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数字健康战略架构的数字康复的政策、标准和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4 位作者 陈迪 王忠彦 张萌 井淇 张耀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目的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数字健康战略框架下,系统分析全球数字康复的政策架构、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模式,并为数字康复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方法系统分析WHO发布的与数字健康和康复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重点包括《全球数字健康... 目的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数字健康战略框架下,系统分析全球数字康复的政策架构、标准体系和应用技术模式,并为数字康复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方法系统分析WHO发布的与数字健康和康复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重点包括《全球数字健康战略》《康复2030倡议》《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世界残疾报告》。探讨数字康复政策架构和核心内容,系统分析康复数字化的标准体系,深入探讨数字康复发展的关键技术模式。结果在全球健康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数字康复服务已成为全球数字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数字康复政策框架和内容体系,对于加强康复数据治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康复,对于提升康复服务的标准化、有效性、覆盖率、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数字康复政策主要内容涉及:政策和治理、数字化标准体系、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数字化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以及数字赋能康复服务监测评估和持续性改进。康复数字化的标准体系涵盖WHO国际分类家族的3大参考分类,包括《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国际健康干预分类》,重点是《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国际数据互操作性标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标准、数据质量与认证标准和卫生健康信息标准等。数字康复的应用技术模式主要包括: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人工智能赋能的模式,以及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和物联网支持的远程康复模式等。结论构建和实施完善的数字康复政策、标准和技术模式,是推动全球康复服务数字化转型和发展进步的关键。应在WHO全球数字健康战略框架下,构建适应性的数字康复政策架构,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数字康复标准体系,促进康复数据和其他健康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同时,积极发展数据驱动的康复服务技术模式,以全面提升康复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康复 康复数字化标准体系 数字康复技术模式 全球数字健康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病历的内容结构与数据标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20 位作者 陈迪 王忠彦 张萌 吴士勇 张耀光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杨剑 安娜 董原君 辛晓佳 任祥霞 刘叶 田益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目的阐明康复病历(包括电子病历)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解析康复病历的结构、核心内容及数据标准,构建适用于康复医学的标准化病历数据架构和核心数据集,并探讨康复数据在绩效评估和支付结算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国家卫... 目的阐明康复病历(包括电子病历)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解析康复病历的结构、核心内容及数据标准,构建适用于康复医学的标准化病历数据架构和核心数据集,并探讨康复数据在绩效评估和支付结算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的核心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Beta-3),构建了康复病历的数据架构、核心内容和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康复病案首页数据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和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等康复医疗统计和支付方式中的应用。结果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康复病历标准框架,涵盖患者基本信息、康复诊断、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处方、阶段性评估及出院总结等关键架构。分析ICD-10/ICD-11、ICF和ICHI Beta-3等工具在病案术语、编码和评估领域的系统应用方法和数据标准。构建规范化的康复病历数据结构和数据标准可以显著提升基于病案首页的康复医疗数据报送质量,从而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控制水平,有效地支持优化康复医保支付机制,并有助于建立基于DRG和DIP等康复医疗绩效评估与康复支付方法体系。结论康复病历的结构化和数据标准化是康复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系统地应用WHO-FICs分类标准,对标国家相关规范,构建标准化的康复病历架构与核心数据集,基于ICF方法标准化康复医疗流程,并开发基于ICD-11和ICF的康复评估工具、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以及辅助术语、编码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康复病历质量,实现康复病历数据与其他医疗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共享,从而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病历 病历数据标准化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海燕 秦晴 +19 位作者 刘叶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相关规范,分析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和内容。系统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参考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ICD-9-CM-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Beta-3)进行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形成规范化的术语体系和编码方法。