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煤矿事故全过程的智慧应急云平台架构 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勇 宿国瑞 +1 位作者 王鹏 胡而已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0期58-63,共6页
智慧应急是煤矿风险智能防控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现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理念,阐述了大数据视角下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了包含应急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平台、智慧决策分析、应用及展示等4层的智慧应... 智慧应急是煤矿风险智能防控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现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理念,阐述了大数据视角下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了包含应急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平台、智慧决策分析、应用及展示等4层的智慧应急云平台架构体系;从煤矿事故全过程角度出发,探讨了煤矿智慧应急平台中的应急情报整合、事故关键隐患挖掘、衍生灾害预测分析、事故应急反演、应急方案优选等关键技术及实现途径,以期为完善煤矿安全生产“一张图”、建设智慧应急平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应急 云平台 架构体系 煤矿事故全过程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金玲 郝成亮 +6 位作者 吴立新 徐鑫 刘文革 陈潇君 严刚 张泽宸 张鸿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8-376,共9页
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和CO_(2)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要求下,煤化工行业高碳排放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且面临巨大挑战,开展煤化工行业CO_(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实现高碳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 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煤炭消费和CO_(2)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要求下,煤化工行业高碳排放的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且面临巨大挑战,开展煤化工行业CO_(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实现高碳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煤化工各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原料和燃料结构调整等因素,采用下游部门需求法和项目法分别预测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各子行业未来发展规模,采用碳排放系数法预测不同情景下2021—2035年行业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判断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措施、达峰时间和峰值.结果表明:①2019年我国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为5.4×10^(8)t,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8%.其中,传统煤化工碳排放量为3.6×10^(8)t,现代煤化工碳排放量为1.8×10^(8)t.②基准情景下,煤化工行业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强化控制情景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控碳措施,可推动煤化工行业在2025年左右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③控制现代煤化工规模、优化行业用能结构、优化甲醇原料结构等措施是煤化工行业碳减排的三项主要措施,到2030年可分别减少碳排放0.50×10^(8)、0.16×10^(8)和0.08×10^(8)t.研究显示,促进煤化工行业碳达峰应尽快实施控制现代煤化工发展规模、从源头减少传统煤化工产品需求、优化甲醇行业原料结构、优化煤化工用能结构、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和促进产品固碳化等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煤炭消费 碳排放 情景分析 达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勇 《中国矿业》 2022年第12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统计2017—2021年间我国煤矿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从主要事故类型、地下矿山灾害、违法违规行为和尾矿库安全风险等4方面对比分析了煤矿与非煤矿山事故特点,开展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规律的探索研究,根据事故统计... 本文通过统计2017—2021年间我国煤矿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情况,从主要事故类型、地下矿山灾害、违法违规行为和尾矿库安全风险等4方面对比分析了煤矿与非煤矿山事故特点,开展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规律的探索研究,根据事故统计和事故规律对比分析,重点从加大重大灾害防治、加强精准执法力度、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规范非煤矿山劳务用工、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等5方面提出了下一步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结论为提高整体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对推动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非煤矿山 矿山安全 安全生产 事故统计 本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煤矿甲烷减排趋势模型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文革 徐鑫 +3 位作者 韩甲业 王勃 李志 严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0-479,共10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国在强化CO_(2)排放控制的同时加强对甲烷等非CO_(2)温室气体的控排。在研究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来源及构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矿井实测法T3方法分析测算我国煤矿甲烷的历史排放趋势,辨识煤矿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 “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我国在强化CO_(2)排放控制的同时加强对甲烷等非CO_(2)温室气体的控排。在研究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来源及构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矿井实测法T3方法分析测算我国煤矿甲烷的历史排放趋势,辨识煤矿甲烷排放的影响因素,建立煤矿甲烷排放主因素分析模型(MFAME),并按照基准、发展、新政策3种情景预测到2060年的煤矿甲烷排放量,提出甲烷减排的总体路径和减排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煤矿地下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是我国煤矿甲烷最主要的排放来源,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排放和废弃煤矿的甲烷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总量仍然较大,基于T3方法测算的煤矿瓦斯统计排放量峰值为591.6万t。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消费需求侧的加速减少会导致煤炭产量快速下降、煤矿数量减少以及煤炭供应生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等灾害严重矿井比例逐渐减少。预计不同情景下,到2060年,我国煤矿甲烷的排放量为365万~542万t。未来需加强煤矿地下开采、矿后活动及废弃煤矿瓦斯排放等重点排放环节的管控,按照“技术-经济-政策”协同发展路径,深入推动低浓度瓦斯高效提浓技术、超低浓度通风瓦斯催化氧化销毁和余热利用技术等瓦斯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建立废弃煤矿瓦斯逸散监测及治理利用技术体系,提高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量和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矿甲烷 排放历史 排放模型 减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柱形Cu-Mn/Al_(2)O_(3)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对甲烷催化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鑫 刘文革 +5 位作者 王海旺 齐健 于雷 韩甲业 李志 李金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9-1276,共8页
为提高煤矿风排瓦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合成条件以制备三维交联通透型的多级孔道细长柱形Al_(2)O_(3),并以其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负载量极低的非贵金属Cu-Mn/Al_(2)O_(3)整体柱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 为提高煤矿风排瓦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采用溶胶凝胶法控制合成条件以制备三维交联通透型的多级孔道细长柱形Al_(2)O_(3),并以其为载体用水热合成法制备负载量极低的非贵金属Cu-Mn/Al_(2)O_(3)整体柱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BET、SEM、XRD和XPS表征,并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测试催化剂对低浓度甲烷燃烧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模具形状、尺寸以及干燥温度等条件可实现对催化剂形状的控制合成。减小陈化过程的凝胶尺寸和降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和溶剂脱除速率等均可得到细长柱形Cu-Mn/Al_(2)O_(3)催化剂。催化剂负载活性组分Cu、Mn的摩尔比为1:2时,柱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更高,可达174.5m^(2)/g,比块状催化剂比表面积高54.8m^(2)/g;催化剂活性组分负载量极低的情况下,柱形催化剂活性较高,T_(90)为560℃,比块状催化剂低50℃。细长柱形的催化剂内部具有独特的微观孔结构即传质通道,该传质通道有利于催化剂与物料的充分接触以增加反应效率,此外柱形催化剂整体成型具备较高机械强度,因此为实际矿井中用于加快风排瓦斯的燃烧效率的催化剂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风排瓦斯利用 细长柱 Cu-Mn/Al_(2)O_(3)整体催化剂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