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化学品对重组发光大肠杆菌和502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璐 沈忱 +1 位作者 张焱天 王曰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9-338,共10页
旨在评估构建的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相比于502发光细菌对多种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以环境中常见的多种化学品为目标化合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实验,分别比较2种菌对3种无机金属、4种有机溶剂以及5种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实验结果表明,锌、铜... 旨在评估构建的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相比于502发光细菌对多种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以环境中常见的多种化学品为目标化合物,开展急性毒性测试实验,分别比较2种菌对3种无机金属、4种有机溶剂以及5种有机污染物的敏感度。实验结果表明,锌、铜、镉、丙酮、乙腈、乙醇、二甲基亚砜、3,5-二氯苯酚、甲醛、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对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的EC_(50)值(0.040、0.004、0.157、0.190、0.209、1.044、0.718、4.622×10^(-5)、6.62×10^(-4)、0.451、0.360和0.016 mol·L^(-1))均高于对502发光细菌的EC_(50)值(0.083、0.266、0.211、1.062、1.416、1.694、1.672、6.49×10^(-5)、1.014×10^(-2)、0.441、0.797和0.494 mol·L^(-1)),表明构建的重组发光大肠杆菌对受试化学品的毒性敏感性强于502发光细菌;且重组发光大肠杆菌的毒性测试结果与现有研究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出更好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重组发光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生态监测的测试菌种,研究结果可为环境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物毒性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金属 有机溶剂 有机污染物 重组发光大肠杆菌 502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危险化学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纪国峰 张宏哲 +3 位作者 唐河山 宋项宁 陈歆 梁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为更加系统了解拉曼光谱技术对危化品进行快速检测研究的应用现状,综述国内外对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5种典型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光谱与光... 为更加系统了解拉曼光谱技术对危化品进行快速检测研究的应用现状,综述国内外对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5种典型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拉曼光谱与光导纤维联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危化品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拉曼光谱技术作为1种快速、无损、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检测技术在危化品检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5种典型拉曼光谱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但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优化和改进拉曼光谱仪功能和结构,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拉曼谱图数据库识别模型算法,推进仪器的小型化和特种化,进一步扩展对危化品的检测能力和适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基于拉曼光谱的危化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危险化学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品相容性事故分析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苑媛 宋项宁 +4 位作者 马倩 万可风 陈璐 张宏哲 黄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5,共7页
为降低化学品相容性事故风险,推进化学品安全科学管理,探讨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化学品相容性事故的发展趋势与共性问题,综述国内外化学品相容性相关标准、查询工具以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品相... 为降低化学品相容性事故风险,推进化学品安全科学管理,探讨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化学品相容性事故的发展趋势与共性问题,综述国内外化学品相容性相关标准、查询工具以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品相容性识别是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的基础;目前的化学品相容性法规标准、数据库和查询工具能够提供部分化学品相容性的定性结果,但缺少风险的定量信息;现有的化学品相容性测试方法主要针对特殊物质建立,测试场景单一,而对于普通化学品的适用性较差;未来关于化学品相容性的研究应更加侧重于普适性的化学品相容性试验评估技术、相容性预测技术和智能决策软件开发。研究结果可为化学品相容性研究和化学品安全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相容性 事故分析 相容性测试 相容性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金梅 高月 郑雅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促进快速识别并预测化学品危险性,针对化学品政策影响、预测模型和工具开发等方面,研究美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分析我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现状,探讨我国在该方面的差距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化学品危险性数据库是危险... 为促进快速识别并预测化学品危险性,针对化学品政策影响、预测模型和工具开发等方面,研究美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分析我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现状,探讨我国在该方面的差距及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化学品危险性数据库是危险性预测技术的基础,针对不同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和待评估物种种类开发预测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数据准确度;结合我国化学品安全监管需求,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并建立便于公众获取数据和预测工具的平台,是促进我国化学品危险性预测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 生态毒理 人类健康影响 理化特性 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PR中变量选择和建模算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倩 宋项宁 +5 位作者 苑媛 万可风 杜红岩 张宏哲 郭亚逢 张金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3,共11页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 为满足大量化学品危险特性的评价需要,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在化学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QSPR研究的发展侧重模型预测能力或注重机理解释,都要依靠计算方法的不断优化来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预测能力、稳定性或处理复杂混合物的能力等。本文综述了QSPR研究在化学品危险特性评价中的发展,特别是特征描述符选择算法、建模算法和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QSPR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 化学品安全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酐与水在化学反应量热方法确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培琴 陈延青 +2 位作者 孔祥北 金满平 刘付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1-96,共6页
