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废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葛建华
谢敏燕
+1 位作者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7,共9页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根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估算,将有一大批动力电池达到报废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再生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电池原料成本。常见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直接再生等。湿法回收率高、操...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根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估算,将有一大批动力电池达到报废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再生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电池原料成本。常见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直接再生等。湿法回收率高、操作温度低,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火法回收可以省去预处理工序,但是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且能耗较高。近年来,直接再生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正极材料原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是很有前景的回收再生技术。然而,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回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上述回收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生的工艺和近年来的新技术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
湿法回收
火法回收
直接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硫电极设计实现贫电解液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雪
蒋光辉
+1 位作者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其电性能已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测试时仍然使用过量的电解液。高电解液用量不仅会增加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会降低其实际能量密度,...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其电性能已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测试时仍然使用过量的电解液。高电解液用量不仅会增加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会降低其实际能量密度,不利于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兼具贫电解液用量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特性的锂硫电池尤为关键。基于此,概述了锂硫电池在贫电解液条件下的困境,且详细讨论了基于硫电极设计以减少电解液用量的途径:1)优化电极孔隙率和离子传导,以降低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并提升传输能力;2)引入金属基或非金属基催化剂,增强活性物质在贫液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3)开发新型活性材料,规避在贫液条件下因大量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带来的电池性能恶化问题。最后,针对构筑贫电解液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正极设计的相关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电极设计
贫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固-固反应机制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雪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97,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不可逆流失和锂负极腐蚀。因此,发展不涉及液相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的固-固反应机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通过优化正极材料设计、调控电解质体系及其协同设计等策略,可实现硫正极的固-固反应机制,避免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综述了硫正极实现固-固机制的可行途径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构筑高能量密度实用化锂硫电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解决贫电解液条件下锂负极腐蚀和硫正极基于固-固反应机制存在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设计
电解液调控
固-固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圆柱26700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及热特性
4
作者
欧阳全胜
徐超
+2 位作者
杨永欣
马洪波
洪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0-2057,共8页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1C充电过程中,负极因极化产生的不可逆热为主要热源,随着充电电流增加,负极过电位同步增加;而正极因锂脱嵌产生熵变,反应为吸热过程,在充电2500~3000 s期间,吸热热功率与放热热功率持平,电池温度曲线呈现平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
充电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相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旭
唐晓宁
+3 位作者
黄鑫威
刘美丽
周文华
欧阳全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通过液相还原自组装过程与硫纳米颗粒进行复合,获得了高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 GO/S)复合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通过液相还原自组装过程与硫纳米颗粒进行复合,获得了高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 GO/S)复合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材料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间,并且硫纳米颗粒被石墨烯片层有效地封装,硫在35-r GO/S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高达83.6%。该35-r GO/S复合正极在0.2C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197.3mAh·g^-1,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730mAh·g^-1左右,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自组装
硫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葛建华
谢敏燕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机构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
电池
与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出处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7,共9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024)
贵州省先进电化学储能器件及关键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CXTD[2023]016)。
文摘
近十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根据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估算,将有一大批动力电池达到报废标准。对废旧电池回收再生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降低电池原料成本。常见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直接再生等。湿法回收率高、操作温度低,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火法回收可以省去预处理工序,但是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且能耗较高。近年来,直接再生技术迅速发展,该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正极材料原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修复,是很有前景的回收再生技术。然而,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回收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上述回收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再生的工艺和近年来的新技术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废旧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
湿法回收
火法回收
直接再生
Keywords
spent power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s
hydrometallurgical recycling
pyrometallurgical recycling
direct regeneration
分类号
TQ131.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硫电极设计实现贫电解液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雪
蒋光辉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机构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
电池
与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出处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金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4QYGCC0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4]一般608,黔科合基础-[2018]1086,黔科合平台人才-CXTD[2023]016)。
文摘
锂硫电池因其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装置。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其电性能已显著提升,但目前大多数测试时仍然使用过量的电解液。高电解液用量不仅会增加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会降低其实际能量密度,不利于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兼具贫电解液用量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特性的锂硫电池尤为关键。基于此,概述了锂硫电池在贫电解液条件下的困境,且详细讨论了基于硫电极设计以减少电解液用量的途径:1)优化电极孔隙率和离子传导,以降低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并提升传输能力;2)引入金属基或非金属基催化剂,增强活性物质在贫液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3)开发新型活性材料,规避在贫液条件下因大量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带来的电池性能恶化问题。最后,针对构筑贫电解液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正极设计的相关展望。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硫电极设计
贫电解液
Keywords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sulfur electrode design
lean electrolyte
分类号
TQ15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固-固反应机制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雪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机构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
电池
与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出处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97,共13页
基金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3QY01)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4]一般608,黔科合基础-[2018]1086,黔科合平台人才-CXTD[2023]016)。
文摘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不可逆流失和锂负极腐蚀。因此,发展不涉及液相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的固-固反应机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通过优化正极材料设计、调控电解质体系及其协同设计等策略,可实现硫正极的固-固反应机制,避免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综述了硫正极实现固-固机制的可行途径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构筑高能量密度实用化锂硫电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解决贫电解液条件下锂负极腐蚀和硫正极基于固-固反应机制存在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设计
电解液调控
固-固反应机制
Keywords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cathode materials design
electrolytes modification
solid⁃solid reac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Q125.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圆柱26700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及热特性
4
作者
欧阳全胜
徐超
杨永欣
马洪波
洪树
机构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
电池
与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安徽利维能
动力电池
有限公司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0-2057,共8页
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基础[2018]1086)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6QY001)。
文摘
本文以磷酸铁锂/石墨体系26700圆柱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进行建模,分别模拟0.5C以及1C两种不同倍率的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模型输出结果与电池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且在0.5C和1C恒流充电条件下,电池绝热温升实测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1C充电过程中,负极因极化产生的不可逆热为主要热源,随着充电电流增加,负极过电位同步增加;而正极因锂脱嵌产生熵变,反应为吸热过程,在充电2500~3000 s期间,吸热热功率与放热热功率持平,电池温度曲线呈现平台形态。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伪二维电化学热模型
充电温升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pseudo-two-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ing model
charging temperature rise
分类号
TQ15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相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旭
唐晓宁
黄鑫威
刘美丽
周文华
欧阳全胜
机构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先进
电池
与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石墨烯材料工程研究
中心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资源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基金
贵州大学培育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88)。
文摘
采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作为制备石墨烯的前驱体,通过液相还原自组装过程与硫纳米颗粒进行复合,获得了高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硫(r GO/S)复合正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对材料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层间,并且硫纳米颗粒被石墨烯片层有效地封装,硫在35-r GO/S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高达83.6%。该35-r GO/S复合正极在0.2C电流密度下初始放电容量可达1197.3mAh·g^-1,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730mAh·g^-1左右,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自组装
硫纳米颗粒
Keywords
lithium-sulfur battery
graphene
self-assembly
sulfur nanoparticle
分类号
TQ15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废旧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再生工艺研究进展
葛建华
谢敏燕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硫电极设计实现贫电解液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雪
蒋光辉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固-固反应机制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雪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圆柱26700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及热特性
欧阳全胜
徐超
杨永欣
马洪波
洪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液相制备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吴旭
唐晓宁
黄鑫威
刘美丽
周文华
欧阳全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