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米S-SAR卫星在轨测试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1
作者 刘龙飞 胡凯龙 李素菊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6,共8页
5米S-SAR卫星是应急管理卫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星上搭载S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为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和损失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面向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灾害典型要素的多样化观测... 5米S-SAR卫星是应急管理卫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星上搭载S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成像能力,为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和损失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面向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灾害典型要素的多样化观测需求,结合5米S-SAR卫星多种工作模式和极化方式,从灾害要素监测、灾害风险监测、灾害应急监测、恢复重建监测4个方面,开展了针对SAR成像工作模式需求分析和验证、SAR数据处理和模型方法研究,并按照应急管理业务规程和产品制作标准,开展了应用测试,分析了卫星在轨测试应用评价结果,可为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SAR卫星 应急管理 卫星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素菊 魏振宽 +2 位作者 王平 胡凯龙 刘明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7,共9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作为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的后续业务卫星,在载荷设计、平台配置、多星协同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化提升,其多载荷、大幅宽、高重访观测能力在综合灾害风险监测和大范围应急监测中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在回顾环境减灾二号A/...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作为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的后续业务卫星,在载荷设计、平台配置、多星协同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化提升,其多载荷、大幅宽、高重访观测能力在综合灾害风险监测和大范围应急监测中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在回顾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工程论证建设与测试应用历程、比较分析同期中分辨率光学卫星指标性能及特点基础上,针对应急管理典型场景,从卫星单载荷、多载荷和多星多载荷等不同层面,系统分析两颗卫星在典型要素识别、风险趋势分析、灾害事故应急、全球服务中的应用技术与服务能力,构建应急减灾业务模式、产品体系、应用系统与服务机制,部分应用结合在轨测试和实际得到初步验证。投入业务应用后,面向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需进一步强化规模化生产、定量化监测、一体化应用与全球化服务,不断提升监测预警与应急减灾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卫星应用 应急管理 遥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急管理应用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 李素菊 +1 位作者 刘龙飞 陈璐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高光谱、红外、大气校正仪等载荷,具备多要素、大幅宽、高重访监测优势,可为新时代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文章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卫星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探...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多光谱、高光谱、红外、大气校正仪等载荷,具备多要素、大幅宽、高重访监测优势,可为新时代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监测数据。文章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应用需求出发,开展卫星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探讨了应用模式。卫星应用系统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围绕复杂多变灾害场景,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优势充分发挥,实现面向多灾种灾害全流程的卫星遥感信息产品制作。文章的相关内容可为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和卫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应用系统 应急管理 卫星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管理星座总体设想与体系效能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安萌 翟筱羿 +2 位作者 李帅 申志强 李素菊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主要针对应急管理应用需求,研判国内外发展情况,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急管理相关卫星基础上,面向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发展需求和目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中、高轨相结合的多要素应急观测卫星星座设计方法... 主要针对应急管理应用需求,研判国内外发展情况,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急管理相关卫星基础上,面向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发展需求和目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中、高轨相结合的多要素应急观测卫星星座设计方法,对不同配置的卫星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了多种不同观测手段、多要素观测卫星的高效协同运行。最后,按照发展目标对卫星星座建设提出了发展阶段建议,按阶段给出了星座对于所关注区域应急观测的效能仿真结果,可作为“十四五”我国应急卫星星座发展和规划建设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总体设想 体系效能仿真 空间基础设施 应用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费伟 王莹 +1 位作者 吴吉东 刘旭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沿海城市频繁遭受台风灾害,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梳理了灾害韧性理论框架、定量评估方法和提升路径的研究进展。首先,基于系统复杂性,比较了传统防灾和韧性防灾的差异,并提出了灾害韧性的定义。进一步对比指标体系法、情景分析法和函数构建法在实际评估中的优缺点,分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韧性提升的适应性,并构建了沿海城市台风灾害韧性防灾减灾框架。针对当前研究中韧性理论框架不一致、台风复合灾害韧性评估机制不清晰、多灾种评估方法不足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在灾害数据共享机制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社交媒体等新型数据源,解决数据空白问题,探索多元途径提升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韧性 韧性评估 海岸洪水 台风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的甘肃省积石山震后损毁道路提取
6
作者 李佳欣 吴吉东 +3 位作者 吴玮 马大庆 许映军 彭如意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5,共7页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影响区域广、发生频次多、发生强度大。道路作为“生命线”起着物资输送、人员运送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快速准确地获取道路损毁位置与程度,对及时疏通生命线和开展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震后损... 我国地震灾害严重,地震活动影响区域广、发生频次多、发生强度大。道路作为“生命线”起着物资输送、人员运送等重要作用,尤其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快速准确地获取道路损毁位置与程度,对及时疏通生命线和开展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震后损毁道路遥感识别中存在的阴影干扰强、断裂漏检率高、碎片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OpenStreetMap(OSM)先验知识的损毁道路分层提取框架,并以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为典型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构建“矢量约束-影像分割-拓扑修复-损毁检测”4层技术体系,实现了复杂地形区域损毁道路的快速定位,为提高救援速度和减少人员财产损失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损毁提取 变化检测 先验知识 地震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