热流法化学反应量热测试获取的目标反应热(ΔH)、反应体系比热容(c_(p))和最大热累积度(X_(ac))等热安全参数是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参数,其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即正确度与精密度)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工艺危险度分级... 热流法化学反应量热测试获取的目标反应热(ΔH)、反应体系比热容(c_(p))和最大热累积度(X_(ac))等热安全参数是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参数,其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即正确度与精密度)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工艺危险度分级。目前关于测得的化学反应热安全参数准确度和有效性的研究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以醋酸酐和水作为参考物质,采用“变异系数(CV值)法”和“道格拉斯(Grubbs)检验法”分别验证热流法反应量热测试醋酸酐水解反应的ΔH、C_(p)、X_(ac)等参数的精密度(即重复性和再现性偏差),采用“t验证法”评估热流法反应量热测试水的比热容的正确度。研究结果表明:热流法反应量热测试醋酸酐水解反应的ΔH、C_(p)、X_(ac)等参数在同一实验室内的重复性标准偏差和与其他4家实验室比对的再现性标准偏差均满足要求;采用热流法量热测试得到25℃水的比热容数据与标准比热容值t验证结果不存在实质性偏倚。因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化学反应 水解 热流法 精密度 正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
7
作者 赵盛 李玲玲 +2 位作者 高翔 张昌运 王曰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 传统人工驯化选育手段筛选效率低,为满足场地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生物修复对高性能菌株的工业化需求,该文对出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QLM-1)进行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为高效MTBE降解突变菌株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最佳条件为:17 W紫外灯照射60 s,120 W ARTP辐照50 s,此条件下正突变率最高。通过高通量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得到遗传稳定的复合诱变优势菌株UAQ-39,相比出发菌株其降解率、比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52.65%、44.13%。菌株烷烃羟化酶、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增加,提示降解关键酶活性与MTBE生物降解进程强相关。该研究采用的紫外-ARTP复合诱变条件可显著提高菌株的MTBE降解性能,可为异生型污染物降解菌的开发提供技术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紫外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复合诱变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夹带剂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废催化剂中钴的研究
8
作者 刘继艳 牟洪祥 +2 位作者 隋立华 刘静如 张树才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0-234,共5页
引入螯合-夹带溶剂体系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金属钴进行了萃取-反萃研究。采用多因素萃取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长等因素对钴盐萃取率的影响,分别获取了最佳温度、压力与萃取时间为60℃、14 MPa以及30 min,最高单级萃取率... 引入螯合-夹带溶剂体系协同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金属钴进行了萃取-反萃研究。采用多因素萃取实验考察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长等因素对钴盐萃取率的影响,分别获取了最佳温度、压力与萃取时间为60℃、14 MPa以及30 min,最高单级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最后,借助反萃实验实现了目标金属钴的有效回收,反萃率为91%。该研究为二次资源中高附加值金属的回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资源化 废催化剂 高附加值金属回收 超临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菌剂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玲玲 王曰杰 +2 位作者 房师平 郭强之 赵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8,共7页
该文旨在分离高效石油烃(TPHs)降解菌并制备不同生物质基生物炭固定化复配菌剂,评估不同菌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作用。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E)和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H)。2株菌具... 该文旨在分离高效石油烃(TPHs)降解菌并制备不同生物质基生物炭固定化复配菌剂,评估不同菌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作用。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E)和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H)。2株菌具有TPHs降解协同作用,最佳复配比例为2∶1,5 d TPHs降解率达到85.97%,显著优于单一菌株。采用玉米秸秆、蟹壳、木屑生物炭载体材料对菌株进行固定,开展50 d室内原位土壤修复模拟实验评估3种固定化菌剂对土壤TPHs的降解性能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对TPHs的降解率大小依次为:蟹壳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8.3%)>玉米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5.7%)>木屑生物炭固定化菌剂(73.9%)>游离混合菌(65.3%)>对照组(9.83%)。其中蟹壳生物炭固定化菌剂降解效率最高,半衰期最短,为22.21 d,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土壤肥力明显升高,具有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固定化菌剂 石油烃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胺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继艳 牟洪祥 +2 位作者 隋立华 刘静如 张树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9-779,共11页
氧化降解技术(包括氧化剂直接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生物降解法等)和净化回收技术(包括过滤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减压蒸馏法等)被用于废胺液的处理过程,因后者可实现胺液的循环利用、有效避... 氧化降解技术(包括氧化剂直接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生物降解法等)和净化回收技术(包括过滤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减压蒸馏法等)被用于废胺液的处理过程,因后者可实现胺液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而更具优势。本文介绍了废胺液的来源与危害,综述了废胺液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这些技术的内在优势、技术瓶颈和应用效果,并对废胺液净化回收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资源化 废胺液 胺液降解 胺液净化 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压裂页岩油产出水中腐蚀性细菌特征及菌群多样性
