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矿山数据质量管理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韩培强 胡而已 +2 位作者 叶兰 冯智愚 张卫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数据作为矿山企业的重要生产力,是数字化、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基础,已快速融入到煤矿生产、运输和安全检查等各环节。从矿山业务场景角度出发,结合煤矿数据特点,阐述了数据质量的定义、维度和数据质量量化管理的概念,从事前预防、事中控... 数据作为矿山企业的重要生产力,是数字化、智能化煤矿建设的基础,已快速融入到煤矿生产、运输和安全检查等各环节。从矿山业务场景角度出发,结合煤矿数据特点,阐述了数据质量的定义、维度和数据质量量化管理的概念,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救3方面介绍了智能矿山数据质量管理策略和技术,从而实现数据质量的全流程控制。以理论指导实践,将相关理论应用于智能矿山的具体业务及生产流程,从顶层设计、组织保障、流程控制以及结果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给出了智能矿山数据质量管理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煤矿 业务场景 数据质量管理 实践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急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初探
2
作者 肖甜甜 张志 +3 位作者 王毅 王棚飞 狄瑞晟 邢晓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152,共6页
围绕“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在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后,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通过复盘2021年7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与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过程,发现主要存在... 围绕“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在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后,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通过复盘2021年7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与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过程,发现主要存在灾害预警响应、统一指挥调度和综合研判能力不足三大问题。提出构建灾后应急管理“神经网络”“血管脉络”“骨骼肌肉”“五脏六腑”总体建设思路,采用基于感传知用的“四横四纵”系统架构,贯穿灾害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全过程,并针对实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与多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制定应对方法,构建灾后应急能力提升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及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信息化 系统架构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京津冀洪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灾区应急通信系统搭建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阳 谢恒义 +4 位作者 寇曼曼 郭慧 李晓慧 韩贞辉 钟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7-1683,共7页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通信设施损坏,地面通信不畅甚至中断,给救灾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现场应急通信网络。针对传统应急通信车通信手段单一、工作队协同通信难、灾区回传画面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可以快速部署... 大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通信设施损坏,地面通信不畅甚至中断,给救灾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可靠的现场应急通信网络。针对传统应急通信车通信手段单一、工作队协同通信难、灾区回传画面效果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可以快速部署、运行稳定的应急通信方案,具体包括现场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的提升等。其中,现场通信融合调度中,测试了多种通信手段的通话效果,并能自由切换现场不同运营商网络,以满足现场通信需求;“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提升中将无人机获取的画面作为一路信号接入到视频会议中,实现了同指挥中心之间图像、声音的实时传输。该方案能实现极端环境下的通信网络畅通,其中短波通信距离可达400 km;灾情获取方式能适应多种通信网络,传输帧率大于30 frame/s,画面清晰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应急通信网络 通信融合 “最后一公里”通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增强的目标检测算法及其应用规范
4
作者 徐永伟 任好盼 王棚飞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9-200,共12页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从图像或视频中定位目标位置并识别所属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安防监控、工业检测等领域。YOLOv8目标检测方法在检测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取得了优异的结果,但是在复杂背景干扰、小目...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从图像或视频中定位目标位置并识别所属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安防监控、工业检测等领域。YOLOv8目标检测方法在检测精度和实时性方面取得了优异的结果,但是在复杂背景干扰、小目标检测、遮挡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容易出现误检或漏检的情况。为了提高目标检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增强的目标检测算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用规范。在技术层面,首先,在主干网络中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关键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设计了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提高了模型对多尺度特征图的整合能力。其次,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和迁移学习策略,有效地缓解了数据集中样本不平衡和目标数量限制的问题。然后,通过边框回归损失和分类损失的动态权重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后,通过COCO,PASCAL VOC,Cityscapes, KITTI,VisDrone这5个数据集的大量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检测精度和运行速度方面比最新方法更加准确高效,特别是在复杂场景、小目标检测和遮挡的情况下,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在应用规范层面,为应对大规模目标检测算法应用产生的个人图像隐私数据安全的风险,在法律、伦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应用规范,以推动技术进步紧密贴合社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目标检测 空间注意力 自适应特征融合 复杂场景 应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继星 房玉东 +3 位作者 边路 黄晓辉 柳树林 贾泽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246,共7页
