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生物炭基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禹兴海 罗齐良 +2 位作者 潘剑 韩玉琦 张奇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90-3600,共11页
利用固体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作为原料,经高温煅烧,KOH刻蚀获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生物炭材料,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等表征手段,研... 利用固体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作为原料,经高温煅烧,KOH刻蚀获得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生物炭材料,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等表征手段,研究其物理、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生物炭材料具有发达的“微孔-中孔-大孔”三维贯通多级孔道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228 m^2·g^?1。将其作为电极材料,与H2SO4/PVA凝胶电解质可组装成为具有柔性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利用循环伏安测试(CV)、恒电流充放电(GCD)以及交流阻抗测试(EIS)对柔性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在电流密度为1.0 A·g^?1的条件下,其比容量可达125 F·g^?1。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机械柔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将其从0°弯曲至180°的过程中,比电容保持率约为93.5%;以不同弯曲角度将其连续弯折100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比电容。此外,在弯折角度180°、充放电电流密度为5.0 A·g^?1的条件下经过5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值保持率约为95.6%,库仑效率约为94.9%。说明所制备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和长效循环稳定性。作为一种柔性、质轻、便携的储能装置,在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同时该方法也为固体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的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新型绿色能源器件创新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固态凝胶电解质 柔性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雁 杨同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抗体酶研究的新进展冯雁(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长春130023)杨同书(白求恩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生物研究所,长春130021)抗体酶(Abzyme)或催化抗体(Catalyticantibody)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 抗体酶研究的新进展冯雁(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长春130023)杨同书(白求恩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生物研究所,长春130021)抗体酶(Abzyme)或催化抗体(Catalyticantibody)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它是依据对酶分子催化反应机制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罗勒多糖抗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曲迅 郑广娟 +3 位作者 刘德山 杨美香 冯进波 闫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罗勒多糖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侵袭模型中观察不同浓度罗勒多糖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罗勒多糖对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 目的:体外观察罗勒多糖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侵袭模型中观察不同浓度罗勒多糖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转移行为的影响;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罗勒多糖对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RT-PCR检测肿瘤细胞内转移相关分子c-myc、nm23-H1与Tiam-1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罗勒多糖处理组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通讯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荧光染料传递毗邻3-4列细胞;细胞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基因c-myc、Tiam-1表达程度低于对照组,而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基因nm23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勒多糖是一种具有抗人高转移肺癌细胞侵袭以及转移作用的新药,它的作用是通过多个药效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多糖 肿瘤转移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后神经元损伤与细胞死亡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桂侠 李广仁 +2 位作者 欧阳一冰 杨同书 张晓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6-329,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 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死亡形式 ,以及在糖尿病作为附加因素时 ,对于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模型及中脑动脉阻塞 (MCAO) 再灌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病理形态 ,FCM ,TUNEL ,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检测手... 目的 :研究脑缺血 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死亡形式 ,以及在糖尿病作为附加因素时 ,对于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模型及中脑动脉阻塞 (MCAO) 再灌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病理形态 ,FCM ,TUNEL ,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检测手段对脑缺血及再灌后脑细胞死亡形式进行综合判定。结果 :局灶脑缺血再灌损伤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坏死 ,又存在细胞凋亡。其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重度缺血区域的边缘 (半影区 )附近。缺血中心区主要表现为坏死。另外还证明了合并糖尿病组可明显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而且与诱导半影区、中线区的细胞凋亡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 :局灶脑缺血 再灌后神经元损伤包括坏死与凋亡 ,中心区以前者为主 ,而半影区则以后者为主 ,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并有糖尿病时 ,可以明显加重缺血再灌性脑损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损伤 糖尿病 细胞死亡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对金顶侧耳多糖抗病毒(CB_5)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丽萍 孙非 张翼伸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从金顶侧耳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一半乳甘露聚糖PC-3,其分子量约为67kD,一级结构为α(1→6)糖苷键相连的Gal构成分子的主链,部份残基C_2上带有分支,分支结构为α(1-2)Man-α(1-2)Man。