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铯化学法狼毒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1
作者 党世民 郭建霞 李海朝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69,共6页
为了提升瑞香狼毒的工业应用价值,拓展盐湖铯盐资源的利用空间,以氯化铯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活化瑞香狼毒,制备了孔径均一的狼毒活性炭。实验采用碘和亚甲基蓝作为吸附质,测试狼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通过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 为了提升瑞香狼毒的工业应用价值,拓展盐湖铯盐资源的利用空间,以氯化铯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活化瑞香狼毒,制备了孔径均一的狼毒活性炭。实验采用碘和亚甲基蓝作为吸附质,测试狼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通过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nman)、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狼毒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及孔隙结构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狼毒活性炭是一种无定形活性炭;该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以含碳、含氧类官能团为主,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549.42 m^(2)/g,碘的吸附量达到530.4 mg/g,亚甲基蓝的吸附量达到133.7 mg/g,优势孔径为1.01 nm,孔容为0.25 cm^(3)/g,是一种微孔活性炭,炭得率为17.71%。该研究为青海狼毒资源与盐湖铯盐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氯化铯 微孔活性炭 活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微球的声流控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
2
作者 刘硕 程许 +3 位作者 王燕兰 张松 张传禹 韦学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针对当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微球制备中粒径较大且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声流控技术。该技术将液滴微流控技术与声表面波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含能乙酸乙酯液滴的尺寸均匀性,利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 针对当前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微球制备中粒径较大且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声流控技术。该技术将液滴微流控技术与声表面波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含能乙酸乙酯液滴的尺寸均匀性,利用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制备了微米级CL-20/NC含能微球。采用高速相机对液滴生成过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声表面波技术能有效控制液滴生成模式的转变,避免液滴生成过程中因材料析出和通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液滴生成模式的不可控转变,实现了液滴均匀连续的生成。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具有不同CL-20含量、不同NC含量和不同粒径的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降低CL-20含量、增加NC含量或增大微球粒径等方式,可以降低微球的表面粗糙度,减少表面缺陷,同时在声表面波技术辅助下,微球粒径变异系数从39.33%降至7.51%,极大地提高了微球的均匀性。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热质量分析仪对具有不同粒径的CL-20/NC微球的晶体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中位粒径为20μm的微球(分解峰温为229.04℃)的热稳定性优于中位粒径为7μm的微球(分解峰温为228.22℃)的热稳定性,而中位粒径为7μm的微球的反应剧烈程度与能量密度较大,其损失质量率(84.3%)和放热量(12.05 mW/mg)均高于中位粒径为20μm的微球的损失质量率(80.2%)和放热量(8.84 mW/mg)。声流控技术成功制备了粒径更小且均匀性显著提高的CL-20/NC含能微球,为高能量密度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流控技术 CL-20/NC含能微球 粒径变异系数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材料在火工品电磁波环境适应性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任炜 白颖伟 +2 位作者 褚恩义 张周梅 李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5-1380,共6页
电热火工品电磁波环境下的电磁感应与能量耦合效应会影响其在武器系统中作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有效地对电热火工品电磁波环境下形成的危害进行衰减与防护,结合电热火工品模拟电磁波环境下的效应试验与规律分析,提出采用铁氧体磁珠... 电热火工品电磁波环境下的电磁感应与能量耦合效应会影响其在武器系统中作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有效地对电热火工品电磁波环境下形成的危害进行衰减与防护,结合电热火工品模拟电磁波环境下的效应试验与规律分析,提出采用铁氧体磁珠器件用于连续电磁波环境危害的防护与适应性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脚线串联铁氧体磁珠设计可使电热火工品电磁感应电流有效衰减约30%,且对其桥丝换能元的电热输出性能影响不大,为电热火工品的连续电磁波环境适应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电热火工品 连续电磁波 铁氧体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铯活化甲壳素制备微孔活性炭
4
