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 被引量:3
1
作者 应沂岑 杜毅聪 +8 位作者 李志华 张一鸣 李新飞 王冰 张鹏 朱宏建 周利群 杨昆霖 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北京市健宫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北京市健宫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研究包含14例男性和6例女性,平均年龄(41±11)岁(范围19~60岁),平均体重指数(24.3±3.6)kg/m^(2)(范围18.2~31.8 kg/m^(2))。左侧9例,右侧11例,所有患者的狭窄部位均位于输尿管上段(包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均术前血肌酐(92.2±23.3)μmol/L(范围49.2~138.9μmol/L),平均输尿管狭窄长度为(2.8±0.9)cm(范围1.0~4.0 cm)。20例患者中10例患者既往接受过失败的重建手术,12例患者术中接受了输尿管后壁加强吻合。平均获取颊黏膜补片长度为(3.1±0.6)cm(范围2.0~4.3 cm),中位宽度为1.5 cm(范围1.0~2.0 cm)。中位手术时长154 min(范围113~300 min),中位术中估计出血量45 mL(范围0~1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日为4 d(范围4~14 d)。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5.0±1.7)月(范围12.5~17.9月),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11例患者报告了颊黏膜取材部位的轻度不适,2例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其他7例没有报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血肌酐,为(90.9±23.9)μmol/L(范围60.0~153.0μmol/L)。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颊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长段狭窄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评估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输尿管狭窄 颊黏膜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炳伟 王杰 +7 位作者 张鹏 李喆 毕泗成 王强 岳才博 杨昆霖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7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7岁(24~57岁)。右侧输尿管狭窄5例,其中3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10月收治的7例复杂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7岁(24~57岁)。右侧输尿管狭窄5例,其中3例为上段狭窄,2例为放疗所致多处长段狭窄;左侧输尿管狭窄2例,其中1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例为上段狭窄。3例为初次修复手术,4例为二次手术。7例患者均行经腹途径的腹腔镜手术,吲哚菁绿溶液于术中经肾造瘘管注入患侧输尿管,通过近红外光腹腔镜辅助辨认输尿管狭窄段。7例患者中,2例行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Institute of Urology,Peking University,IUPU)改良回肠代输尿管术,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阑尾补片右侧输尿管成形术,1例行舌黏膜补片左侧输尿管成形术。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均使用近红外光ICG显影腹腔镜辅助完成输尿管狭窄段的定位及分离。平均手术时长187(135~300)min,平均分离病变输尿管时间为18(15~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0(15~200)mL。1例回肠代输尿管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抗生素治疗后好转。7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7(6~10)d,所有患者均无Clavien-DindoⅢ~Ⅳ级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时间9(6~11)个月,未见吲哚菁绿毒副反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个月内顺利拔除D-J管及肾造瘘管,复查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肾积水,泌尿系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示尿路通畅且肾功能良好。结论:在近红外光腹腔镜下使用吲哚菁绿,可在复杂上尿路修复手术中辅助术者快速辨认出输尿管及其狭窄段,有利于减少手术误损伤,更好地保护输尿管血液供应,使用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近红外光腹腔镜 输尿管狭窄 上尿路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数据库的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及术型变化趋势 被引量:7
3
作者 左炜 高菲 +13 位作者 袁昌巍 熊盛炜 李志华 张雷 杨昆霖 李新飞 刘靓 魏来 张鹏 王冰 谷亚明 朱宏建 赵峥 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目的:探究近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病因以及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创建的多中心RECUTTER(Recon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Technology,Epidemiology and Result)数据库资料,分析2010—... 目的:探究近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病因以及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创建的多中心RECUTTER(Recon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Technology,Epidemiology and Result)数据库资料,分析2010—2021年行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前基本信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2010—2017和2018—2021两年段间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比例。结果:RECUTTER数据库中共纳入1072例患者,先天因素和医源性损伤是患者进行上尿路修复手术的主要病因,其中开放手术129例(12.0%)、腹腔镜手术403例(37.6%)、机器人手术322例(30.0%)、内镜手术218例(20.3%),近10年手术量呈现逐年增高趋势,2018—2021年间机器人手术占比显著高于2010—2017年(P<0.001)。1072例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型包括回肠代输尿管术124例(11.6%)、肾盂成形术440例(41.1%)、球囊扩张术229例(21.4%)、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09例(10.2%)、膀胱悬吊联合膀胱瓣手术49例(4.6%)、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60例(5.6%)、舌黏膜/阑尾补片修补术61例(5.7%)。肾盂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虽仍是主要术型,但补片修补术的占比显著增加(P<0.05)。此外,2018年后手术时间明显增长(P<0.05),考虑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占比升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创手术(腔内治疗及机器人手术)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0.472),可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多中心RECUTTER数据库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有重要的数据支持价值,为国内外更大范围多中心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近10年来,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呈“微创化”、术型呈“复杂化”趋势,提示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 修复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部分切除术前CT三维可视化评估标准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新飞 彭意吉 +15 位作者 余霄腾 熊盛炜 程嗣达 丁光璞 杨昆霖 唐琦 米悦 吴静云 张鹏 谢家馨 郝瀚 王鹤 邱建星 杨建 李学松 周利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3-622,共10页
目的:探索并构建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CT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系统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初步探究,同时收集我国16家临床中心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同... 目的:探索并构建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CT三维可视化术前评估系统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初步探究,同时收集我国16家临床中心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同质化标准数据,应用CT三维可视化系统(IPS系统,Yorktal)评估肿瘤解剖结构、血供等信息,通过归纳和总结构建评估系统,完成虚拟手术设计及术中辅助导航,指导临床手术。结果:基于泌尿系增强CT建立三维可视化图像,评分系统纳入肿瘤最长径和体积、肿瘤侵入实质内体积占比、肿瘤侵入实质最大深度、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肿瘤肾实质接触面平整度、肿瘤所在肾脏分段位置、肾血管变异情况及肾周脂肪。肿瘤平均二维直径为(2.78±1.43)cm,平均三维最大径为(3.09±1.35)cm,术后病理平均大小(3.01±1.38)cm。三维重建肿瘤最大径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502,P=0.020;r=0.403,P=0.046)。三维重建及病理肿瘤体积分别为(25.7±48.4)cm3、(33.0±36.4)cm3(P=0.229),三维重建肿瘤体积与术中出血量显著相关(r=0.660,P<0.001),肿瘤侵入肾实质内体积占比与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r=0.410,P=0.041;r=0.587,P=0.005)。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及是否存在血管变异与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未见相关性。完成术前评估的同时,重建后的三维影像可在Touch Viewer系统上进行缩放、旋转、组合显示、颜色调整、透明化、长度体积自动测量及模拟裁切等操作,满足术前虚拟手术规划及术中辅助导航的要求。结论:三维图像可提供更加直观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肿瘤解剖参数及血供、脂肪等信息,CT三维重建肾肿瘤评价系统可帮助预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难度、围术期并发症等。重建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导入指定程序或机器人操作系统即可完成虚拟手术及术中辅助导航,帮助手术医师更好地把握手术过程。评分系统所包含的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切除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