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替代高污染化学法制备甲壳素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湘池 刘必谦 +1 位作者 郭春苹 王亚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葡萄糖浓度为4.5%、固液比为1︰3、发酵温度为(35±2)℃、发酵时间为3—4d时,平均灰分去除率达95.67%,甲壳素产品灰分含量均小于6%,最低可达1%,产品质量等于或优于传统的酸碱生产方法。发酵液可部分或全部回收,洗涤废水可作下一轮发酵用水,生产废水接近零排放。虾壳乳酸发酵法生产甲壳素是一种清洁生产方法。BR-3培养时间短,培养条件粗放,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产酸效率高,残糖少,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优化 发酵 虾壳 甲壳素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鲐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健 吴祖芳 +2 位作者 周秀锦 翁佩芳 李微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0-193,共4页
利用产组胺菌鉴别培养基,对鲐鱼内脏中产组胺菌进行初步筛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的产组胺能力进行了确认;并通过菌株的生理生化、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和pH对菌株生长和产组... 利用产组胺菌鉴别培养基,对鲐鱼内脏中产组胺菌进行初步筛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的产组胺能力进行了确认;并通过菌株的生理生化、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和pH对菌株生长和产组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鲐鱼中初步分离的4株菌(T4、T5、T6和T9)在组胺发酵培养基中能够产生164.1~466.1μg/100mL组胺;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测定为相同菌种,对其中T4菌株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菌株T4与产粘液变形杆菌相似性最高。T4菌株生长和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pH均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产组胺菌 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液组胺的检测及鲣鱼产组胺菌的生物活性评价
3
作者 周秀锦 杨建 +2 位作者 周向阳 沈飚 吴祖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直接将培养液中的组胺经丹酰氯衍生化生成稳定的物质,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组胺;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产组胺菌生长和组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方法... 通过直接将培养液中的组胺经丹酰氯衍生化生成稳定的物质,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组胺;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产组胺菌生长和组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5μg/mL,回收率在100%~107%,满足方法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经分离得到的2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2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组胺 检测 产组胺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XS904分类鉴定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文鸽 楼乔明 +2 位作者 徐大伦 孙爱飞 潘云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9-474,共6页
采用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放线菌XS904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XS904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S904菌株为链霉菌属灰浅红... 采用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宁波海域滩涂泥样中筛选到的一株放线菌XS904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XS904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抑菌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S904菌株为链霉菌属灰浅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的变种;经液体培养,XS904菌株发酵液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78%;pH纸色谱和捷克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类中等极性的碱性抗生素,易溶于三氯甲烷,对温度较敏感,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XS904 分类鉴定 发酵液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ma esculenta)铁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杜莉利 李太武 +1 位作者 苏秀榕 李登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256,共5页
根据已报道的铁结合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成功地从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获得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017bp,5′-端非编码区为151bp,3′-非编码区为341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 根据已报道的铁结合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成功地从可口革囊星虫体液中获得铁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1017bp,5′-端非编码区为151bp,3′-非编码区为341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包括一个终止密码子),可编码175个氨基酸(GenBank:EU091352)。该序列与加洲海兔、皱纹盘鲍、刺参、微小牛蜱、叉尾、非洲爪蟾、小家鼠、人等的铁结合蛋白基因有67%—75%的同源性,而相应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9%—76%,氨基酸相似性为74%—89%。分析结果表明,铁结合蛋白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是高度保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口革囊星虫 铁结合蛋白基因 CDNA末端快速扩增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转铁蛋白(T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明云 陈炯 +2 位作者 张祖兴 管丹东 张呈念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68,共6页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铁蛋白全长cDNA基因,全长2461个核苷酸,编码661个氨基酸。应用WCG软件包,采用DNADIST和NEIGHBOR分析方法,构建了转铁蛋白系统进化树。树图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大致相符,可以看出转铁蛋白在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进化上的差异,同时也显示大黄鱼Tf与真鲷的同源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转铁蛋白 克隆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体表和体内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广洲 李登峰 +2 位作者 苏秀榕 李太武 贺静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3-398,共6页
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总DNA,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从2个文库中分别随机选取100个重组克隆子,抽提重组质粒,用HaeⅢ和Msp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 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总DNA,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从2个文库中分别随机选取100个重组克隆子,抽提重组质粒,用HaeⅢ和Msp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酶切指纹图谱,从每种图谱随机挑选克隆子测序,获得其16S rD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在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克隆文库中分别包含13种和10种RFLP谱型,分别挑选了70个和60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中华鳖体表和体内文库克隆子分别归为15类和11类OTU,体表和体内菌群多样性较强,优势细菌类群分别为拟杆菌和变形菌,并在文库中检测到了几株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16S RDNA RFLP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邵路路 陆开宏 +3 位作者 朱津永 钱伟 伍华雯 陈辉煌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会对湖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室内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在不同藻生长时相、藻细胞浓度、水体pH、水温和二次超声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浓度和pH对超声...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常见的水华蓝藻,会对湖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室内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在不同藻生长时相、藻细胞浓度、水体pH、水温和二次超声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浓度和pH对超声抑藻效果无明显影响,藻生长时相、水温和超声次数对超声抑藻效果有明显影响。15℃、20℃和25℃时的超声抑藻效果好于30℃和35℃,不经超声作用40℃高温即已不利于藻细胞生长;低强度超声对延滞期、稳定期和衰退期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好于指数生长期铜绿微囊藻;二次超声可有效延长残余藻细胞的恢复时间,稳定抑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低强度超声波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诺卡氏菌病的大黄鱼几种主要组织的酶活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安树伟 袁思平 王国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8,共6页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患诺卡氏菌病的大黄鱼几种主要组织的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患病大黄鱼淀粉酶活力在心、脾中无明显变化,在肾、肝和鳃中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溶菌酶活力在心、肾、肝、鳃中极显著升高(P<0.01)...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患诺卡氏菌病的大黄鱼几种主要组织的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患病大黄鱼淀粉酶活力在心、脾中无明显变化,在肾、肝和鳃中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溶菌酶活力在心、肾、肝、鳃中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脾脏中极显著下降(P<0.01);碱性磷酸酶活力在心、脾、肝、鳃中明显升高,在肾脏中极显著下降(P<0.01);酸性磷酸酶活力在心、脾中较高,肾、肝中偏低,鳃中无明显变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肾脏中均极显著升高,肝脏中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在心、脾、鳃组织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丙二醛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均有升高,在心、脾、鳃中无明显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肝和鳃中极显著下降(P<0.01),在心、脾、肾中无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活力在心和肾中显著降低,在脾脏中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肝脏和鳃中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大黄鱼对诺卡氏菌侵染有明显的应激反应,且病原菌对病鱼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诺卡氏菌病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副性腺中6种酶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来国 王春琳 王津伟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4,共3页
采用试剂盒测定了曼氏无针乌贼副性腺产卵前后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较其产卵前后的变化,发现产卵后6种酶的活力均有下降。其中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乳酸脱氢酶活... 采用试剂盒测定了曼氏无针乌贼副性腺产卵前后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比较其产卵前后的变化,发现产卵后6种酶的活力均有下降。其中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为89、57 U/g,产卵后分别为56、45 U/g。产卵前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78、47 U/mg产卵后缠卵腺、副缠卵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分别为51、32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缠卵腺 副缠卵腺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