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康复治疗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慧 张晓东 +7 位作者 刘瑶瑶 杨雨洁 范成雷 任祥霞 安娜 王琦 王忠彦 霍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方法运用RCF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进而构建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结果从校内实践课程、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质量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方法运用RCF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进而构建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结果从校内实践课程、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层面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讨论了基于RCF的康复治疗专业实践教学的架构、内容和实施方法。结论基于RCF构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校实践、临床实践和社会实践3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胜任力架构 康复治疗学 本科 实践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均相免疫分析技术——荧光淬体免疫探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广伟 陈浩 董金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3-2228,共6页
生化分析在疾病诊断、环境污染源鉴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检测技术具有高特异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其操作比基于大型设备的色谱法简单,检测对象选择性更好,广泛应用于样品检测。荧光淬体免疫探针(Q-b... 生化分析在疾病诊断、环境污染源鉴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检测技术具有高特异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其操作比基于大型设备的色谱法简单,检测对象选择性更好,广泛应用于样品检测。荧光淬体免疫探针(Q-body)是一种通过荧光染料标记抗体片段构建成的新型荧光免疫检测探针,抗体内部色氨酸导致荧光基团发生电子转移而淬灭,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时,其荧光强度恢复并呈浓度依赖性。因此,可通过检测Q-body的荧光强度变化检测抗原浓度。Q-body免疫检测技术因操作简便及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质及疾病标志物的快速检测,对环境检测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Q-body的原理、构建方法、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应用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免疫检测 荧光探针 淬灭 疾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凝固下的液态金属力学性能变化
3
作者 王新鹏 卢雪妮 +2 位作者 常皓 胡靓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6-596,共1页
目的液态金属镓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流动性、流变性和生物相容性,在柔性电子、热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和软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镓的过冷大,对与相变相关的应用提出了很大的限制,例如凝固所需的极低温度、杂质和成核剂带来... 目的液态金属镓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流动性、流变性和生物相容性,在柔性电子、热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和软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镓的过冷大,对与相变相关的应用提出了很大的限制,例如凝固所需的极低温度、杂质和成核剂带来的副作用。为了降低液态金属镓的过冷度拓展其室温应用,本研究探究了加入成核剂对镓基液态金属过冷度的影响,分析了室温凝固后的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用不同成核剂对液态镓进行凝固并观察凝固过程探究机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与铜、铁、镍等其他剂材料相比,以固体镓为成核剂的液态镓在室温下的凝固过程快速而便捷;可以有效地将过冷度从66.3℃左右降低到14.8℃;对于400μm的液态金属镓丝来说,接触成核后凝固速度可达200 mm3·min-1。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增加成核位置来降低能量势垒,使其在室温下快速凝固,过程伴有散热。进而对比了降温凝固和室温加入成核剂后的固化镓的微观力学性能,发现在室温加入成核剂的凝固方式使其机械强度略有下降。结论加入成核剂镓能够有效降低过冷度促使液态金属镓室温凝固,凝固后的力学机械强度略有下降,这将有助于了解镓的相变过程,并为其力学性能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微观力学性能 凝固过程 凝固速度 快速凝固 机械强度 生物医学工程 过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流的水下滑翔机出水位置预测研究
4
作者 门腾飞 王岩峰 +1 位作者 官晟 丁军航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3,181,共9页
水下滑翔机具有低成本、长航程、自主性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现象观测。为使水下滑翔机观测达到对海洋现象进行立体化、多维化和精确化的描述,在操控中提高水下滑翔机出水位置的预测精度尤其重要,而海流是影响运动... 水下滑翔机具有低成本、长航程、自主性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现象观测。为使水下滑翔机观测达到对海洋现象进行立体化、多维化和精确化的描述,在操控中提高水下滑翔机出水位置的预测精度尤其重要,而海流是影响运动轨迹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以“海燕-Ⅱ”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考虑海流与浮力损失的数学模型,之后利用海试数据验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浮力损失与海流对水下滑翔机出水位置预测的影响,进而引入深平均流算法并实现了算法在螺旋桨推进模式下的应用。最后通过海试运动周期验证了加入深平均流后,对于水下滑翔机出水点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翔机 出水位置预测 深平均流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