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艳梅
于晟玥
+10 位作者
张昊鑫
荆勇
樊秉乾
雷秋良
杜新忠
贾倍倍
王则玉
蒲胜海
武淑霞
安妙颖
刘宏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258,共11页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团聚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载体,为有机碳的固存提供了储存空间。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又进一步促进团聚体的形成、稳...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团聚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载体,为有机碳的固存提供了储存空间。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又进一步促进团聚体的形成、稳定及周转,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目前,在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对参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来源和组成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固存机制,并讨论了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类型、施肥、秸秆还田及耕作方式等因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全面认识土壤团聚体碳固存机制,为优化土地管理策略、提升土壤质量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土壤结构
碳固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效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艳梅
于晟玥
张昊鑫
荆勇
樊秉乾
雷秋良
杜新忠
贾倍倍
王则玉
蒲胜海
武淑霞
安妙颖
刘宏斌
机构
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
土壤
质量国家野外
科学
观测研究站/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
康奈尔大学综合植物科学学院土壤与作物科学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
科学
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8-258,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13020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ZDRW202417)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071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743820)。
文摘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团聚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的重要载体,为有机碳的固存提供了储存空间。土壤有机碳的固存又进一步促进团聚体的形成、稳定及周转,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目前,在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领域已有大量研究,但对参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来源和组成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固存机制,并讨论了土壤水分、温度、土壤类型、施肥、秸秆还田及耕作方式等因素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持的影响。最后,本文展望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旨在全面认识土壤团聚体碳固存机制,为优化土地管理策略、提升土壤质量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土壤结构
碳固存
影响因素
Keywords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aggregate
soil structur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存效应研究进展
董艳梅
于晟玥
张昊鑫
荆勇
樊秉乾
雷秋良
杜新忠
贾倍倍
王则玉
蒲胜海
武淑霞
安妙颖
刘宏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