作者 叶伟闯 武晶 +1 位作者 刘泽 李海朝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10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以甲壳素为原料,氯化铯作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并分别以碘溶液和金橙Ⅱ为吸附质,研究样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 本文研究了以甲壳素为原料,氯化铯作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并分别以碘溶液和金橙Ⅱ为吸附质,研究样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在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总比表面积为409 m^(2)·g^(-1),总孔隙为0.21 cm^(3)·g^(-1),优势孔径在1.08 nm处,孔径小且多为微孔。此外,AC对碘染料吸附优异,吸附量为390 mg/g,AC对亚甲基蓝、金橙Ⅱ染料吸附性能较差,与BET结果吻合。综上所述,所制备的样品为微孔发达的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活性炭 氯化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丁质壳聚糖制备微孔活性炭
5
作者 叶伟闯 武晶 李海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5,192,共5页
以几丁质、壳聚糖为原料,氯化铯为活化剂制备微孔生物质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结果表明,几丁质或壳聚糖与氯化铯的质量... 以几丁质、壳聚糖为原料,氯化铯为活化剂制备微孔生物质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结果表明,几丁质或壳聚糖与氯化铯的质量比分别为2∶1,在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备,活性炭样品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基团,几丁质、壳聚糖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09.80 m^(2)/g和590.40 m^(2)/g、总孔容分别为0.21 cm^(3)/g和0.25 cm^(3)/g,优势孔径都分布在1.01 nm左右,均为微孔活性炭。因此氯化铯作活化剂可制备微孔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壳聚糖 活性炭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甲酯-混盐阻燃电解液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一人 朵兴红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2,113,共9页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稳定性极为关键,但商业电解液常用的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_(6))在6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易发生分解,增加了电池在极端高温下燃烧或爆炸的风险。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阻燃电解液体系,该体系采用六氟磷酸锂(LiP...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稳定性极为关键,但商业电解液常用的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_(6))在6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易发生分解,增加了电池在极端高温下燃烧或爆炸的风险。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阻燃电解液体系,该体系采用六氟磷酸锂(LiPF_(6))和二氟磷酸锂(LiPO_(2)F_(2))作为锂盐,以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为混合溶剂,并添加磷酸三甲酯(TMP)作为阻燃添加剂。通过自熄时间和红外光谱分析来评估其阻燃性能,利用差示扫描-热重实验分析其热稳定性,同时,通过电化学充放电测试、循环性能测试、阻抗测试来分析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TMP后电解液燃烧不会蔓延,显出优异的阻燃性能;电解液中锂盐LiPO_(2)F_(2)的加入提升了电解液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电解液(LiPF_(6)+LiPO_(2)F_(2))+(EC+DEC)+3%TMP组成的LiCoO_(2)/Li电池在25℃、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2.9 mA·h/g,库仑效率为99.63%;在80℃、1.0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10.8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阻燃添加剂 协同效应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分隔α-环糊精策略的碳纳米棒构建
7
作者 邢野 王亚南 李海朝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106,共5页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 以可再生的α-环糊精(α-CD)为原料,利用α-CD在溶液中自组装的性质,采用一种巧妙的盐分割策略,一步合成了碳纳米棒(CNRs)。该合成与传统的模板法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特点是通过盐结晶进行分隔和保护,碳化时不需要通入保护气体,过滤后盐可以回收。因此,这种方法非常具有成本效益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合成的CNRs的直径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简单地调节α-CD浓度控制聚集体大小,从而实现CNRs长度在600~1500nm范围内可调节,直径在50~80nm范围内可调节,最大长径比可达18.75。为碳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棒 盐分隔 自组装 Α-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混合不同碳材料的FOX-7粉末激光点火:点火延迟实验与简化计算
8
作者 李恒 赵凤起 +7 位作者 徐司雨 姜菡雨 裴庆 王长健 张蕊 张洋 马晓迅 郝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1,I0009,共10页