7
作者 王茂岑 张令心 +2 位作者 钟江荣 张云霞 张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 极震区烈度的快速准确评估对于震后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针对现有的极震区烈度预测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整理了1949年—2021年的406次震级大于5.0且极震区烈度大于Ⅴ度的历史震例;然后,基于输入参数可在震后快速易于获取的原则,选择震级和震源深度作为输入参数,分别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k近邻、逻辑回归以及决策树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极震区烈度快速预测方法;最后,对这几种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并与已有的统计回归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方法性能更好,预测的准确率也很高;与仅选用震级作为输入参数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与现有的统计回归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准确率上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震源深度 极震区烈度 机器学习 快速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铜镍(铂)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8
作者 刘美玉 苏尚国 +2 位作者 刘心然 郭旭东 李一鸣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0-411,共22页
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第三大岩浆型铜镍(铂)硫化物矿床,近年来,关于金川矿床成因机制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流行的成矿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1)岩浆通道堆积模型;(2)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模型。目前,二者均不能较好解释矿区中存... 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第三大岩浆型铜镍(铂)硫化物矿床,近年来,关于金川矿床成因机制的讨论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流行的成矿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1)岩浆通道堆积模型;(2)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模型。目前,二者均不能较好解释矿区中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特别是高密度硫化物矿浆上侵难等关键问题。实验岩石学和动力学模拟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流体的加入可有效推动高密度硫化物的迁移。前期研究发现,金川矿床硫化物矿石中广泛发育原生富Cl或富C的含水矿物(磷灰石、方解石、金云母、角闪石等),富Cl和C流体活动显著伴随金川矿床成矿过程,而这种富Cl和C流体的加入是否为促使高密度硫化物“矿浆”上侵运移的主要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金川矿床中几类重要矿物进行综合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矿物成因探讨了影响金川矿床高密度硫化物“矿浆”上侵运移的主要机制。金川矿床中的原生含水矿物与金属硫化物构成流体晶矿物组合,由流体晶矿物组合的空间展布规律与岩浆通道的前进方向推测,该富Cl和C的流体由最初的富钙逐渐向富镁、富硅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Cu-Ni(PGE)硫化物矿床 磷灰石 流体晶矿物组合 富Cl流体 岩浆通道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模拟的台风“摩羯”致灾危险性评价
9
作者 王振国 逯敬一 +6 位作者 康燈杰 费伟 冯旭光 高治国 杨小鹏 王少华 张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6,共9页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 近年来我国强台风频发,尤其是2411号超强台风“摩羯”对海南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台风登陆期间台风风场的风能密度累积计算和对比分析,有效地识别了台风风灾的致灾危险性特征和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2411号“摩羯”在海南岛上,>12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122 km^(2),>13级风的覆盖面积为630 km^(2),>14级风的覆盖面积为101 km^(2),重灾区主要位于文昌市、海口市;2)2411号“摩羯”台风风能整体高于1409号“威马逊”台风,文昌市地区“摩羯”台风风能总量超过“威马逊”台风13倍左右,约50万kJ;3)重灾区房屋倒塌、农业渔业损毁以及基础设施系统性功能受损,显示出此次台风风灾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趋强趋频,建议基于台风风能估算结果提升抗风设计标准和基础设施韧性,尤其是农村住房、农业设施及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能 致灾危险性 台风“摩羯” 巨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与预测——以福建省为例
10
作者 张之夏 杨剑 +1 位作者 陈思孝 林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659,共12页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准确评估和预测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文章以福建省84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1年影响福建省的30场台风灾害数据,结合致...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准确评估和预测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文章以福建省84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1年影响福建省的30场台风灾害数据,结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承灾体暴露度因子,共计20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LightGBM方法构建台风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对台风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模型在台风实际直接经济损失动态预测中的适用性。模型重要性分析表明,日最大风速、河网密度、日最大降水、累计降水、单位面积GDP和城市化率是影响福建省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文章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上Pearson相关系数R达到0.836、可决系数R2达到0.66,通过4个超强台风案例验证模型性能,预测直接经济损失与实际的损失相关系数在0.6~0.7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以超强台风“莫兰蒂”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开展动态预测应用,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台风动态变化过程中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分布变化,可为福建省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和应急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 LightGBM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灾区小流域植被覆盖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靳文 吴圣楠 贾洋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9-1380,共12页
强震作用容易带来严重的植被覆盖破坏,加剧震区生态脆弱性,导致震区震后泥石流多发、频发、重发。为认识震后震区不同背景下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07-2020年MODIS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聚类分析及地理空间探测器等获取研究区小流... 强震作用容易带来严重的植被覆盖破坏,加剧震区生态脆弱性,导致震区震后泥石流多发、频发、重发。为认识震后震区不同背景下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07-2020年MODIS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聚类分析及地理空间探测器等获取研究区小流域植被覆盖演变规律、分布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小流域震后植被覆盖指数变化情况可划分为地震和强降雨双控型、地震强控型、强降雨强控型及无明显影响型4种类型;(2)研究区平均高程和平均降水量在不同植被变化类型中差异性明显;(3)震后不同植被覆盖变化以高程驱动为主,流域平均高程与距离地表破裂平均距离交互驱动程度最大;(4)研究区震后不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类型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泥石流链生发育影响。本研究加深了对不同环境背景下震后植被覆盖变化的认识,可为震后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 汶川震区 地理探测器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预案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12