结果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涵盖住院患者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四大板块。ICD-10/ICD-11是康复住院病案首页中的入院诊断和出院疾病诊断的标准和编码工具。ICD-11推荐的3大功能评定工具WHODAS 2.036项版本、简明示范残疾调查、通用功能领域以及ICF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和评定结果的编码。ICHI Beta-3和ICD-9-CM-3可用于病案首页中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也可用于康复干预项目的编码。结论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是对康复病历相关内容的总结,也是康复住院数据上报的工具,需要根据康复医疗的特点进行细化和优化,并且补充必要的数据。应该全面推动ICD-11/ICD-10、ICF和ICHI Beta-3/ICD-9-CM-3分类标准的应用,从而提升住院患者疾病和功能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基于ICD-11和ICF补充相关的功能评估结果数据,运用ICHI Beta-3/ICD-9-CM-3对康复干预进行编码。提升康复病历和康复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是康复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为基于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了循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数据标准化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4
作者 田益凡 荀芳 +19 位作者 叶海燕 刘叶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历标准架构,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基于《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并依据《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构建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和内容以及数据标准。结果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应严格遵守电子病历结构,分为临床文档、文档段、数据组和数据元四个层次,包含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干预信息和费用信息4大内容领域。康复电子病历在传统临床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容。WHO-FICs参考分类的应用为康复电子病历疾病和健康功能描述以及康复干预提供诊断标准、功能描述工具、编码工具和术语词表索引工具。研究详细说明了康复电子病历在4个主要类别的数据结构和内容范畴,细化了电子病历中康复内容的填报颗粒度,为康复电子病历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填报指导。结论康复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对于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电子病历的发展必须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基础,在通用的电子病历数据结构和标准下,构建纳入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等核心数据的康复电子病历数据体系,提升康复电子病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电子病历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门诊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5
作者 刘叶 秦晴 +19 位作者 叶海燕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确定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和数据内容,探讨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标准。结果构建了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4项内容。通过应用WHO-FICs的参考分类ICD-10/ICD-11、ICF和ICHI Beta-3可以标准化制定康复门诊病历的诊断标准和术语,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功能描述和评估以及康复干预的编码,以提升康复门诊病历数据的上报质量,进而提升康复质量控制水平。结论康复门诊病历结构化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康复数据共享的基础。WHO-FICs分类标准用于康复门诊病历的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干预等领域的术语和编码以及评估,为实现康复门诊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以及优化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门诊病历 标准化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康复治疗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亚慧 张晓东 +7 位作者 刘瑶瑶 杨雨洁 范成雷 任祥霞 安娜 王琦 王忠彦 霍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方法运用RCF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进而构建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结果从校内实践课程、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方法运用RCF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进而构建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结果从校内实践课程、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层面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讨论了基于RCF的康复治疗专业实践教学的架构、内容和实施方法。结论基于RCF构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校实践、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康复治疗学 本科 实践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构建综合性职业康复服务流程:理论架构与方法
7