针对1,1-二胺-2,2-二硝基乙烯(FOX-7)因点火相对困难而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问题,利用CO_(2)激光器在一定的功率密度范围对4种混合不同碳材料的FOX-7粉末开展了点火实验,研究点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采用两种简化模型对点火延迟时间进行计... 针对1,1-二胺-2,2-二硝基乙烯(FOX-7)因点火相对困难而限制其广泛应用的问题,利用CO_(2)激光器在一定的功率密度范围对4种混合不同碳材料的FOX-7粉末开展了点火实验,研究点火延迟时间的变化趋势。采用两种简化模型对点火延迟时间进行计算与分析,以探究点火机理和指导FOX-7的点火性能提升。结果表明,几种碳材料的添加会导致FOX-7粉末点火延迟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缩短。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在缩短点火延迟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强的促进作用,石墨的效果较为轻微。计算结果显示,模型1比模型2更适合预测FOX-7粉末的点火延迟时间。机理分析表明,石墨烯的添加能够有效提升FOX-7粉末对辐照能量的吸收且减小能量损失。研究表明FOX-7粉末样品的主要点火诱导过程受到激光辐照下传热性质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FOX-7 碳材料 激光点火 点火延迟 简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发萍 解玉龙 +1 位作者 郭倩妮 赵素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引入MWCNTs后,CoNi-LDHs颗粒均匀地嵌入碳纳米管网络中,与碳纳米管紧密结合交错在一起,增大了材料的表面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1965.55 F/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管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纳米片的改性及光催化降解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静霄 解玉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87,共6页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2D g-C_(3)N_(4))属于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具有成本低、无毒、对环境友好、能吸收可见光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介绍了2D g-C_(3)N_(4)的基本结构和光催化机理,重点分析了2D g-C_(3)N_(4)的改性方法,包括金属...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2D g-C_(3)N_(4))属于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具有成本低、无毒、对环境友好、能吸收可见光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介绍了2D g-C_(3)N_(4)的基本结构和光催化机理,重点分析了2D g-C_(3)N_(4)的改性方法,包括金属掺杂、非金属掺杂、TypeⅡ型异质结、Z型异质结、S型异质结,以及助催化剂修饰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光催化降解方面的应用,展望了2D g-C_(3)N_(4)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改性方法 g-C_(3)N_(4)纳米片 非金属聚合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霄 叶发萍 +1 位作者 解玉龙 赵素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2-668,共7页
选用三种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为钴源、硝酸铝(Al(NO_(3))_(3)·9H_(2)O)为铝源,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对制备的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分析... 选用三种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以硝酸钴(Co(NO_(3))_(2)·6H_(2)O)为钴源、硝酸铝(Al(NO_(3))_(3)·9H_(2)O)为铝源,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对制备的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分析研究结构导向剂种类对所得材料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不仅影响着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结构,而且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氟化铵(NH4F)为结构导向剂时合成的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三维花朵状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1)下,其比电容为572.2 F·g^(-1),在4.0 A·g^(-1)电流密度下,进行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84.9%,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导向剂 钴铝双金属氢氧化物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介孔碳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刘欢 解玉龙 赵素琴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3-1421,共9页
以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磷酸为磷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磷掺杂介孔碳(PMC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磷酸为磷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软模板,通过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磷掺杂介孔碳(PMC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方法研究所制备的PMCs的形貌与结构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磷元素在介孔碳中主要以C—P键和P—O键两种形式存在。电化学测试表明,通过调整磷掺杂量可获得最大比电容。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介孔碳比电容为140 F/g,而优化后的磷掺杂介孔碳比电容可达176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掺杂介孔碳 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法 酚醛树脂 介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加工的微安保机构设计与性能
