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跨国、私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对标调查评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闻一 徐庆东 陈新巧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近几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对52家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服务客户、定位、服务内容、对员工的吸引力、服务质量、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 近几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对52家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服务客户、定位、服务内容、对员工的吸引力、服务质量、增值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立时间、人员规模、组织形式、服务客户、定位、目标、选址策略、服务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之处。据此,提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向利润中心、数据中心、服务中心、智能中心、人才赋能中心和云端中心转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跨国企业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对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温度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昕宇 赵晓 +2 位作者 屠泽灿 毛军逵 贺振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6-2617,共12页
考虑到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在涡轮叶片等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应用时,材料内部编织结构特征会导致高温部件的温度场存在波动性。为了研究复合材料温度场的波动特征,以2.5D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为例,分别建立了基于等效导热系数的均匀... 考虑到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在涡轮叶片等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应用时,材料内部编织结构特征会导致高温部件的温度场存在波动性。为了研究复合材料温度场的波动特征,以2.5D编织结构复合材料为例,分别建立了基于等效导热系数的均匀化平板模型和基于材料全尺寸细观编织结构的平板模型,计算对比了两种平板模型的温度场分布及内部热量传输特征,同时探究了材料内部编织结构的角度、纤维束轴向与径向导热系数比、纤维束与基体导热系数比等材料结构特征参数和热物性特征参数对材料表面温度波动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编织结构平板的温度场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等效导热系数计算得到的平板温度场相比,基于全尺寸编织结构平板模型得到的温度场存在明显的波动特征,当平板内部平均温度梯度为25383K/m时,表面温度波动幅值达到12.41K,表面最高温度由906.96K增加到911.60K,并且在平板内部热量的传输方向沿着纱线发生明显的偏转。同时,随着纱线编织角度的增加,材料表面温度波动幅值下降,但表面的高温区域增加,沿着经纱轴向的温度波动频次增加。随着纤维束轴径向导热系数比的增加,材料表面的高温区域基本不变,温度波动幅值小幅下降,均匀性增强;随着纤维束与基体导热系数比的增加,材料表面的高温区域增加,温度波动幅值降幅较大,均匀性得到较大提高。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当边界温度达到1600K时,基于等效导热系数的方法无法准确地预估复合材料的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叶片 复合材料 热传导 编织结构 温度分布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连续再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鉴松 孟忠伟 +3 位作者 罗林 吴泉成 晋兆祥 佘占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4,共7页
基于柴油机台架,通过改变来流温度,探索再生温度对DOC+CDPF后处理系统连续再生速率、温度场分布和气体排放等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DPF滤饼层捕集阶段,随着颗粒物的沉积,单位沉积质量的压降变化速率增幅约为69.8%。CDPF再生过程中... 基于柴油机台架,通过改变来流温度,探索再生温度对DOC+CDPF后处理系统连续再生速率、温度场分布和气体排放等影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CDPF滤饼层捕集阶段,随着颗粒物的沉积,单位沉积质量的压降变化速率增幅约为69.8%。CDPF再生过程中,颗粒物的氧化主要集中在载体的前半部分,再生温度升高,NO_(2)消耗量增加,再生速率加快,载体出口NO_(x)总量略有下降,CO和THC下降幅度分别为99%和80%~90%。此外,再生时CDPF中心的轴向温度由前向后先上升后下降,载体边缘的轴向温度由前向后不断上升,再生温度越高,轴向温度梯度越大;径向温度由中心向边缘不断减小,且距离载体入口的距离越小,再生温度越高,径向温度梯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型催化转换器 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连续再生 温度场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的研究
4
作者 郑君峰 王强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1,48,共5页
为了解决某自主研发的轻型客车车内异响且噪声大等问题,通过频谱分析、频响函数等噪声振动分析方法进行了噪声源识别,发现其发动机的进气噪声和车身低频结构声是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进气噪声,设计了合适的1/4波长管,消除了共振频率噪... 为了解决某自主研发的轻型客车车内异响且噪声大等问题,通过频谱分析、频响函数等噪声振动分析方法进行了噪声源识别,发现其发动机的进气噪声和车身低频结构声是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进气噪声,设计了合适的1/4波长管,消除了共振频率噪声成分;针对结构噪声,调整了怠速转速,避开结构共振,从而降低了低频结构声。改进后实车验证表明,车内噪声声压级大幅降低,异响消除,声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客车 车内噪声 声源识别 共振消声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