作者 胡志活 吴孟杰 +1 位作者 陈芷莹 杨亚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 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架构和工具,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职业康复服务体系,对职业康复服务进行流程再造,以实现职业康复与其他康复服务的融合发展,提升残疾人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建立一... 目的 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架构和工具,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职业康复服务体系,对职业康复服务进行流程再造,以实现职业康复与其他康复服务的融合发展,提升残疾人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职业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功能导向的全人整体康复服务。方法 基于ICF架构和工具,对职业康复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特点并且系统应用基于ICF的工具,建构了职业康复流程,包括功能评估与康复目标确定、康复方案制定、多学科干预的实施、结局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以及长期跟踪和支持。结果 基于ICF架构和运用ICF的工具,根据残疾人职业康复机构的特点和工作性质,构建了五步骤的职业康复流程,详细定义了各流程的主要活动内容,确定了运用的ICF工具以及运用方法。职业康复流程再造能够显著提升多学科综合康复的效率和质量。ICF架构和工具是多学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的理论基础和平台,根据不同的职业康复流程,规范性运用基于ICF的工具可以确保制定科学有效的康复干预方案并且实施有效的康复干预。ICF工具的使用还可以整合职业康复与其他康复服务,实现不同康复服务和不同康复机构间的协同。结论 本研究基于ICF架构对职业康复流程进行了再造,建构了基于ICF的职业康复流程,包括以下5个关键流程:功能评估与康复目标确定、制定个性化整体康复方案、多学科团队实施综合干预策略、结局评估与生活质量评估以及长期跟踪与支持服务。运用ICF架构与工具,再造康复机构的职业康复服务流程,构建了整合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功能导向的综合康复模式,残疾人能够获得全生命周期的全人康复服务。建立基于ICF的通用语言和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同时也为跨机构的服务整合提供了标准化工具,有助于实现不同康复机构之间的顺畅协作和信息共享,确保残疾人在不同康复阶段和机构之间的顺利过渡,确保康复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职业康复 整体康复 流程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ICF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3 位作者 陈迪 王忠彦 张萌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5-754,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残疾模式以及功能和残疾分类理论和方法,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参照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世界卫生组...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残疾模式以及功能和残疾分类理论和方法,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方法依据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残疾模式,参照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ICF应用于残疾调查统计和残疾相关服务的相关技术文件,探讨将ICF系统地应用于构建残疾标准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包括残疾的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的方法和体系、残疾的编码系统、残疾调查和评估工具的标准化以及残疾数据的标准体系。结果残疾标准的制定需基于应用场景和功能。调查统计类标准侧重于数据收集和分析,应用于设计调查问卷和方案;服务资格类标准关注个体获取服务的资格认定,需构建功能分类分级、编码和定量评估以及基于服务资格的服务配套方案;综合类标准则兼具上述两种功能。有效的残疾标准应包含清晰的残疾理论架构、科学的分类分级和编码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残疾报告和评定方法。基于ICF的残疾标准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涵盖5个方面:残疾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方法和体系、编码系统、残疾调查问卷和方案以及残疾评估方法和工具、残疾数据标准体系。将ICF应用于制定残疾标准的系统方法涉及基于ICF建立残疾分类分级系统和编码系统,将基于ICF的残疾调查与评定工具应用于设计和标准化残疾调查工具、调查方案和残疾评估工具,基于ICF建立残疾数据标准。结论ICF为残疾标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功能分类分级和编码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ICF的标准化功能和残疾调查与评估工具,可以构建残疾核心概念和术语体系、残疾分类分级系统、残疾编码系统、残疾调查问卷和方案以及残疾评估工具和方案、残疾数据标准。基于ICF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系统应用,提升了残疾标准的科学性、包容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标准 残疾概念和术语 编码 调查问卷 评估 评定 数据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9
作者 叶海燕 杨亚茹 +6 位作者 邱卓英 王忠彦 陈迪 宋桂芸 王方永 田益凡 刘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2-780,共9页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ICD-11),分析《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比5种标准中肢体残疾方面的定义、编码方式、分类体系、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结果 依据ICF分类架构与分类方法,在身体功能和结构层面,肢体残疾主要涉及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b7),包括关节和骨骼功能(b710-b729)、肌肉功能(b730-b749)和运动功能(b750-b789);在活动与参与层面,主要涉及活动(d410-d499)与自理能力(d510-d599)。相关疾病多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01),神经系统疾病(08),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或结缔组织疾病(15),发育异常(20)和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2)等。对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的分析发现,仅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肢体残疾进行明确界定,但术语系统仍与ICF存在一定差距。在编码体系上,仅保险标准采用ICF编码,其余4种残疾标准采用自拟的编码方法。肢体残疾标准中细分项目并没有完全覆盖ICF中与肢体残疾相关的所有类目。在分级方式方面,残疾分类分级标准采用4级制,其余4种标准均分为10级。在评估方法方面,5种标准均侧重于对身体结构、功能的评估,并且注意到日常活动能力的评定,但没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的综合功能评估方法。结论 中国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肢体残疾标准,标准的定义和结构与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ICF和ICD-11与肢体残疾相关的内容,修订完善肢体残疾的相关内容,涉及定义、分类、分级、编码及评估等问题,并强调引入WHODAS 2.0作为综合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 分类 分级 评定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6种视力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10