为提高我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借鉴军事作战理念,构建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结合应急救援战术互联网、现场数字化全息感知、态势推演与智能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与协同作战等数字化救援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 为提高我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借鉴军事作战理念,构建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结合应急救援战术互联网、现场数字化全息感知、态势推演与智能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与协同作战等数字化救援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情指行一体化应急指挥作战体系,并在应急使命演习中验证实战效能,破解复杂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通信保障难、情报决策难、态势研判难、指挥调度难、作战协同难等实战难题,实现科学、高效、精准救援。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建设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的新型应急救援模式,系列化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投入实战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灾害事故救援通信保障、现场感知、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数字化战场 战术互联网 智能辅助决策 可视化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相似度动态聚类和词熵的网络话题在线检测
6
作者 郭慧 王亚楠 +2 位作者 王欣艳 魏艺泽 王养廷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6,共8页
[研究目的]为实现网络热点话题的在线检测,提升增量式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提出了基于组合相似度的动态聚类算法,同时通过计算词熵实现主题词提取和演化跟踪。[研究方法]通过CIFG-BiLSTM-CRF模型实现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计算文本与话题... [研究目的]为实现网络热点话题的在线检测,提升增量式聚类算法的聚类效果,提出了基于组合相似度的动态聚类算法,同时通过计算词熵实现主题词提取和演化跟踪。[研究方法]通过CIFG-BiLSTM-CRF模型实现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计算文本与话题的实体相似度,再取文本词向量与话题中心余弦相似度的最大值作为词向量相似度,二者结合判断文本所属话题。在聚类过程中利用时间窗口策略实现话题中心和成员文本的动态更新。同时,计算文本词熵,生成话题的词熵和列表,实现话题主题词提取和演化跟踪。实验以新冠疫情新闻为数据实现话题在线检测,并展示了话题主题词的演化和跟踪过程。[研究结论]实验表明,与传统相似度计算方法相比,组合相似度能够获得更好的聚类效果,聚类过程中提取出的话题主题词也正确地反映了原始数据的热点话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话题 在线话题检测 增量式聚类 主题词提取 组合相似度 动态聚类算法 词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飞腾 刘永强 +4 位作者 房玉东 冯涛 郭玮 薛明 姬玉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202,共7页
为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物体尺寸小、背景复杂、遮挡容易导致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漏检、误检、定位不准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阶段高精度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提出双向多层连接融合的特征金字塔网络,并设计基于编解码... 为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物体尺寸小、背景复杂、遮挡容易导致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漏检、误检、定位不准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阶段高精度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提出双向多层连接融合的特征金字塔网络,并设计基于编解码的空间注意力机制去除冗余特征,提升小尺寸目标的召回率;采用多尺度卷积提取候选区域多层上下文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对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上下文特征进行显式加权,进而提高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鲁棒性;解耦候选区域分类和定位网络,分别引入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提升模型分类和定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整体上优于当前相对主流的高精度检测框架,如YOLOv3、SSD、RetinaNet、Faster R-CNN、TridentNet模型。研究结果可有效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安全帽佩戴状态的漏检、误检和定位不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特征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
8
作者 寇旗旗 王伟臣 +3 位作者 韩成功 吕晨 程德强 姬玉成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03-3615,共13页
针对目前的深度估计网络对室外场景下图像的空间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输出深度图存在物体边缘失真、模糊和区域伪影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模型。首先,该模型编码器引入大核注意力的激活模... 针对目前的深度估计网络对室外场景下图像的空间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输出深度图存在物体边缘失真、模糊和区域伪影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模型。首先,该模型编码器引入大核注意力的激活模块,提高编码器对输入图像全局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保留空间上下文信息;同时,提出了一种结构增强模块,使其能够在通道维度上判别重要特征,增强网络对图像结构特征的感知能力;最后,解码器中使用动态上采样方法代替近邻插值的上采样方法,恢复细节信息,优化了深度图的伪影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度估计网络在KITTI和CityScapes室外数据集的测试结果优于目前的主流算法,尤其在KITTI数据集上的预测正确率达到90.3%。可视化结果也表明,本文网络模型生成的深度图边缘更加清晰准确,有效地提高了深度估计网络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深度估计 自监督 多帧 大核注意力 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家宏 梅超 +3 位作者 刘宏伟 房小怡 倪广恒 靳文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决城市外洪内涝组合致灾机理与灾害链风险传递规律关键科学问题;突破流域-城市一体化协同监测与早期风险感知技术、城市外洪内涝链生灾害智能预警与定向发布技术、跨尺度洪涝耦合模拟与联合防控场景推演技术、城市洪涝联防联控应急预案编制与智能化决策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构建以空天地气象水文协同观测、社会经济多源信息汇聚分析、灾害动力模型推演为基础的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决策业务系统,突出实时性、动态化、精准性和智能化,支撑特大城市外洪内涝全过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 城市内涝 灾害链 联防联控 “四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深度学习提取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玮 袁宏永 +1 位作者 薛明 魏平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7-184,共8页