11
作者 蒋秀 于超 +2 位作者 解辉 花靖 谷成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11655-11662,共8页
采用水力压裂的页岩气田整个生产周期内的产出水普遍含大量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腐生菌(total general bacteria,TGB)和铁细菌(iron bacteria,IB)腐蚀性细菌。采用CO_(2)与水力压裂交替的CO_(2)压裂技术是现... 采用水力压裂的页岩气田整个生产周期内的产出水普遍含大量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腐生菌(total general bacteria,TGB)和铁细菌(iron bacteria,IB)腐蚀性细菌。采用CO_(2)与水力压裂交替的CO_(2)压裂技术是现阶段页岩油开发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页岩油产出水中SRB、TGB和IB细菌特征及菌群的多样性研究鲜有报道。采用绝迹稀释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某页岩油田配置压裂液的河水、压裂液、投产0.67~76 d产出水中SRB、TGB和IB腐蚀性细菌变化规律、腐蚀性细菌对CO_(2)和井下高温环境的适应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油环境的SRB、TGB及IB细菌主要在压裂及生产初期存在(10~3~10~7个/mL),在投产47 d后,细菌含量明显降低。SRB、TGB及IB对压裂期间注入的CO_(2)的敏感性不同,CO_(2)抑制SRB、TGB的生长,促进IB的生长。在150℃,2 MPa环境中暴露10 h后,SRB、TGB和IB细菌的死亡率达99.9%。投产1 d内的产出水中的细菌主要为压裂过程引入的外源细菌。随投产时间延长,压裂过程引入的外源细菌对地层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有所降低,且产出水的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投产0.67 d和1 d产出水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2.4和2.2;投产47 d和76 d后,Shannon指数增加至7.7和7.4。细菌群落结构随投产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压裂液及投产后0.67~76 d的产出水中变形菌门(20%~97%)为优势类群;投产47 d及76 d的产出水中的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页岩油井产出水中还存在潜在石油类降解菌芽孢杆菌纲、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海杆菌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CO_(2) 高温 产出水 细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消防仿真实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仿真训练科学性及操作体验性,研究了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建模方法,开发了基于嵌入式的虚拟现实感知应急装备及仿真实训系统。首先对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进行建模,然后通过三维虚拟系统可视化对应急处置... 为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仿真训练科学性及操作体验性,研究了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建模方法,开发了基于嵌入式的虚拟现实感知应急装备及仿真实训系统。首先对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进行建模,然后通过三维虚拟系统可视化对应急处置操作结果进行展示。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实训装备对提高应急处置操作水平有重要作用,实现了消防装备操作的实时模拟计算与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感知 消防装备 仿真实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硅酸钠盐水溶液对金属腐蚀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保意 刘奥林 +1 位作者 张金梅 李运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可溶性硅酸钠盐水溶液对金属的腐蚀特性,用钢片和铝片作为测试试样,用金属腐蚀性测试仪对其一周腐蚀速率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3种不同模数的硅酸钠盐在5种不同浓度时对钢片试样和铝片试样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可溶性硅酸钠盐... 为研究可溶性硅酸钠盐水溶液对金属的腐蚀特性,用钢片和铝片作为测试试样,用金属腐蚀性测试仪对其一周腐蚀速率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3种不同模数的硅酸钠盐在5种不同浓度时对钢片试样和铝片试样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可溶性硅酸钠盐水溶液对钢不具有腐蚀性,对铝产生较强的腐蚀性,且对铝的腐蚀性为吸氧腐蚀,腐蚀从气液界面开始,然后向周围蔓延,出现先均匀腐蚀后点蚀的现象。硅酸钠模数大于等于3时,其水溶液对铝的腐蚀性较小,未达到金属腐蚀物的范围。模数小于等于2时,其水溶液对铝的腐蚀速率较快,当质量分数达到一定范围,即可划入金属腐蚀物。同时给出了划入金属腐蚀物的质量分数范围,为日常生产、储存、使用、监管和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盐 腐蚀 金属腐蚀物 安全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储运安全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全 张宏哲 +1 位作者 徐森 黄飞 《爆破器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确定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温度、浓度等储运安全条件,采用克南试验、绝热量热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及析晶特性试验等研究了热分解和殉爆两种情况下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安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140℃时,硝酸铵溶液含水质量分... 为确定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温度、浓度等储运安全条件,采用克南试验、绝热量热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及析晶特性试验等研究了热分解和殉爆两种情况下硝酸铵溶液的爆炸危险性及安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140℃时,硝酸铵溶液含水质量分数小于4%,为爆炸物;含水质量分数为4%10%时,则具有爆炸性;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不具有爆炸性。硝酸铵质量分数为90%以上时,硝酸铵溶液的起始放热温度在210230℃范围内,T D24最低为151℃。110140℃区间内,高温硝酸铵溶液的冲击波感度与溶液析晶状态有关,大量析晶会发生殉爆。因此,硝酸铵溶液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93%以内;温度上限应控制在140℃以内;温度控制下限应根据硝酸铵溶液的析晶温度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溶液 安全温度 安全浓度 克南试验 联合国隔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聚乙烯失控分解研究进展:反应机理、引发体系与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智琛 朱云峰 +5 位作者 成卫戍 马守涛 姜杰 孙冰 周子辰 徐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79-3989,共11页