作者 邓岚 高晓燕 +3 位作者 刘旭 王丹丹 王嘉荣 钟琳玲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7,共4页
该文梳理了我国抗旱预案建设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编制抗旱应急预案具有完善预防准备、强化监测预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应对质效、减少灾害损失等意义,指出当前抗旱应急预案编制还存在科学性不足、操作性不强、针对性有限、滞... 该文梳理了我国抗旱预案建设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编制抗旱应急预案具有完善预防准备、强化监测预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应对质效、减少灾害损失等意义,指出当前抗旱应急预案编制还存在科学性不足、操作性不强、针对性有限、滞后性明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不够等问题和不足。结合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提出加强抗旱预案体系建设、加强抗旱预案技术支撑、加强普查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基层预案编制工作、加强灾后心理健康援助制度建设等建议,进一步提升抗旱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干旱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预案 建设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理论视角下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害风险管理刍议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磊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5,175,共8页
韧性理论引入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为世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了新理念,并在国内外韧性城市社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针对乡村地区,尤其是高脆弱性的贫困村韧性社区建设的研究还较为鲜见。该文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对... 韧性理论引入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为世界防灾减灾实践提供了新理念,并在国内外韧性城市社区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针对乡村地区,尤其是高脆弱性的贫困村韧性社区建设的研究还较为鲜见。该文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过对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我国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害风险管理发展方向及特点。研究发现:贫困村不仅产业经济落后,而且还具有自然环境复杂、基础设建设滞后、社会公益设施匮乏、教育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这类灾害多发区与贫困人口聚集区在空间上的叠加,成为我国社会生态系统高脆弱性地区,面临着严峻的防灾减灾与扶贫开发的双重挑战;基于韧性理论视角,通过构建贫困村适灾韧性系统,开展贫困村社区韧性综合评价,调整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理念等,以推动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转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村社会生态系统特点,以建立健全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探究提升贫困村适灾韧性社区建设的新途径、协同灾害管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动态监测与后效评价等政策举措为抓手,深化贫困村灾害风险管理实践,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理论 灾后恢复重建 灾害风险管理 贫困村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双重失灵与长效供给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璨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服务于灾害损失最小化的经济目标。在城市高风险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城市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面临市场失灵和个人认知失灵的双重失灵,以及相应的激励问题。在设置形...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服务于灾害损失最小化的经济目标。在城市高风险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城市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面临市场失灵和个人认知失灵的双重失灵,以及相应的激励问题。在设置形式、平台、目标、人群和成本五个维度分析当前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产品的基础上,为建立长效供给,建议整合资源,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推动多元参与;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拓展产品服务的供给;根据传播形势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比,并提出产品服务建议清单;重点推动学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灾减灾 宣传教育 公共物品 双重失灵 长效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晟玥 王平 +2 位作者 刘明博 贾松霖 苏琮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146,共6页
森林火灾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提取火烧迹地的信息对灾后管理和评估至关重要。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林场火灾为例,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影像开展森林火灾火烧迹地范围的识别和提取并进行精度验... 森林火灾是生态系统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提取火烧迹地的信息对灾后管理和评估至关重要。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林场火灾为例,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影像开展森林火灾火烧迹地范围的识别和提取并进行精度验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和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灾前和灾后2个时相的影像,分析了火灾后火烧迹地的面积和范围。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火烧迹地范围提取中优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识别精度达到97.5%。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较好地反映植被燃烧后形成的火烧迹地,有效满足了森林草原火灾灾后开展定量评估的需求,为森林火灾监测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森林火灾 归一化植被指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洪涝灾害农作物恢复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凯龙 刘明博 贾松霖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为研究区,综合利用2019—2021年环境减灾二号A、高分一号、高分六号等卫星多时相遥感数据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遥感波段指数,对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和受灾范围内的农作物恢复情况开展动态评估。... 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北部为研究区,综合利用2019—2021年环境减灾二号A、高分一号、高分六号等卫星多时相遥感数据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遥感波段指数,对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和受灾范围内的农作物恢复情况开展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淹没范围的总体精度为92.6%,多时相归一化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农作物的动态恢复情况。