了该染料在溶剂中的变色性能,并研究了溶剂的极性以及溶液pH值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SPTEA在多种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度,且在不同溶剂中均具有较好的变色效果。溶液的光致变色速度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慢,其消色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同时,溶液极性对其最大吸收峰的位置也产生影响,当溶液极性增加时,SPTEA最大吸收波长蓝移,反之则红移。溶液pH值对变色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下,SPTEA溶液呈黄色且失去变色能力,而调节溶液至弱碱性,染料溶液呈蓝色,光致变色性能恢复。同时该染料具有较好的耐光疲劳性,经过5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后吸光度下降至原来的35.2%。通过浸染可赋予染色羊毛织物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变色等级为1~2级,耐皂洗色牢度沾色等级为4~5级。SPTEA有望成为一类适用于天然蛋白质纤维的光致变色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染料 阳离子 螺吡喃 羊毛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