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赵静 王彦哲 +7 位作者 季春晓 杨秀 王平凡 刘文彩 郝恩刚 刘清宁 孙洪敏 吴子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山东省内3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7月至11月的324例AMI患者作为建模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模型可视化。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38例AMI患者数据作为验证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建模组324例中有170例发生衰弱,发生率为52.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脑利钠肽前体、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harlson共病指数、握力、步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体育锻炼、多重用药、恐动症是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61、0.630、1.529、0.931、0.005、0.358、1.783、2.929、0.497。以上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809~0.892,最佳临界值为0.562,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2.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2.957,P=0.113。结论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状况处于中低水平。该研究构建的AMI介入术后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术后患者 衰弱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及人鼻病毒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征差异及炎性指标分析
2
作者 于晓峰 刘华书 +2 位作者 雷丽莉 罗刚 徐迎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55-2361,共7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鼻病毒(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连续就诊的560例因RSV和(或)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的婴幼儿为感染组,选...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鼻病毒(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婴幼儿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连续就诊的560例因RSV和(或)HRV感染致喘息急性发作的婴幼儿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20例为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扩增测序技术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将感染组分为单纯RSV组(n=248)、单纯HRV组(n=186)和合并感染组(HRV+RSV)(n=126)。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各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等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感染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喘息严重程度、喘息病史、湿疹史、父母变态反应史占比、吸氧需求、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等进行比较。以喘息严重程度分为重度喘息组和轻度喘息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发现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IL-6、NLRP3和MMP-9水平与儿童喘息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在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1β、IL-6、TLR4、NLRP3及MMP-9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1)。感染组患儿临床特征及病史数据分析显示,各组间在重度喘息、吸氧需求、合并肺部感染、喘息时间、喘息病史、湿疹史及父母变态反应史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和合并感染组中重度喘息发生率、吸氧需求率及喘息发作时间显著高于HRV组(P<0.05),且合并感染组吸氧需求率最高,合并感染组喘息发作时间短于RSV组(P<0.05)。RSV组中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HRV组(P<0.05)。RSV组有喘息病史者比例显著高于HRV组及合并感染组(P<0.05),RSV组与合并感染组湿疹史者比例显著高于HRV组(P<0.05),合并感染组父母变态反应史比例显著高于RSV组及HRV组(P<0.05)。不同喘息严重程度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显示,所纳入患儿中RSV检出率最高,且以重度喘息组最为明显(χ^(2)=3.940,P=0.002)。重度喘息组中喘息病史比例、湿疹史比例、父母变态反应史比例、吸氧需求率、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01)。重度喘息组喘息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轻度组(t=2.058,P=0.040),重度喘息组IL-6、NLRP3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IL-6、NLRP3及MMP-9水平升高均为重度喘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17、1.023、1.022、1.056,均P<0.05)。喘息急性发作儿童喘息严重程度与NLRP3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P<0.05)。NLRP3与MMP-9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238(P<0.001),表明两者存在微弱但显著的正向关联。结论RSV可能较HRV更易诱发严重的喘息症状,遗传过敏背景可能加重感染后的喘息严重程度。NLRP3可能通过促进MMP-9释放加剧气道炎症与重塑,共同参与喘息急性发作的病理过程,从而影响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鼻病毒 喘息 NOD样受体蛋白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嗜酸性空泡状肿瘤1例报告
3
作者 傅兴宁 朱岩 +2 位作者 高素美 葛莉 张云香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324,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体检发现右肾肿瘤后2023年11月收治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入院后CT示:右肾上方约2.6 cm×2.4 cm×1.3 cm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临床诊断右肾肿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 患者男性,52岁。体检发现右肾肿瘤后2023年11月收治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入院后CT示:右肾上方约2.6 cm×2.4 cm×1.3 cm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临床诊断右肾肿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肾,边界尚清,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肾组织。大体标本剖开后切面呈黄褐色、质软,界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空泡状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SERPINA4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高建芳 董晓彤 +2 位作者 赵晴 张云香 孙慧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44,351,共6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SERPINA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4例CRC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SERPINA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qRT-PCR法检测11对CRC转移灶及配对原发灶石蜡组织中SERPINA4 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SERPINA4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表型:SERPINA4的强阳性率在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为97.10%,原发灶为71.20%,转移灶为39.4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RT-PCR检测结果显示:CRC转移灶中SERPINA4 mRNA低表达(P<0.05)。