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能够以其幅宽大、时效性强的优势对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农作物恢复开展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洪涝灾害 农作物恢复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辽东湾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璐 胡凯龙 刘明博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减少由冬季寒潮导致的海冰灾害损失,利用遥感手段对我国高纬度海域海冰风险进行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撑。文章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16 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采用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对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海冰范围进行提... 为减少由冬季寒潮导致的海冰灾害损失,利用遥感手段对我国高纬度海域海冰风险进行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撑。文章利用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的16 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采用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语义分割方法,对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海冰范围进行提取和动态分析,得出海冰范围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进行提取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的海冰提取准确率可以达到97.4%以上,可以满足海冰的日常监测需要,验证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在风险要素遥感监测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二号卫星 海冰监测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2021年我国成灾地震及其损失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令心 刘妍 +2 位作者 钟江荣 张云霞 张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为了解地震致灾规律,有效制定防灾减灾规划,进一步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收集整理了1949—2021年我国及周边地区震级不小于5.0级的成灾地震及其灾害损失数据,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研究了他们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53次成灾地震共造成死亡... 为了解地震致灾规律,有效制定防灾减灾规划,进一步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收集整理了1949—2021年我国及周边地区震级不小于5.0级的成灾地震及其灾害损失数据,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研究了他们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53次成灾地震共造成死亡约35万人,受伤约7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1249亿元(折算值),其中重大地震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占比巨大。随着时间推移,年份上存在明显的地震多发年和少发年,年代上成灾地震次数有所增加,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加速增长,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地域上看,胡焕庸线西侧成灾地震发生频次高但平均损失小;经济分区中,西部地区成灾地震发生频次最高而平均损失最小,东部地区成灾地震次数次之但平均损失最高,中部和东北部地区成灾地震次数最少,灾害损失中等;云南省和四川省成灾地震次数最多,地震灾害损失最严重。同时期地震强度相近的成灾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区域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为严重。2000年以后小震大灾事件频次增加,多发生在胡焕庸线东侧及经济分区中的东部、中部地区,小震造成的大灾现象由原来的人员伤亡多转向经济损失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灾地震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时空分布 小震大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20年中国台风灾害灾情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鹏 张云霞 +4 位作者 汪洋 丁一 尹宜舟 董震 武喜红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63,共17页
为探究中国台风灾害影响和灾情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基于县域经济社会和灾情统计数据、历史台风风雨数据、高精度地形数据等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统计分析法、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 为探究中国台风灾害影响和灾情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基于县域经济社会和灾情统计数据、历史台风风雨数据、高精度地形数据等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统计分析法、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空间相关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1978—2020年中国台风灾害灾情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台风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口、倒损房屋数量和每百万人口死亡失踪率、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台风灾害灾情重心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南移,灾害影响呈现沿海地区减轻、内陆地区加重的特征;3)台风引发的风雨是灾情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形因素是造成人员死亡失踪和农作物损失的驱动因素之一;4)浙江闽北、粤西桂东两大区域灾情集聚特征显著,与台风活动规律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5)局部地区生产总值与灾情呈负相关关系,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能力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县域尺度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空间相关分析 GWR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驱动的台风动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蓓蓓 赵飞 +2 位作者 王曦 闫雪 林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2-1112,共11页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灾前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2009—2022影响中国东南5省的108个台风案例近4000个县级灾情,融合30类多源风险要素指标,建立台风动态风险评估样本库,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6个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灾害... 灾害动态风险评估是灾前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2009—2022影响中国东南5省的108个台风案例近4000个县级灾情,融合30类多源风险要素指标,建立台风动态风险评估样本库,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6个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用于灾害事件发生前对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等风险等级以及综合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通过实际灾情与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准确率整体达到80%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用于实际灾害评估工作。实验对比发现,训练样本量提高1~2个数量级能使模型评估准确率提升3%~14%,表明灾害风险大数据的积累对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风险评估 灾害大数据 数据融合 评估指标 随机森林 台风“暹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