作者 吕雪丽 杨亚茹 +5 位作者 邱卓英 王忠彦 田益凡 刘叶 李晨 陈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5-762,共8页
目的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6种视力残疾相关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老年规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 目的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6种视力残疾相关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老年规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方法 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ICD-11)视觉相关疾病和损伤的类目,并参照《世界视觉报告》(WRV),聚焦于视力残疾的定义、分类、分级、评估方法和编码体系5个核心维度,对上述6种标准进行结构化比较分析。结果 在定义方面,保险标准、工伤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分类分级标准侧重于视觉功能和结构,如视力和视野;保险标准和老年规范则融合活动与参与的评估概念,关注功能性视力;司法标准缺乏视力残疾的专门定义。在分级方式上,各标准依据不同的功能指标,分为不同的级别。在编码体系方面,仅保险标准使用ICF编码,其余多采用独立数码编码或不设编码。评估方法方面,除老年规范使用自制评分系统外,其余以常规视力检测为主。结论 当前我国视力残疾标准多聚焦于视觉功能损害,较少涵盖个体的活动与参与限制。应基于ICF架构并参照WRV,引入“功能性视力”概念,构建统一的视力残疾定义、分级与编码体系,推动科学、全面的评估模式,以更真实地反映个体功能状态与环境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残疾 分类 分级 功能性视力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6种听力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11
作者 秦晴 杨亚茹 +4 位作者 邱卓英 陈迪 刘叶 田益凡 王忠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3-771,共9页
目的 系统比较我国6种代表性听力残疾相关标准,分析其在理论架构、定义、分类、分级与评定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的多个维度、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 目的 系统比较我国6种代表性听力残疾相关标准,分析其在理论架构、定义、分类、分级与评定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框架的多个维度、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2.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参照《世界听力报告》(WRH),从定义、编码体系、分类与分级、评估方法 4个维度,对6种中国现行听力残疾相关标准《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老年规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结果 在定义方面,保险标准较为完整,涉及ICF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维度,符合WRH关于功能性听力的界定;老年规范聚焦身体功能;司法、工伤与军残标准更偏向生理性损伤,强调听觉结构与感官功能;分类分级标准虽涵盖活动和参与,但未细化功能性影响。在分类与分级方面,与WRH推荐20 dB HL作为听力损伤标准不同,6种标准多数仍以40 dB HL或以上为标准。在分级方面,保险标准设9级,司法、工伤、军残为7级,老年规范3级,分类分级4级,分级依据偏重生理测量而非功能表现。在编码体系方面,仅保险标准参考ICF代码,其余多使用自定义数字排序或等级代码。在评估方法方面,WRH主张整合听觉能力、自我报告与参与限制的综合评估,但目前仅老年规范涉及主观感知觉评分,其余标准仍以传统纯音听力计等客观方法为主,缺乏对社会参与和环境影响的评估维度。结论 听力残疾应该从听力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3个层面进行定义,而中国的6种标准由于使用目的和场景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定义、分类、分级以及评定的方法,多数以身体功能即听力损失为主要标准。今后的听力残疾标准需要考虑引入功能听力的概念,确定听力损失以及对活动和参与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残疾标准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世界听力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和语言功能特点及教育课程和康复方案:基于ICF的研究
12
作者 李莎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30-938,共9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 目的本研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功能架构,系统探讨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言语与语言功能特点,并且在对培智学校语言与适应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功能目标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教康融合的体系。方法运用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3个维度,系统梳理IDD儿童的言语及沟通障碍特征。对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三大培智学校核心课程标准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并归纳其中与语言能力发展相关的目标和核心内容,并运用ICF分类体系进行映射和编码。基于ICF功能导向原则,融合课程目标与循证康复策略,构建一个包含评估、目标设定、课程模块设计和干预策略的综合性课程和康复体系。结果IDD儿童的语言与言语功能发展在身体功能层面涉及语言的心理功能(b167)、构音功能(b320)等损伤,活动和参与层面表现为沟通(d3)、人际交往(d7)等方面的显著困难,环境因素(如家庭支持e310、教育服务e585)对其功能表现和适应有决定性影响。我国培智学校语言功能相关的主要课程标准分别从身体功能(《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沟通交流技能(《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和社会参与以及环境(《生活适应课程标准》)3个领域,针对特殊儿童提供了言语和语言功能的教育课程和康复干预标准体系。