转移灶中SERPINA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N分期和M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和T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SERPINA4高表达的转移性CRC患者生存期高于低表达者。结论SERPINA4表达对转移性CRC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 SERPINA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高车前素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孟慧君 黄文洁 +2 位作者 于肖童 杨海 王晔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高车前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采用CCK-8法、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车前素对细胞增殖、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高车前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采用CCK-8法、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车前素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运用SwissTarget Prediction获得高车前素的预测靶点;在GeneCards疾病数据库筛选宫颈癌的潜在靶点;使用R软件Venn包获取高车前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得核心靶点;运用GEIPA数据分析平台分析核心靶点在宫颈癌中基因差异表达水平;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Western blot检测高车前素对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关键蛋白以及MMP9、RARP1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细胞实验验证表明,高车前素处理HeLa和SiHa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的,同时,HeLa细胞的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侵袭能力下降,凋亡水平明显提升。共得到87个高车前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按照网络拓扑分析中的degree值筛选出Akt1、EGFR、SRC、ESR1、PTGS2、GSK3β、MMP9,PARP 8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筛选出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活性氧相关通路、癌症蛋白多糖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高车前素与Akt1、P13K、MMP9、RARP1都具有较强的亲和活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p-Akt表达及MMP9、RARP1的表达下调。结论高车前素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和MMP9、RARP1的表达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车前素 宫颈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联合HR-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高林 张郁 +1 位作者 王金乐 李常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2-8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全系膜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共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资料,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联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全系膜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共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资料,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和HR-MRI表现,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直肠病灶的表面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MRI-N分期、直肠系膜筋膜和肠壁外血管侵犯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MR≤3.3、NLR>3.3、PLR>118.9、ADCmean≤1.2×10^(-3)mm^(2)/s、MRI-N分期、直肠系膜筋膜侵犯、肠壁外血管侵犯、病理分化程度是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的是NLR,约登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4578、0.774。结论: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联合HR-MRI能帮助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K9抑制剂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炎症水平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卫丰 马海龙 张金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42-2147,共6页
目的探讨PCSK9抑制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室重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2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PCSK9抑制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室重构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在青岛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2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采取常规治疗,PCSK9i组1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PCSK9抑制剂,比较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率、再度心衰发生率、心血管死亡发生率)。结果两组经过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PCSK9i组治疗后LVEDD(mm)、LVESD(mm)和TG(mmol/L)、TC(mmol/L)、LDL-C(mmol/L)、CRP(mg/L)、TNF-α(pg/mL)、JL-6(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2±5.84)vs.(54.43±2.91);(34.88±2.69)vs.(36.96±3.19);(1.41±0.61)vs.(2.13±1.26);(3.53±1.06)vs.(3.98±0.93);(0.95±0.36)vs.(1.79±0.27);(5.18±1.92)vs.(7.69±2.61);(36.43±9.41)vs.(57.79±14.43);(17.4±6.68)vs.(28.55±8.92),均P<0.01],PCSK9i组LVEF(%)、HDL-C(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9±3.63)vs.(41.34±3.42),P<0.05;(1.35±0.29)vs.(1.29±0.27),P<0.01]。PCSK9i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2%vs.13.6%,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应用PCSK9抑制剂可以更好的降低血脂,稳定冠状动脉斑块,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局部及循环炎症反应,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不良重构、抑制心室重构、降低主要MACE总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PCSK9抑制剂 炎症因子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肠癌新抗原Glud1-V546I及其DC疫苗能够在体内和体外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8