13
作者 章云 姜倩 +3 位作者 刘卫 解瑞珍 任小明 刘兰 《含能材料》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复杂场景下火工品微安保机构需具有可恢复与抗过载特性,为此,研究设计了基于激光加工的金属材质电热驱动微安保机构,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镍基微电热执行器动作特性,通过调整双热臂U型电热执行器热臂和冷臂的长度、宽度以及各臂之间的间... 复杂场景下火工品微安保机构需具有可恢复与抗过载特性,为此,研究设计了基于激光加工的金属材质电热驱动微安保机构,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镍基微电热执行器动作特性,通过调整双热臂U型电热执行器热臂和冷臂的长度、宽度以及各臂之间的间隙,探究它们对输出位移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的超快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分别为频率100 kHz、能量113μJ、切割速度100 mm·s^(-1),实现了镍基电热微安保机构的超快脉冲激光精确制造;最后,搭建了安保机构性能验证平台,验证了该机构在不同电流激励下的驱动位移与隔爆性能。结果表明,在8 A激励电流下,加工的镍基微安保机构驱动位移可达1084μm,所组装的火工品微安保机构在传爆序列中能够有效隔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 微机电系统(MEMS) 微安保机构 激光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工品的电磁场安全阈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洪志 章云 +4 位作者 杜敬利 赵团 纪向飞 赵甲 李瑞 《含能材料》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探索电火工品电磁场安全阈值,为电火工品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敏感度评价基准,以电火工品电磁‐热耦合模型为基础,采用白光干涉法测试了14号电火工品电磁场响应特征,研究了电火工品电磁场耦合、自身敏感性以及电磁响应三者... 为探索电火工品电磁场安全阈值,为电火工品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敏感度评价基准,以电火工品电磁‐热耦合模型为基础,采用白光干涉法测试了14号电火工品电磁场响应特征,研究了电火工品电磁场耦合、自身敏感性以及电磁响应三者之间的效应关系,形成了电火工品电磁场安全阈值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获得了10 kHz~18 GHz频率范围内14号电火工品电磁场安全阈值。结果表明14号电火工品的敏感频率范围为40 MHz~1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工品 电磁场 耦合模型 白光干涉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O_(2)及分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鹤 雷孝廷 +1 位作者 张文超 卢新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06-5218,共13页
如何实现CO_(2)循环和高效利用已成为环境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LTP)技术因其独特的非平衡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常温条件下高效打破C=O双键,为实现CO_(2)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方案。然而,如何提高等离... 如何实现CO_(2)循环和高效利用已成为环境领域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LTP)技术因其独特的非平衡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常温条件下高效打破C=O双键,为实现CO_(2)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方案。然而,如何提高等离子体催化CO_(2)的转化率及能量效率仍须深入研究。该综述首先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不同类型的LTP转化CO_(2)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LTP作用CO_(2)的分解机理,揭示了单独等离子体作用下转化率和能量效率难以同时提升的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催化剂与等离子体的协同效应,并分析了催化剂的引入对转化率及能量效率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转化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CO_(2)转化 协同催化 振动态 电子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HX-1不敏感传爆药的起爆与传爆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波 黄亚峰 +4 位作者 田轩 杨雄 杨惠 王永顺 赵东奎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 聚黑烯-1(JHX-1)是一种新型的不敏感传爆药。采用水悬浮工艺制备了JHX-1,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尺寸的炸药药柱,利用电测法测试了JHX-1的爆速、临界爆轰直径以及爆轰增长距离。结果表明:JHX-1具有较低的机械感度,摩擦感度最高为8%,撞击感度最高为4%;97%理论最大密度时的爆速为(8432±25)m/s;临界爆轰直径小于5 mm,在临界起爆压力下,爆轰增长距离不大于18 mm。JHX-1在保持不敏感性的同时,具备了良好的起、传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敏感传爆药 JHX-1 临界爆轰直径 爆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N组分粒径对Slapper-BPN型EFDI发火感度的影响
17
作者 简昊天 汪柯 +4 位作者 费翼鹏 刘津搏 尹国福 朱朋 沈瑞琪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3,I0005,共10页