按高碘酸氧化... 从金顶侧耳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一半乳甘露聚糖PC-3,其分子量约为67kD,一级结构为α(1→6)糖苷键相连的Gal构成分子的主链,部份残基C_2上带有分支,分支结构为α(1-2)Man-α(1-2)Man。按高碘酸氧化、部份酸水解,甲基化、硫酸化程序对PC-3的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并分别将PC-3及其衍生物与柯萨奇病毒B_5进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PC-3经硫酸化后,显著地提高了抗病毒活性;而高碘酸氧化,甲基化,部份酸水解产物则降低了抗CB_5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多糖 抗病毒药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Ⅱ型免疫缺陷病毒gag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梅 金宁一 +6 位作者 王秀清 郭志儒 李体远 李宗株 方厚华 范洪学 殷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表达HIV2型基因工程gag抗原。方法:将编码HIV2型gag的部分和全部p55gag1/2基因,克隆到载体pET17b后,分别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结果:表达产物为51和61kD融合蛋... 目的:表达HIV2型基因工程gag抗原。方法:将编码HIV2型gag的部分和全部p55gag1/2基因,克隆到载体pET17b后,分别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结果:表达产物为51和61kD融合蛋白,并可与HIV2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达量分别为菌体总蛋白的12.2%和6.2%。结论:上述两种gag重组蛋白可在E.Coli中得到表达,且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Ⅱ型免疫缺陷病毒 GAG基因 大肠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TGF-β_1 mRNA表达(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桂侠 李广仁 +2 位作者 欧阳一冰 杨同书 王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9-263,T003,共6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和对照组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表达的异质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中脑动脉阻塞 (MCAO)后脑内TGF - β1mRNA表达水平 ,并且应用组织病理进行损伤程度... 目的 :观察糖尿病和对照组鼠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表达的异质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中脑动脉阻塞 (MCAO)后脑内TGF - β1mRNA表达水平 ,并且应用组织病理进行损伤程度评定。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脑缺血及缺血 /再灌损伤程度明显重于“相应对照组”。糖尿病及对照组大鼠在MCAO 2h时TGF - β1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 ,后者增高比前者更为明显。再灌 2 4h后TGF -β1mRNA表达量下降 ,但仍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糖尿病加重缺血 /再灌性脑损伤 ;MCAO后TGF - β1mRNA表达增高可能是机体一种抗损伤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脑 动脉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使RNA 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禹兴海 唐海慰 +2 位作者 李艳安 韩玉琦 闵雪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936-5945,共10页
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前体,经700℃高温热解、KOH刻蚀后得到了具有三维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2136.67m^(2)/g)的生物炭(KBC)。以KBC为载体,利用乙醇溶解、真空浸渍的方式将有机相变材料硬脂酸(SA)注入其内部孔道中,获得了一种... 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前体,经700℃高温热解、KOH刻蚀后得到了具有三维孔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2136.67m^(2)/g)的生物炭(KBC)。以KBC为载体,利用乙醇溶解、真空浸渍的方式将有机相变材料硬脂酸(SA)注入其内部孔道中,获得了一种生物炭/硬脂酸(KBC/SA)复合相变材料。通过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手段,对其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SA质量分数为71.2%时,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最佳,其相变过程中的熔融焓和结晶焓分别为126.3J/g和128.7J/g,且经过100次循环储、放热性能测试后,相变焓值无明显变化。相变过程中无渗漏现象发生,表明KBC/S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定形相变材料。此外,KBC/SA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电热转换能力,能够将太阳光能和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储存和释放。当被模拟太阳光和直流电(U=5.0V)驱动后,其光热、电热转换效率可分别达到78.3%和70.1%。因此所制备的KBC/SA复合相变材料不仅能作为一种储热材料使用,而且在绿色清洁能源转化利用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硬脂酸 光、电驱动 复合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生物炭纳米复合物催化转移氢化制备γ-戊内酯
9
作者 张奇峰 张振杰 +2 位作者 刘梦影 潘剑 禹兴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1-1631,共11页
γ-戊内酯(GVL)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通过催化转移氢化反应将乙酰丙酸转化为GVL是生物质转化领域的重要反应。本实验利用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炭(BC)作为载体、氯氧化锆为前驱体,通过溶胶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种ZrO_(2)/生物炭... γ-戊内酯(GVL)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通过催化转移氢化反应将乙酰丙酸转化为GVL是生物质转化领域的重要反应。本实验利用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生物炭(BC)作为载体、氯氧化锆为前驱体,通过溶胶水热反应,制备了一种ZrO_(2)/生物炭纳米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分析(BET)、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复合物催化转移氢化乙酰丙酸制备GVL的能力。结果表明,生物炭载体自身所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和多级孔道结构,能够促进纳米ZrO_(2)颗粒稳定分散。在Zr;物种和生物炭载体协同作用下,ZrO_(2)/BC纳米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催化转移氢化活性,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高效地将乙酰丙酸转化为GVL。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乙酰丙酸的转化率最高达94.8%,GVL选择性最高达87.5%。此外,该复合物可通过过滤回收,循环使用5次后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转移氢化 乙酰丙酸 γ-戊内酯 ZrO_(2)/生物炭纳米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