作者 徐淑华 赵婕 +3 位作者 苗红霞 孙伟红 赵鹏 牛爱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3-969,共7页
目的:开发针对结直肠癌(CRC)个性化治疗的新抗原肽疫苗,探讨新抗原肽及其诱导的新抗原反应性T(NRT)细胞治疗CR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取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肿瘤基因的突变及表达。通过基于... 目的:开发针对结直肠癌(CRC)个性化治疗的新抗原肽疫苗,探讨新抗原肽及其诱导的新抗原反应性T(NRT)细胞治疗CR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提取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DNA和RNA,采用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肿瘤基因的突变及表达。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新抗原预测体系,筛选、合成具有高免疫原性多肽。用合成的多肽经皮下注射免疫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鼠脾细胞的IFN-γ分泌水平,筛选具有强免疫原性多肽。用免疫原性多肽负载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免疫结肠癌建模小鼠,通过ELISPOT检测效应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免疫鼠脾细胞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力,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存活期。结果:新抗原肽Glud1-V546I具有更强的诱导NR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001)。与野生肽(Glud1-WT)相比,Glud1-V546I在荷瘤鼠体内诱导的NRT细胞有更高的IFN-γ分泌能力(P<0.0001)和细胞毒作用(P<0.0001)。同时,Glud1-V546I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生长(P<0.001)并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P<0.01)。结论:小鼠CT26细胞的新抗原肽Glud1-V546I能够显著促进小鼠NRT细胞的IFN-γ的分泌,用其制备的DC疫苗在结肠癌荷瘤鼠体内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反应,提示开发基于新抗原的CRC个性化免疫治疗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肿瘤疫苗 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单纯乳头肌赘生物1例
9
作者 盛倩倩 赵新鑫 +1 位作者 郭晓宁 夏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8-1118,共1页
患者女,68岁,间断发热4天,体温最高39℃,自行口服抗生素未见明显改善;既往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史6年;无特殊家族史。查体:体温38.4℃,心肺均未闻及异常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1.15×10^(9)/L,中性粒细胞18.37... 患者女,68岁,间断发热4天,体温最高39℃,自行口服抗生素未见明显改善;既往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史6年;无特殊家族史。查体:体温38.4℃,心肺均未闻及异常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1.15×10^(9)/L,中性粒细胞18.37×10^(9)/L;C反应蛋白243.55 mg/L,血沉96 mm/h;降钙素原0.83 ng/ml;多次血细菌培养阴性。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极少量心包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乳头肌 超声心动描记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恶性肿瘤致内脏痛1例
10
作者 陈建琦 宋梦 +1 位作者 许承彬 杨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9-480,共2页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 难治性癌痛的治疗工作艰难且重要,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推广“治痛道合”癌痛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难治性癌痛治疗之路。为提升临床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通过多期的难治性癌痛临床案例MDT研讨和技能比拼,将评选出的对临床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难治性癌痛案例,邀请专家全面解析点评,刊登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合理用药栏目中,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案例 临床医师 盆腔恶性肿瘤 姑息治疗 癌痛 内脏痛 中国抗癌协会 癌症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X40原位疫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增强小鼠全身性抗肿瘤效应
11
作者 魏晓芳 徐淑华 +2 位作者 辛策 赵鹏 孙伟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5年第8期806-813,共8页
目的:探究CpG寡核苷酸和OX40激动剂抗体原位疫苗(CpG+OX40)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anlotinib)治疗小鼠卵巢癌的全身抗肿瘤效应及免疫机制。方法:建立双侧(原发侧和转移侧)ID8细胞小鼠卵巢癌模型,分组给予安罗替尼、CpG+OX40或CpG+O... 目的:探究CpG寡核苷酸和OX40激动剂抗体原位疫苗(CpG+OX40)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anlotinib)治疗小鼠卵巢癌的全身抗肿瘤效应及免疫机制。方法:建立双侧(原发侧和转移侧)ID8细胞小鼠卵巢癌模型,分组给予安罗替尼、CpG+OX40或CpG+OX40+安罗替尼(三联疗法)治疗。通过监测肿瘤体积和记录生存期评估各治疗组的抗肿瘤效果。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变化,qRT-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反映血管密度和成熟度的分子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其他治疗组相比,三联疗法显著抑制治疗侧(原发侧)和未治疗侧(转移侧)肿瘤的生长(P<0.01),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5)。流式术检测结果显示,三联疗法显著提高原发侧和转移侧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比例(P<0.05)。免疫细胞耗竭实验表明,单独耗竭CD4^(+)T、CD8^(+)T或NK细胞时,三联疗法对原发侧肿瘤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而转移侧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减弱但仍强于PBS组(P<0.01)。仅当3种免疫细胞同时耗竭时,肿瘤抑制效应与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各治疗组相比,三联疗法组原发侧和转移侧肿瘤内Th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明显增加(P<0.05),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qRT-PCR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联疗法组双侧移植瘤组织内的CD31表达显著降低(P<0.000 1),血管生成素(Ang)-1/Ang-2的比值显著升高(P<0.001)。结论:CpG+OX40原位疫苗联合安罗替尼具有更强的全身抗肿瘤效应,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及血管密度调控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疫苗 CpG/OX40 安罗替尼 肿瘤免疫微环境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