高压聚乙烯又名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当前世界上用途广泛和产量较大的塑料制品。然而LDPE的合成需要在高于150MPa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燃爆风险高。本文对LDPE高压聚合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LDPE合成过程中的聚合与分解机理,分析了引... 高压聚乙烯又名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当前世界上用途广泛和产量较大的塑料制品。然而LDPE的合成需要在高于150MPa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燃爆风险高。本文对LDPE高压聚合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LDPE合成过程中的聚合与分解机理,分析了引发剂和高温热点导致乙烯失控分解的致灾机制,对聚合条件下乙烯失控分解的关键参数和极限边界进行了阐述。此外,对乙烯分解的数学模型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论述。最后,本文提出了当前应对LDPE本质安全化生产所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思路与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DPE工艺安全发展提升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聚乙烯 乙烯 引发剂 失控分解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叉车危险操作行为检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千登 王廷春 +1 位作者 崔靖文 穆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59,共5页
随着物流仓储行业快速发展及叉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针对叉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碰撞、挤压、坠落等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对危险行为进行及时检测和预警。为解决人员值守易漏报误报及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建立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叉车... 随着物流仓储行业快速发展及叉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针对叉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碰撞、挤压、坠落等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对危险行为进行及时检测和预警。为解决人员值守易漏报误报及传统方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建立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叉车检测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通过采集、处理现场视频图像素材,完成模型的训练及性能评价,建立相应的报警规则和报警阈值,搭建测试环境并进行仿真测试,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结果表明:模型检测速率为130 ms/帧,人员靠近叉车准确率为85.6%,叉车举升人员准确率为83.7%,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车 危险行为 深度学习算法 图像检测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和预警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道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2-15,共4页
为推动化工园区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实现动态监控预警和重点精确监管,提出了一种化工园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和预警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指标、固有危险性指标以及修正指标等内容,运用计算模型得出企业总体风险值。根据... 为推动化工园区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实现动态监控预警和重点精确监管,提出了一种化工园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和预警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管理指标、固有危险性指标以及修正指标等内容,运用计算模型得出企业总体风险值。根据总体风险值的判定准则将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4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4种颜色表示。结果表明,经过某化工园区的实施应用,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强化了对园区内红色及橙色等级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重点监管,提高了监管效能,系统地防范了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分级 预警 固有危险性 园区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PR在混合物典型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月 张向倩 +3 位作者 张子炎 张金梅 王亚琴 张宏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6,共7页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方面的不足与研究方向。结果表明:QSPR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研究的首要限制是混合物燃爆特性参数实验数据样本不足,关键点及难点是混合物结构的准确表征,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是大量数据源统一的数据样本的获取方法、非加和性混合物分子描述符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学习等非线性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 混合物 燃爆特性 预测 分子描述符 闪点 爆炸极限 自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对乙炔气体分解爆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璐 徐徽 +1 位作者 朱云峰 金满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53-157,共5页
为研究杂质对乙炔气体发生分解爆炸的影响,在工况条件下对纯乙炔及加入部分常见杂质(如微量氧气、硫化氢、铁锈、氮气、空气等)后乙炔的放热、最小点火能、燃爆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对乙炔爆炸分解具有减缓和抑制作用;氧... 为研究杂质对乙炔气体发生分解爆炸的影响,在工况条件下对纯乙炔及加入部分常见杂质(如微量氧气、硫化氢、铁锈、氮气、空气等)后乙炔的放热、最小点火能、燃爆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对乙炔爆炸分解具有减缓和抑制作用;氧气、硫化氢、铁锈对乙炔爆炸分解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微量空气中氧气对乙炔爆炸分解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氮气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 乙炔 燃爆 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7,共5页
为了研究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调研了国内外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综述了活性化合物起始放热温度、分解热、自加速分解温度的预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研究方法在热稳定性预测领域的应用情... 为了研究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调研了国内外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综述了活性化合物起始放热温度、分解热、自加速分解温度的预测方法,着重介绍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研究方法在热稳定性预测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活性化合物热稳定性预测早期研究情况。基于量子力学计算的QSPR研究情况、QSPR数据样本的选取、分子描述符的选取、QSPR建模方法的选择,提出了热稳定性QSPR预测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热稳定性QSPR预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化合物 热稳定性 分子结构 预测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