为了研究硼/硝酸钾(BPN)组分粒径对Slapper-BPN型爆炸箔爆燃点火器(EFDI)发火感度的影响,设计并制备了由不同粒径的硼粉和硝酸钾组成的多个BPN配方,采用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硼粉的粒径,讨论了硼粉粒径数量分布和体积分布的特点;通过扫描电... 为了研究硼/硝酸钾(BPN)组分粒径对Slapper-BPN型爆炸箔爆燃点火器(EFDI)发火感度的影响,设计并制备了由不同粒径的硼粉和硝酸钾组成的多个BPN配方,采用激光粒度仪表征了硼粉的粒径,讨论了硼粉粒径数量分布和体积分布的特点;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得硝酸钾粒径对BPN药剂界面形貌的影响;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数据,计算了不同配方BPN的指前因子、表观活化能、最低热解温度和热爆炸临界温度,分析了BPN组分粒径对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兰利法获得了不同配方BPN的临界发火电压及标准误差,讨论了BPN动力学性能和药剂界面形貌对其发火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PN组分粒径主要从BPN的热分解性能和药柱界面形貌影响EFDI发火感度;BPN组分粒径变大,会使BPN药剂的最低热解温度变高,从而降低了EFDI发火感度;BPN组分粒径变小,改变了BPN药柱界面形貌,会使BPN药柱颗粒堆积更密实,减小药剂颗粒空隙,阻碍BPN的传火传热通道,在低密度装药条件下,会明显降低EFDI发火感度。因此,硼粉粒径一致性对低密度BPN发火感度的标准差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直列式爆炸箔点火 爆炸箔起爆器(EFI) 喷雾干燥法 药柱界面形貌 BPN EF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微雷管的原位装药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解瑞珍 刘兰 +3 位作者 任小明 张方 李先林 金贞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72-1977,共6页
微机电安全保险机构芯片化集成技术的发展,对基于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硅基微雷管提出了需求,雷管装药尺寸的减小要求含能材料感度高、起爆威力大。为解决微小尺寸敏感药剂装填的技术难题,文中采用原位生成多孔叠氮化铜的方法,对硅基微雷管... 微机电安全保险机构芯片化集成技术的发展,对基于微机电制造工艺的硅基微雷管提出了需求,雷管装药尺寸的减小要求含能材料感度高、起爆威力大。为解决微小尺寸敏感药剂装填的技术难题,文中采用原位生成多孔叠氮化铜的方法,对硅基微雷管进行装药研究。依据GJB/Z 377A—1994感度试验用兰利法测试硅基微雷管的发火感度,使用电流环测试硅基微雷管发火实际利用的能量,同时对输出威力进行定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发火电路用充电电容为33μF时,硅基微雷管的平均发火电压为7.89 V,输出威力可以起爆六硝基杂异伍兹烷(CL-20)装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火工品 硅基微雷管 原位装药 发火感度 输出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彬 褚恩义 +3 位作者 任炜 王可暄 李慧 尹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8-436,共9页
换能元作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核心部件,是MEMS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整个武器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文中从换能元的基底和电阻材料研究、结构设计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MEM... 换能元作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火工品的核心部件,是MEMS火工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整个武器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文中从换能元的基底和电阻材料研究、结构设计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最新发展研究。介绍了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两大关键技术: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设计制备方法以及换能元性能参数的测试表征。指出:具有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MEMS火工品换能元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为M EM S火工品换能元的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应加强微尺度下的热散失特性以及桥区电阻特性研究。认为复合含能薄膜桥换能元是MEMS火工品换能元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MEMS)火工品 换能元 薄膜桥 桥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桥膜换能元的制备 被引量:11
20
作者 解瑞珍 任小明 +3 位作者 王可暄 薛艳 彭志明 卢斌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为了制作出阻值一致性好,发火电压低的金属桥膜换能元,对Ni-Cr薄膜换能元制作过程中的薄膜溅射、刻蚀等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对制作的换能元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溅射功率的减小,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小,成膜致密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 为了制作出阻值一致性好,发火电压低的金属桥膜换能元,对Ni-Cr薄膜换能元制作过程中的薄膜溅射、刻蚀等工艺进行了探索,并对制作的换能元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溅射功率的减小,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小,成膜致密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刻蚀液中高氯酸所占的比例越大,刻蚀用时越短。制作的Ni-Cr薄膜换能元电阻的一致性较好,在47μF电容情况下发火电压均值为6.6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火工品 Ni-Cr薄膜 溅射 刻蚀 换能元 发火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