为提高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辅助决策能力,快速提取洪水淹没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方法。首先,基于DeepLab v3+模型,建立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然后,针对SAR影像标注数据... 为提高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辅助决策能力,快速提取洪水淹没范围,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方法。首先,基于DeepLab v3+模型,建立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然后,针对SAR影像标注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学影像水体指数的半自动化标注样本制作方法,该方法大幅度减少标注工作的人工量和所需时间;最后,采用Sentinel-1卫星影像验证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准确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模型对复杂地表适应性较强;相比于自适应阈值方法,其识别精度更高,对遥感影像中的水体边缘、小面积水体、细长线状水体识别效果更优,该模型平均交并比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洪水淹没范围 深度学习 DeepLab v3+模型 水体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文 张志 +2 位作者 张岩 王涛 许文浩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范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调研国内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展基础上,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出发,开展系统建设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以人为本、协调机制、监测预... 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范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综合调研国内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展基础上,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出发,开展系统建设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以人为本、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技术、信息传播和沟通策略、风险意识、响应能力六大关键要素。基于提升风险分析、综合决策、预警信息发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的五大业务能力需求,提出信息技术和应急业务深度融合的建设模式,采用感知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业务支撑、综合应用的分层架构设计,贯穿灾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全过程,构建重大风险全覆盖的多层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以提高风险早期识别、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监测预警 业务能力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通导遥融合应用的信息智能服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菲 吕韫哲 +3 位作者 付东杰 刘韶菲 才艺 马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针对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简称为通导遥)应用自成体系、空间资源协同不足、技术融合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从一星多用和多星组网角度分别总结通导遥融合应用的国内外进展,分析当前通导遥融合应用的信息智能服务基础环境与面临的挑战,建议... 针对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简称为通导遥)应用自成体系、空间资源协同不足、技术融合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从一星多用和多星组网角度分别总结通导遥融合应用的国内外进展,分析当前通导遥融合应用的信息智能服务基础环境与面临的挑战,建议从多星组网角度解决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通导遥融合应用的信息智能服务框架,在统一框架下借助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处理层、应用与服务层,充分协同通导遥感知与网络资源,一站式解决全面感知、实时通信、精准定位的信息智能服务需求。选择我国西藏察隅地区为试验区,以当前通导遥空间资源为基础,基于新型通导遥融合应用的信息智能服务系统对察隅地区重大灾害的日常监测和应急响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与之前的信息智能服务系统相比,文章设计的信息智能服务系统在高效获取遥感影像、视频图像等感知大数据方面优势明显,在灾害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中其响应时效可提升至1小时级,人力成本缩减为1~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导遥融合应用 信息智能服务 多星组网 响应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YOLOv3级联模型的内涝及受灾个体监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莹莹 卜昌森 +3 位作者 李晓慧 刘永强 薛明 尹尚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2,共7页