结论儿童言语康复与语言和适应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系统工程。以ICF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理论,整合中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康复训练课程标准》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构建了一个以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为导向的言语康复方案和语言与适应能力发展相关的课程体系,强调从功能性评估出发,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跨学科合作,为每一位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别化、多模式、循证的教育、康复干预和支持。通过实施整合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和语言相关的课程体系,提升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功能,促进儿童的功能性沟通,赋能特殊儿童的交流活动和社会参与,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 语言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生活语文 言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与数据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亚茹 邱卓英 +12 位作者 王忠彦 陈迪 杨剑 井淇 安娜 万甜甜 辛晓佳 刘晓芹 董原君 任祥霞 刘叶 田益凡 吕雪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5-1375,共11页
目的系统分析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标准,以及残疾数据在政策制定、服务优化和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应用;明确国际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以及残疾数据应用对发展残疾相关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政策内容分析和数据标准体系的研究,探讨联合国... 目的系统分析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标准,以及残疾数据在政策制定、服务优化和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应用;明确国际残疾数据政策、标准体系以及残疾数据应用对发展残疾相关服务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政策内容分析和数据标准体系的研究,探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统计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残疾数据政策架构、标准体系以及数据互操作性和融合的技术路径。结果国际组织根据各自职责建立了残疾数据的政策架构,涉及数据与服务发展、数据标准、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等内容。国际社会建立了残疾数据标准体系,用于残疾数据的采集、编码、交换、互操作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融合与应用等领域。构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等国际健康分类标准架构的标准化残疾数据标准体系,能够确保跨国的残疾数据政策一致性和残疾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比较性,进而推动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残疾相关服务的发展,精确识别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并优化服务供给,从而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结论国际残疾数据政策和数据标准的构建与实施推动了残疾数据标准化、互操作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在残疾数据中的应用,促进了在残疾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跨行业数据融合,进一步推进了数据驱动的残疾服务的发展,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服务资源的机会,提升了残疾服务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数据政策 残疾数据标准体系 数据驱动残疾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F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与跨专业实践领域胜任力的培养研究
14
作者 董原君 娄薪 +6 位作者 孙芮 王文帅 刘晓芹 夏雪 杨亚茹 王忠彦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939-946,共8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针对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模式和跨专业实践的要求,探讨康复心理学实践课程与胜任力导向的培养。方法运用RCF的5大核心胜任力架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针...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针对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模式和跨专业实践的要求,探讨康复心理学实践课程与胜任力导向的培养。方法运用RCF的5大核心胜任力架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针对康复心理学本科生在康复实践中的团队工作模式与跨专业实践角色定位与专业能力要求,分析康复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团队工作与跨专业实践领域需要构建的核心胜任力以及对应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在康复情境下将康复心理学专业知识转换成团队工作和跨专业实践的胜任力。结果针对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康复情境下团队工作和跨专业实践方面的要求,基于RCF,分析了康复心理学学生需要构建的核心胜任力的内容,建立了胜任力导向的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架构,提出通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整合评估、动机性访谈、案例研讨、标准化病人模拟等教学方案和方法,强化学生在团队沟通、协同决策、个案管理与基于循证实践等方面的能力。结论在康复心理学本科教育中,基于RCF构建针对康复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与跨专业服务实践胜任力的实践课程与培养方案,有助于提升康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工作与跨专业实践能力。RCF为构建胜任力导向的康复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工具和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心理学 实践教学 康复胜任力架构 团队工作 跨专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