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食性鱼类对浅水水体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的影响:微综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梅雪英 Vladimir Razlutskij +4 位作者 Lars G.Rudstam Erik Jeppesen 唐雅丽 张修峰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4,共8页
浅水水体存在着强烈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耦合的结果决定着水生态系统关键特征.在缺少大型水生植物的浅水系统中,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是底栖-浮游生境耦合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但该过程受到杂食性鱼类的影响... 浅水水体存在着强烈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耦合的结果决定着水生态系统关键特征.在缺少大型水生植物的浅水系统中,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是底栖-浮游生境耦合最为重要的生态过程之一,但该过程受到杂食性鱼类的影响.本文以浅水水体的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为切入点,综述了杂食性鱼类对浅水水体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作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一般而言,杂食性鱼类有利于提高水层营养盐浓度,促进浮游藻类生长,降低水体透明度,不利于底栖藻类竞争,从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但不同种类的杂食性鱼类(如底栖杂食性鱼类、偏植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偏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以及小型杂食性鱼类)因食性差异,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的影响机理不同,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各异;即便同一种杂食性鱼类也可因发育阶段不同对底栖-浮游生境耦合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人类活动、全球变暖以及富营养化等多重因子胁迫下杂食性鱼类在鱼类群落结构中的比例上升,因此,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复杂,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浮游生境耦合 杂食性鱼类 浅水水体 浮游藻类 底栖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奈达(Oneida)湖营养状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珊珊 张曙光 +2 位作者 刘阳 Lars GRudstam 梅雪英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4期26-32,共7页
营养状态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常是全面认识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为了解奥奈达湖营养状态演变,根据1975—2012年5—10月奥奈达湖水体叶绿素a(Chl a)、总磷(TP)、透明度(SD)等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计算了... 营养状态是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也常是全面认识湖泊生态系统的关键。为了解奥奈达湖营养状态演变,根据1975—2012年5—10月奥奈达湖水体叶绿素a(Chl a)、总磷(TP)、透明度(SD)等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计算了奥奈达湖营养状态指数,分析了其营养状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975—2012年间奥奈达湖Chl a、TP、溶解氧(DO)和硝态氮(NO3--N)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6μg·(L·10a)^-1、1.5μg·(L·10a)^-1、0.3 mg·(L·10a)^-1和4.0μg·(L·10a)^-1;SD和水温(WT)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0.7 m·10a^-1和0.5℃·10a^-1;溶解性活性磷(SRP)变化不明显;此外Chl a、TP、SD、WT和DO均具明显季节变化。1975—2012年奥奈达湖的综合TSI呈下降趋势,范围为37.8—51.3,总体呈中营养状态;TSI的月均值也具明显季节变化;Chl a、TP以及斑马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和斑驴贻贝(Dreissena rostriformis bugensis)的入侵是影响奥奈达湖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面了解奥奈达湖营养状态演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奈达湖 营养状态 叶绿素A T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