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基础、不足和促进建议
1
作者 常纪文 李建军 +1 位作者 牟斌 张佳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0,共4页
塑料污染正受全球关注,在绿色低碳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时代,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一次性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已成全球共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已由技术示范阶段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发展较快,初步构建了... 塑料污染正受全球关注,在绿色低碳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时代,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一次性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已成全球共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已由技术示范阶段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我国发展较快,初步构建了以聚乳酸、聚酰胺率先产业化及多种生物基材料快速发展的格局,但在非粮原料综合利用能力、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规模化生产成本和政策标准落实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加快关键技术突破,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能快速提升;加快健全标准体系,扩大市场应用推广;培育整体产业链,健全管理回收体系,快速提升我国一次性非粮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产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粮生物基 可降解塑料 粮食安全 绿色低碳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老化特征及多维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江鹏 李建军 +5 位作者 陈平绪 叶南飚 李聪 刘思杨 靳闵 任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微塑料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新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微塑料在环境中会遭受各种老化作用,导致其环境行为和归趋进一步改变。微塑料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检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 微塑料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新型污染物,能通过食物链传递或直接摄入的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微塑料在环境中会遭受各种老化作用,导致其环境行为和归趋进一步改变。微塑料的形状和结构特点使其难以准确检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研究微塑料环境老化行为的关键。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老化方式和微塑料老化过程的探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微塑料老化过程中关键特征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多维表征技术(成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和热分析技术)在评估微塑料老化过程时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微塑料老化的重点研究方向及老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更全面评估环境微塑料的风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老化方式 老化探究方法 老化特征 多维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废杂塑料分类 被引量:5
3
作者 文生平 张豪 +1 位作者 李建军 陶一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1,174,共8页
塑料制品因其成本低廉且性能优良而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本质是高分子聚合物。但由于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困难且回收成本较高、回收效率较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塑料高效低成本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 塑料制品因其成本低廉且性能优良而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本质是高分子聚合物。但由于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困难且回收成本较高、回收效率较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解决塑料高效低成本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当今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的废杂塑料识别和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基尼指数对近红外光谱进行特征波数选择,从而去除冗余数据。基于knn、LightGBM和神经网络建立单一的塑料分类模型,并采用随机搜索、遗传算法等算法对超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单一模型的不足之处,采用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框架进行模型融合,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杂塑料识别 近红外光谱 机器学习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建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共17页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我国塑料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立足于当下,我国塑料工业亟需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目前塑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方面的...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我国塑料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的跨越式发展。立足于当下,我国塑料工业亟需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对目前塑料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化方面的废弃塑料循环再利用和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两个关键手段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我国塑料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化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工业 绿色低碳循环 废弃塑料 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规聚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共支化反应原位增容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寅翰 李建军 +1 位作者 王军 罗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等规聚丙烯(iPP)为不相容的非极性聚烯烃,在分离和回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得日益严峻。采用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MC)建立... 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等规聚丙烯(iPP)为不相容的非极性聚烯烃,在分离和回收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变得日益严峻。采用叔丁基过氧化己烷(DHBP)、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MC)建立反应体系,通过熔融共混,原位生成iPP和HDPE的长链支化(LCB)共聚物,使共混物相容性大幅提高。结果表明,原位增容显著提高了iPP/HDPE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同时将其应用于废旧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混杂物,其力学性能也得到大幅提高。改性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表明反应共混中形成了支化结构,长支链的成核作用使PP结晶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 长链支化共聚物 原位增容 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