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主题及课程设置分析
1
作者 赵金龙 贾晨曦 +1 位作者 崔华莹 彭贤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为完善安全工程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建设,从38所高校搜集整理2021年68篇安全工程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论文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明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主题。随后,调研38所高校安全工程的行业背景,并统计分... 为完善安全工程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建设,从38所高校搜集整理2021年68篇安全工程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论文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明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主题。随后,调研38所高校安全工程的行业背景,并统计分析国内代表性高校与国外高校安全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的差异。结果表明:68篇毕业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数值模拟、灾害预警、安全管理体系和韧性4个方面;结合行业院校行业背景,发现68篇毕业论文(设计)中,公共安全方向的论文数量占比为45.6%,矿山安全的论文数量占比为8.82%,但38所高校中近40%的高校都是以矿山安全作为重点服务领域,表明各高校安全工程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不再集中于各自的行业安全,正向大安全方向转变;但各大高校开设的特色专业课仍集中在行业安全本身,同时基础课内容存在一定重复,缺少相关模拟课程,以上原因造成目前开设的课程很难完全支撑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另外,与国外开设安全相关专业的高校对比,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门数相对较多,实践课程偏少。建议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增加数值模拟课程和延长实践课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主题 课程设置 公共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加卸荷煤体氧化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雷 周福宝 +3 位作者 郭再富 张晴 阎露璐 潘荣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研究采动载荷煤体因力学特性和孔裂隙变化发生初期氧化的演化规律,采用煤岩三轴蠕变、程序升温实验和FTIR、AFM技术对易自燃原煤样、反复加卸荷煤样进行氧化宏微观参数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加卸荷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量和CO产生速... 为研究采动载荷煤体因力学特性和孔裂隙变化发生初期氧化的演化规律,采用煤岩三轴蠕变、程序升温实验和FTIR、AFM技术对易自燃原煤样、反复加卸荷煤样进行氧化宏微观参数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加卸荷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耗氧量和CO产生速率均较前一实验条件增加,低温阶段,指标性气体参数值“骤降”和“陡升”点对应的临界温度值逐渐减小,加卸荷3次和加卸荷2次煤样较前一实验条件煤样增幅减小。随着加卸荷次数增加,氧化煤样中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多,脂肪烃含量逐渐减少,羟基先减少后增多,羧基—COOH和羰基—C=O波峰呈“马鞍”状,由此判断出煤样氧化进程加快。煤体BJH比表面积、孔容值和吸附—脱附差量逐渐增大,可表征加卸荷作用致煤样中微孔增加,中孔、大孔塌陷裂变。加卸荷前3次较前一实验条件煤样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值增幅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为0,综合加卸荷4次实验分析结果,推断出,随着加卸荷次数的增加,煤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值有减小的趋势,可证实存在最优的加卸荷次数(≥3次)和BJH比表面积(≥27.002 m^(2)/g)使煤体氧化自燃能力最强。采掘工作面前方、煤层保护层及相邻近煤层受重复采动的影响,煤体孔裂隙再发育贯通性增强,破碎程度升高,氧化自燃的潜在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原煤氧化 反复加卸荷 微观结构 定性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从四维融合到四链并举 被引量:1
3
作者 佟瑞鹏 王乐瑶 +3 位作者 韩吉祥 康荣学 张姜博南 安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推动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有效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科研技术、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和产教融合等育人要素的协同育人体系。首先,以协同育人现状为切入点,解析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在思教、科教、创教... 为推动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有效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科研技术、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和产教融合等育人要素的协同育人体系。首先,以协同育人现状为切入点,解析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在思教、科教、创教和产教中融合不够深入问题以及“一盘棋”内涵要求;然后,通过思政引领、科研驱动、双创培育和产教导向构建四维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最后,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安全学科为例,结合学校科技矿场实践育人品牌,开展四链并举协同育人体系实践。结果表明: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从四维融合到四链并举,能够满足安全学科本-硕-博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响应时代对安全专业的思政、科研、产业、创新创业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科 协同育人体系 四维融合 四链并举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锂负极界面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航宇 高尚 +2 位作者 高嘉良 曹轩 康荣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8,共6页
为高效发挥阻燃聚合物电解质所具备的轻质、柔性、固-固界面相容性好等优势,推动电化学能源存储体系向安全可靠的全固态转型,基于锂离子(Li^(+))配位团簇结构复杂等特点,分析分子间通过竞争作用调控阻燃聚合物电解质衍生的固体电解质界... 为高效发挥阻燃聚合物电解质所具备的轻质、柔性、固-固界面相容性好等优势,推动电化学能源存储体系向安全可靠的全固态转型,基于锂离子(Li^(+))配位团簇结构复杂等特点,分析分子间通过竞争作用调控阻燃聚合物电解质衍生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所面临的挑战,综述国内外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性界面构筑、锂离子配位结构设计、离子输运机制、界面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聚合物电解质内部分子间作用主导调控的Li^(+)配位结构在提高锂金属-电解质稳定性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调控Li^(+)配位团簇结构是提高锂金属负极/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实际应用提供界面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界面 锂负极 配位结构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校联培安全学科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从科教融汇到产教融合
5
作者 佟瑞鹏 王乐瑶 +3 位作者 韩吉祥 张姜博南 康荣学 安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为培养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安全学科)人才,探索从科教融汇走向产教融合的安全学科育人实践。首先,分析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概念,结合新修订的《学位法》,分析科-产-教融合的内涵要求与育人框架;然后,基于宏... 为培养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安全学科)人才,探索从科教融汇走向产教融合的安全学科育人实践。首先,分析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概念,结合新修订的《学位法》,分析科-产-教融合的内涵要求与育人框架;然后,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构建育人体系、管理机制和培养方案等安全学科科-产-教融合育人实现路径;最后,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和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例,围绕安全学科培育育人种子、打造育人苗圃并收获育人硕果。结果表明:协同国家安研院的安全学科科-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教育、科研与产业3个要素,促进安全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学科 国家安研院 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 科-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