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上游区域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单云锋 李为乐 +2 位作者 周胜森 曲歌 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437-11449,共13页
滑坡灾害对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和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基于“概率损失”理论,提出了综合滑坡危险性、生态脆弱性和潜在损失的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 滑坡灾害对生态系统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对于生态系统管理和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基于“概率损失”理论,提出了综合滑坡危险性、生态脆弱性和潜在损失的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估,采用景观指数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并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人口空间数据表征潜在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滑坡危险性等级主要为极低和低,占总面积的44%和14%;中等危险性区域占总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北部;高和极高危险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7%和8%,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省巴中市至达州市一带及三峡库区。(2)高和极高等级生态脆弱性占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峡库区和黄土高原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潜在损失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和横断山区,这些地区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在发生滑坡灾害时,潜在损失较高。(3)较高生态风险区域呈现局部聚集,占总面积的3.21%,主要集中在岷江、大渡河、长江流域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高生态风险的成因和机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人类活动对生态风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生态系统 风险评估 长江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库区活动滑坡识别及形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春豪 李为乐 +4 位作者 吴章雷 周胜森 王新程 李雪清 李雨森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7,共16页
水库滑坡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当滑坡滑入库区中可能会引起涌浪、江河堵塞甚至溃坝,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水库滑坡形变特征对如何高效及时地开展对水库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鹤滩... 水库滑坡是水电工程建设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当滑坡滑入库区中可能会引起涌浪、江河堵塞甚至溃坝,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水库滑坡形变特征对如何高效及时地开展对水库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白鹤滩库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影像,采用干涉堆叠法(stacking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tacking-InSAR)、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BAS-InSAR)方法开展了广域的活动滑坡灾害识别并获取了白鹤滩库区滑坡蓄水前后的形变信息,结合哨兵二号(Sentinel-2)影像利用自动水体提取指数(automated water extraction index,简称AWEI)提取库区水位数据,选取了形变较大的上升型、下降型、蓄水前形变型滑坡各一个作为典型滑坡,探讨了水库水位波动和降雨与滑坡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结合Sentinel-2影像利用AWEI提取库区水位数据的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效果较好,提取水位与实测水位平均误差为0.89 m,该方法对无水位数据的区域具有研究价值。白鹤滩库区在观测期内升轨、降轨影像共探测出活动滑坡共103个,其中前缘涉水活动滑坡37个,由水位波动引起形变的滑坡有23个。库岸滑坡变形与水位波动有较强相关性,与降雨量相关性较弱,且水位下降对库岸滑坡形变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库区 INSAR 活动滑坡 识别 自动水体提取指数 水位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探测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雨森 李为乐 +2 位作者 许强 许善淼 王运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75,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地震灾害损失显著高于同震级地震,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特征,有助于揭示此次地震灾害损失严重的原因。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地震灾害损失显著高于同震级地震,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特征,有助于揭示此次地震灾害损失严重的原因。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基于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了本次地震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积石山地震为逆冲型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沿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7.1 cm和7.8 cm,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1 m,主要集中在地下0~8 km。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 6.0级地震对比发现,长宁地震地表最大形变量为8 cm,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8 m,均大于积石山地震,推测积石山地震灾害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震区居民房屋相对集中、房屋抗震性能差和黄土区场地地震波放大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 震源机制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s 7.1地震InSAR同震形变探测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雨森 李为乐 +1 位作者 许强 许善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1-653,共13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Ms 7.1地震,快速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发震断层滑动特征,有助于科学认识此次地震发震机理。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2024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发生Ms 7.1地震,快速查明其同震形变场与发震断层滑动特征,有助于科学认识此次地震发震机理。利用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本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基于分布式滑动模型反演了本次地震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升、降轨同震形变场沿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分别为75 cm和48 cm,断层最大滑动量为4.2 m,主要集中在地下3~20 km区域;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在垂直方向最大抬升约53 cm,最大沉降约12 cm;发震断层运动以逆冲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根据InSAR结果及地质资料综合判断,本次发震断层为迈丹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