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duino的建筑互动系统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汉仰 林正豪 +2 位作者 钱世奇 姚伊迪 Kenny Constance 《南方建筑》 2015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互动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给传统方式的建筑设计带来了许多的思考与探索。文章在建筑学与这种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基于Arduino系统,结合参数化的形式研究方法与数字建造技术,展现一种技术融合的研究思路,为建筑互动系统实现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 Arduino系统 参数化设计 数字建造 建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在线旅游评论的语言积极性偏见研究
2
作者 刘逸 肖文杰 +2 位作者 关僖 高璇 郑子钰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6,共19页
以旅游评论为代表的大数据的使用在当前旅游研究中日趋重要,但是与传统数据相比,非结构化的旅游评论数据是否能够客观地、无偏差地代表旅游者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是广大旅游研究者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旅游评论清洗校正问题入手,... 以旅游评论为代表的大数据的使用在当前旅游研究中日趋重要,但是与传统数据相比,非结构化的旅游评论数据是否能够客观地、无偏差地代表旅游者想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是广大旅游研究者尚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文章从旅游评论清洗校正问题入手,试图捕捉评论数据中语言积极性偏见存在的方式与程度,并测定语言积极性偏见系数。文章在控制目的地、时间、情感属性、评分等重要变量的基础上,通过非参数检验方法分组检验语言积极性偏见现象,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揭示评论评分对偏见系数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方法分组估算语言积极性偏见系数。结果表明:(1)语言积极性偏见在旅游情境中普遍存在。(2)偏见系数与分位段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于低分位(正负面词汇比例小于或等于1)的评论而言,评分对偏见系数影响微弱;反之,随着分位数的提升,评分对偏见系数的影响越明显。(3)偏见系数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程度较弱,其值基本稳定在[2.00,2.50]区间。文章是对语言类大数据挖掘研究的一次有效推进,为数据清洗和智能处理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语言心理学中语言情感表达偏差领域作出了积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大数据 乐观主义倾向 语言积极性偏见 旅游在线评论 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袋公园建设与公共利益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英 罗彦 +1 位作者 傅寒蕤 燕大立 《广东园林》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通过探讨口袋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口袋公园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以及口袋公园的公共利益分配方式,结合粤港澳地区口袋公园的实地调研,提出口袋公园发展进程中的利益关系重构以及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口袋公园发展模式。口袋公园建... 通过探讨口袋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口袋公园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以及口袋公园的公共利益分配方式,结合粤港澳地区口袋公园的实地调研,提出口袋公园发展进程中的利益关系重构以及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口袋公园发展模式。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重构利益关系,除了政府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服务意识外,还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供给与多方协同治理,尊重个人利益与服从公共利益相统一。构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口袋公园发展模式需要采取优先利用闲置土地进行存量改造,提供政策激励从而引入多元社会资本,倡导社区共建进而培育公共精神、健全监督与管理制度,构建口袋公园品牌体系等措施,以口袋公园的全面发展促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关注口袋公园的可持续供给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之间的关联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准公共物品 公共利益 建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再生视野下江淮传统圩田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邱明 戴代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98,共5页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再生 生态智慧 圩田景观 雨洪管理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哈普林景观实践中的生态智慧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戴代新 (美国)乔治·弗兰兹 《风景园林》 2014年第6期40-44,共5页
从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人生经历和实践历程出发,阐述了其生态智慧的来源;并通过对其设计作品过程的解读,梳理、总结出其景观实践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从结合自然的生态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生态哲学两方面详述了哈普林在... 从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人生经历和实践历程出发,阐述了其生态智慧的来源;并通过对其设计作品过程的解读,梳理、总结出其景观实践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从结合自然的生态方法与以人为本的生态哲学两方面详述了哈普林在景观实践中体现出的超前的场地意识、科学的调查分析和将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并介绍了生态谱记概念、面向过程和集体创作的RSVP方法;最后讨论了哈普林生态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体现在对场地的敏锐观察、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的统一以及多学科协作的群体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谱记 格式塔心理学 系统论 劳伦斯·哈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窦睿音 张文洁 陈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陕西省作为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省份,其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土地功能为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三生”空间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最终分析不同尺度分布变化的... 陕西省作为我国承东启西的重要省份,其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土地功能为视角,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模型,探究2000—2020年陕西省“三生”空间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最终分析不同尺度分布变化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在0.2%波动,期间有2次速率增长,首次是生活空间扩张导致,其次与生态空间增长相关。单一动态度中,生活空间的数值最大,多为正值;生产空间速率次之,多为负值;生态空间多为正值,稳定在0.1%。(2)2000—2020年生产空间变化最大,总面积减小2913 km^(2),其余类型增加,生态空间增长更多;二级分类中,生产生态空间减少4036 km^(2),变化最大,其余类型除潜在生态空间外均为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扩大2025 km^(2),增加最多。(3)“三生”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相关,其整体以生态空间为主,多分布于省域南部,生产空间主要位于省域中部,生活空间多分布于西安都市圈一带,面积最小,但逐年向外扩张。(4)因子探测中,人口要素对陕西省“三生”空间演化起主导作用;交互探测后,多因子交互后的结果强于单一因子的简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再流动的空间选择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林赛南 冯馨 王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7-1547,共11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刻画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再流动的轨迹与网络特征,并借助嵌套Lo-git模型探究流动人口在再次流动时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再流动样本大多于首次流动后的10 a内发生第二次流动,并缩小流动范围...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刻画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再流动的轨迹与网络特征,并借助嵌套Lo-git模型探究流动人口在再次流动时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再流动样本大多于首次流动后的10 a内发生第二次流动,并缩小流动范围;再次流动时多数已婚且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两次流动过程的跨等级流动路径不会始终向上而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结果。②首次流动网络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重心偏东、偏南的十字菱形结构,而再次流动时横向联系变弱,城市流向相对变少。③个体和城市因素对再次流入地的选择产生影响,其中工资水平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个人特征,再是其他城市经济属性和生活品质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再次流动 空间选择 嵌套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初加工厂基本布局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久梅 张丽霞 +1 位作者 聂迪 赵秀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17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了推进茶叶清洁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加工,解决中小型企业茶叶加工厂目前普遍存在的功能区不齐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据"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细则和清洁化生产有关要求,遵循"先进合理、经济适用"的总原则,提... 为了推进茶叶清洁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加工,解决中小型企业茶叶加工厂目前普遍存在的功能区不齐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依据"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细则和清洁化生产有关要求,遵循"先进合理、经济适用"的总原则,提出了以功能分区模块为基础的茶叶加工厂布局优化设计方案,可为茶叶新加工厂建设和旧加工厂改造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初加工厂 功能分区 布局 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