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需求的安全与应急类人才培养超越战略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颜烨
王琼
-
机构
应急管理大学(筹)华北科技学院
-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1-1575,共5页
-
基金
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070027)
河北省高校教改项目(2018GJJG480)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HTJT20201714)。
-
文摘
为满足高风险社会对安全与应急类特色专业人才的紧迫需要,借助文献分析和相关课题组调研资料,基于“总体安全观”思想,确定涵盖6大类学科专业的研究范畴,构建“需求-超越”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当前中国安全与应急类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层次结构和区域分布不合理,适应灾种不匹配,新专业人才质量短期难以适需。结论认为,国家亟须加快超越现有办学模式、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等,加快组建高水平的安全与应急类高校,合理设置安全学或交叉学科专业、职业资格制度,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推行“三化三制”教学方式,学历教育和在职在岗教培等多元化培养方式并举,逐步壮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善人才适需结构。
-
关键词
安全学
应急管理
人才培养
高校建设
-
Keywords
safety science
emergency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X92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基于精细地质建模的开采沉陷预计算法优化与应用研究
- 2
-
-
作者
尹波
彭雷祥
王正超
张磊
尹宜辰
-
机构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中心
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应急管理大学(筹)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
基金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自主创新资金项目(2018-14)。
-
文摘
针对现有开采预计软件计算模型与实际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无法预计开采块段内部厚度和起伏变化引起的不均匀沉陷的问题,提出了“先搭建骨架、后细部插值”的地质模型分级分步建模方法,并针对井下各开采微分单元煤厚、倾角等差异特点,对传统概率积分算法和公式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开采沉陷预计软件,并以赵楼煤矿5301工作面为工程实例,就现有算法和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优化后的概率积分法预计算法可以反映煤厚等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陷等问题,预计精度得到了提升。
-
关键词
精细地质建模
开采沉陷
预计算法
概率积分
分级建模
-
Keywords
fine geological modeling
mining subsidence
prediction algorithm
probability integral method
hierarchical modeling
-
分类号
TD167
[矿业工程—矿山地质测量]
-
-
题名京津冀地区大震灾害应急专项预案编制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王慧彦
王建飞
迟宝明
张东旭
杨超
刘青云
-
机构
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大学(筹)(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
北京市应急委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应急专委会
北京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专家组
不详
-
出处
《城市与减灾》
2021年第6期7-14,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应急管理新体制下京津唐地震巨灾应急协同机制研究”(19BGL243)资助。
-
文摘
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存在发生大于7级地震的可能性。京津冀作为我国首都所在地,地位特殊、人口稠密,高层建筑林立、地铁轻轨、地下管网众多,通信网络高度发展,重大危险源密布,如果发生重特大地震,极易引发连片火灾、危化品爆炸、油气管线泄漏等严重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且排查抢修保通难度高;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自然环境也比较复杂,地震易引发地质灾害、水文工程灾害,这些灾害易于相互作用叠加,灾害综合风险较高。防范京津冀大震灾害风险事关党中央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
关键词
地下管网
高层建筑
灾害应急
重大危险源
次生灾害
通信网络
综合风险
灾害风险
-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露天开采工艺的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优化方法
- 4
-
-
作者
许晨
孙健东
张治军
虎岩
杨杰
塔努尔·木海拉
-
机构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
华北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大学(筹)准东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中矿露采科学技术研究院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54,共8页
-
文摘
露天开采工艺参数优化问题中,采用常规优化解法要求构建适于求解的模型形式,但往往存在工程问题建模、求解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工艺参数的仿真求解方法,其核心思路为“确定系统逻辑流程—提取底层驱动事件—确定仿真类型与时钟模拟方法—构建系统状态量化模型—简化控制逻辑—构建驱动事件量化模型—系统重演”。以黑岱沟露天矿无倒堆工艺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将倒堆系统逻辑流程做三层分解,得出设备基本作业环节为系统底层驱动事件;提出重心圆投影法简化系统控制逻辑,构建了以三维模型为基础的系统存储状态模型;选取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利用事件步长法推进仿真进程。仿真结果显示,拉斗铲作业平盘高度在13 m附近时其效率最高,当仿真修正系数α取0.94时,误差最小。
-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参数优化
仿真
拉斗铲倒堆工艺
-
Keywords
surface min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dragline casting technology
-
分类号
TD824.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国画现代化与西画民族化——洪毅然的画论思想述评
- 5
-
-
作者
刘军平
-
机构
应急管理大学(筹)艺术设计学院
黔南师范学院
-
出处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
基金
高教规划类课题“服务应急管理教育的设计学课程体系研究”(项目编号:HKJYGH202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20世纪美术史上关于绘画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的讨论是热点之一,论争的思潮主要有:30年代“中西绘画之动向”的反文人画论争、40年代“抗战民族绘画的形式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五六十年代“国画改造问题及新国画运动讨论”、80年代中国画“穷途末日”及“形式革命”的讨论等。洪毅然基本上参与了这些主要美术思潮的论争,先后写下了《关于“中西绘画之动向”》(1936年)、《抗战的绘画民族形式之创造》(1941年)、《论国画的改造与国画家的自觉》(1950年)、《论杨仁恺与王逊关于民族绘画问题的分歧意见》(1956年)、《谈谈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兼与吴冠中同志商榷》(1981年)、《中国画对今后世界绘画历史进程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之预测》(1985年)等一系列文章,加上洪毅然跨越美术创作与美学理论的独特视角,构成了20世纪国画的现代化与西画的民族化研究的独特视角。
-
关键词
洪毅然
国画创新
民族化
大众化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