为解决现有城市内涝监测技术机动性低、设备自身缺陷、光照不均以及其他噪声因素引起的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建立改进的MobileNet-YOLOv3级联模型。首先,利用圆形LBP算法改进MobileNet模型实现监控视频内涝自动识别;改进的MobileNet模型引... 为解决现有城市内涝监测技术机动性低、设备自身缺陷、光照不均以及其他噪声因素引起的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建立改进的MobileNet-YOLOv3级联模型。首先,利用圆形LBP算法改进MobileNet模型实现监控视频内涝自动识别;改进的MobileNet模型引进圆形LBP算子提取特征,将MobiletNet卷积提取的特征与圆形LBP算子提取的特征融合,融合后的特征经过MobileNet主体网络学习训练得到最终的特征后采用全连接层分类输出监测结果;其次,通过改进YOLOv3算法实现对内涝点车辆、行人等受灾个体视频的智能识别,改进的YOLOv3算法将模型输入改为MobileNet模型提取出的特征,并且引入CIOU损失函数;最后,将两改进算法级联实现完整的内涝及受灾个体监测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实现对多个特征的融合应用,使各特征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能较为准确地对城市道路或隧道等场景进行积水监测及受灾个体识别。研究结果可为内涝灾害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监测预警 积水监控 目标监测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韧性城市防灾减灾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房玉东 王文 +1 位作者 张志 边路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在极端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聚焦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城市防灾减灾与安全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我国安全韧性... 在极端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聚焦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城市防灾减灾与安全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当前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在城市防灾减灾与安全发展的理念下,提出制度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技术韧性四个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点。并针对安全韧性城市防灾减灾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健全灾害防治法律标准,建立高效应急协同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提升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筑牢社会防线;加快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设防水平;强化防灾减灾科技和专业人才力量建设,提升风险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韧性城市 风险防控 公共安全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暴雨灾害断链推演与应对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靳文波 杨继星 +2 位作者 刘韶菲 张云雷 肖甜甜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暴雨链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断链减灾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梳理暴雨链生灾害体系,研究当前内涝灾害趋势推演模型以及各类推演模拟成果在灾害链阻断过程中的重要作... 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暴雨链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及时进行断链减灾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梳理暴雨链生灾害体系,研究当前内涝灾害趋势推演模型以及各类推演模拟成果在灾害链阻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模拟推演与综合响应相结合的断链思路,明确各类应急主体在特大城市巨灾应对过程中的响应策略。同时,提出以“预案”“监测”“推演”“协同”“救援”为基础的特大城市暴雨链生灾害总体应对思路,针对突发灾害场景下的多部门预案协同、多维度信息汇聚、多层级精准预警、多队伍联动调度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完备综合预案体系、构建监测预警网络、提升模拟推演应用、强化联合响应能力、夯实精准救援能力五方面应对方法。并在政策法规制定、标准编制、智慧化技术应用、智能预警与定向发布技术的推广、“全民应急”新格局的形成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链生灾害 趋势推演 协同响应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Editor的轻量化人脸生成方法及其应用规范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伟亮 李悦 王棚飞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人脸生成可以将人脸的样式和头部的姿态进行组合,合成虚假的人脸图像,常用于性别转换、姿势修改等视觉任务。基于GAN的人脸生成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人脸生成的质量和可编辑性,但是这些生成方法网络结构复杂、计算资源需求大,很难直接应用... 人脸生成可以将人脸的样式和头部的姿态进行组合,合成虚假的人脸图像,常用于性别转换、姿势修改等视觉任务。基于GAN的人脸生成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人脸生成的质量和可编辑性,但是这些生成方法网络结构复杂、计算资源需求大,很难直接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为了实现高效的人脸生成,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Editor的轻量化人脸生成方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用规范路径。在技术层面,首先,以TransEditor人脸编辑网络模型为基础,参考StyleGAN2等轻量化网络模型的生成器结构,设计了轻量化的人脸生成网络模型。其次,从生成损失、对抗损失、重建损失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提出使用PReLU激活函数代替Softplus激活函数来提高生成器的生成效果。最后,大量实验证明,提出的基于TransEditor的轻量化人脸生成方法的LPIPS仅减少了0.0042,大幅度减少了模型的训练时间和参数量,提高了人脸生成模型的运行效率。在应用规范层面,需完善现有的规制措施,规范所提方法的使用,使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生成 生成对抗网络 Transformer网络 轻量化 应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情获取中无人机直播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阳 郭慧 +2 位作者 李晓慧 谢恒义 韩贞辉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3-779,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多次地震应急经验表明,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是公共服务的关键,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并制定合理的救援策略成为减轻灾害的有效方法。无人机灾情获取技术可与传统灾情获取手段相互融合,... 近年来国内多次地震应急经验表明,在震后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是公共服务的关键,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并制定合理的救援策略成为减轻灾害的有效方法。无人机灾情获取技术可与传统灾情获取手段相互融合,在多次地震应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单兵系统依赖的远端服务器稳定性差、本地布设的服务器价格高、展示渠道单一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无人机视频传输快速获取震后现场灾情信息的方法,有助于完善现有灾情信息获取手段。无人机直播技术采用实时消息传输协议,在云服务器中设定推流、拉流对应地址,将采集的图像信息推流至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拉流,现场灾情信息可同时在前后方电脑端、手机端显示。当网络中断时,利用现场应急通信车的卫星组网功能,仍可将灾情信息回传至后方指挥大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情获取 无人机直播 数据传输 云服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