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区域型巨灾风险协同防范经验及启示——以2004年印度洋海啸为例
1
作者 赵亮 陆妍延 +2 位作者 张磊 孔锋 周霞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跨区域巨灾风险。2004年印度洋海啸对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国造成巨大损失。为提高跨区域巨灾风险协同防范能力,基于历届世界减灾大会重要倡议,分析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各国在灾害应对时存在的问题,总结国际经...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跨区域巨灾风险。2004年印度洋海啸对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国造成巨大损失。为提高跨区域巨灾风险协同防范能力,基于历届世界减灾大会重要倡议,分析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各国在灾害应对时存在的问题,总结国际经验为跨区域巨灾风险协同防范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东南亚各国存在跨区域灾害监测预警环节薄弱、灾害管理组织合作缺乏关注、居民防灾教育匮乏等问题;海啸发生后,各方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构建不同的灾害管理框架,积极进行防灾减灾合作。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跨区域巨灾防范体系、健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本土灾害教育培训,为保障我国国土安全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啸 巨灾风险 风险管理 东南亚合作 跨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及韧性建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亮 王伟 +1 位作者 孔锋 张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①结合灾区... 积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区旅游项目评价对提升灾后重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绵阳市灾后恢复重建旅游项目开展评价,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研究发现:①结合灾区实际和数据局限性,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可依据恢复重建项目完工情况与投资完成情况来综合确定。评价得出绵阳市城乡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评价等级为良好,其中历史文化遗产与风景名胜区项目恢复重建实施情况相对较差;②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创新营销模式等途径振兴旅游产业,但由于特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复杂地质环境区域、灾后救援资源局限以及次生灾害影响促使恢复重建的效果降低。③结合“重建得更好”理念提出从旅游规划、结构韧性、防灾减灾、经济与生计、社会与心理、体制机制、法律规章、监测评估八个方面构建旅游业韧性发展路径。为实现灾害多发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不同产业间的内在联系,以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振兴带动灾区社会经济的改善,提升灾后重建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旅游产业 项目后评价 韧性发展 重建得更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