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城市地膜使用和回收现状及思考
1
作者 金云云 孙雷 +1 位作者 杨文献 李继雄 《湖北植保》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地膜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增温保墒、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作用。随着地膜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残留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受损、农业环境污染及作物减产等问题。应城市在地膜回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回收... 地膜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增温保墒、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作用。随着地膜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残留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受损、农业环境污染及作物减产等问题。应城市在地膜回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回收难度较大、处理成本高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改进。本文针对应城市地膜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包括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常态监测、完善回收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对策,以期为应城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污染 回收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糯稻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雷 杨志远 +2 位作者 金云云 张正洪 普智萍 《湖北植保》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推动应城市绿色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糯稻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了糯稻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的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病虫害发生情况下,全生育期绿色防控处理区的... 为推动应城市绿色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糯稻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了糯稻病虫害全生育期绿色防控的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病虫害发生情况下,全生育期绿色防控处理区的“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的防效均高于农户自防区,每667 m^(2)产量比农户自防区高30.6 kg,比空白对照区高273.6 kg。全生育期绿色防控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大面积示范和应用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病虫害 全生育期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糯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黎贤伟 周华众 《湖北植保》 2022年第1期66-68,共3页
应城市是全国糯稻主产县(市)之一,2021年应城市籼糯种植面积2.47万hm^(2),籼糯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为了提高糯稻品质,开展糯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本文总结了农业调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4个方面技术。
关键词 糯稻 病虫 绿色防控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带——应城市中籼糯稻适宜播期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顺超 李四春 +2 位作者 范玉莲 田玉霞 许艳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应城市糯稻种植有着悠久历史,1980年以来糯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其中籼糯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因此糯稻生产一直是应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双季的糯稻种植模式已向一季中糯的种植模式转移。应城市2012年... 应城市糯稻种植有着悠久历史,1980年以来糯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其中籼糯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因此糯稻生产一直是应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双季的糯稻种植模式已向一季中糯的种植模式转移。应城市2012年糯稻种植总面积2.13万hm^(2),其中中籼糯1.73万hm^(2),占总面积的83.2%,基本上以中籼糯为主。由于历史习惯,中籼糯在应城市的播种期从每年的4月5日至6月5日,因此在两个月的播种期中,选择最佳适宜播种期,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达到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糯稻 高温热害 低温冷害 最佳适宜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万亩绿色糯稻产业示范区建设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先兵 姚双喜 +4 位作者 普智萍 刘红菊 杨志远 李四春 张正洪 《湖北植保》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应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籼糯稻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为加快推进绿色糯稻产业发展,打造"应城糯稻"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2020年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中省推广项目,建设"应城市万亩绿色糯稻产业示范区",... 应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籼糯稻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为加快推进绿色糯稻产业发展,打造"应城糯稻"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2020年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中省推广项目,建设"应城市万亩绿色糯稻产业示范区",示范区集成创新、展示了一批绿色生产(防控)新技术,以点扩面,辐射带动农业新技术集成应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糯稻 产业示范 实践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正洪 刘红菊 +1 位作者 姚双喜 王奇 《湖北植保》 2020年第2期58-59,共2页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系统控制力。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与精准施药防治技术。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应用生态工程技术提高系统控制力。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与精准施药防治技术。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有效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 统防统治 绿色防控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水稻3414试验小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四春 姚双喜 +2 位作者 王义平 范玉莲 陈爱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3期150-151,共2页
试验在畅马村钮家湾杨水生田块中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的白散泥田,肥力中等,有机质25.05 g/kg,碱解氮163 mg/kg,有效磷5.5 mg/kg,速效钾59 mg/kg,田面平整,排灌方便。通过分区试验得出合理配施N、P、K三要素,对水稻株高、绿叶... 试验在畅马村钮家湾杨水生田块中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的白散泥田,肥力中等,有机质25.05 g/kg,碱解氮163 mg/kg,有效磷5.5 mg/kg,速效钾59 mg/kg,田面平整,排灌方便。通过分区试验得出合理配施N、P、K三要素,对水稻株高、绿叶数、茎蘖数、基本苗数及叶色、叶龄等生育性状的改善均有较明显的效果,试验处理6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市 水稻3414 试验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中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爱芳 范玉莲 +2 位作者 刘红菊 邵远刚 贾顺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4期126-127,共2页
中稻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我市中稻作物上习惯施肥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1.1%、16.1%、41.7%,采用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1%、11%、15.1%;单位总养分综合效率提高了3.83 kg。试验旨在摸清我... 中稻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的肥料利用率试验表明:我市中稻作物上习惯施肥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1.1%、16.1%、41.7%,采用配方施肥氮、磷、钾的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1%、11%、15.1%;单位总养分综合效率提高了3.83 kg。试验旨在摸清我市中稻肥料利用率现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同时为推荐化肥减量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肥料利用率 试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2021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9
作者 普智萍 孙雷 张正洪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7期73-75,共3页
2021年应城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特点表现为:二化螟基数高,发生程度中等偏重;“两迁”害虫虫量上升快;纹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程度轻;稻曲病流行范围广;稻瘟病局部发生较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重、范围广;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 2021年应城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特点表现为:二化螟基数高,发生程度中等偏重;“两迁”害虫虫量上升快;纹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程度轻;稻曲病流行范围广;稻瘟病局部发生较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重、范围广;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草地贪夜蛾前轻后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品种抗性差、病虫基数高、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不利、农户防治意识不强等方面。提出了应采取强化病虫疫情监测、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及时开展技术指导等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发生特点 原因分析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城市中稻田间肥料效应三区试验总结
10
作者 姚双喜 李四春 +2 位作者 王义平 范玉莲 刘红菊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由于近年中稻品种不断更新,品种间需肥耐肥特性大为不同,原有中稻施肥参数已不通用。因此必须对今后将作为主推品种的新品种进行肥料试验,掌握吸肥特点与需肥规律,为今后科学指导中稻施肥,推广中稻平衡施肥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中稻 田间肥料效应 三区试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残留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1
作者 崔文文 金云云 姚晶晶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10-13,共4页
基于地膜残留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根据地膜的分类、特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地膜残留对土壤、作物生长等的影响,并基于地膜残留管理的成功经验、政策与法规在地膜残留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地膜科学使用及其污染治理... 基于地膜残留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根据地膜的分类、特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地膜残留对土壤、作物生长等的影响,并基于地膜残留管理的成功经验、政策与法规在地膜残留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地膜科学使用及其污染治理的策略,以减少普通地膜对耕地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农业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效
12
作者 张欧 胡锐灵 +4 位作者 孙雷 谢原利 顾辉 张质斌 王钊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筛选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好的药剂,选择市售的5种常用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其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3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89.... 为筛选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较好的药剂,选择市售的5种常用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和持效性;其中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3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89.68%、84.32%,14 d后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防效分别达96.94%、96.78%,可以作为田间防控褐飞虱、白背飞虱的首选参考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防效 持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糯稻的减肥增产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先兵 金云云 +1 位作者 刘红菊 范玉莲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4-16,共3页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十大引领性农业生产技术之一,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讨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减肥、节本和增效作用,2021年在湖北省应城市进行了糯稻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有效穗数、...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十大引领性农业生产技术之一,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探讨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减肥、节本和增效作用,2021年在湖北省应城市进行了糯稻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在相同施肥用量下,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的株高、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等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80%处理的总粒数、结实率显高于施肥100%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机插同步测深施肥90%处理的总粒数、结实率明显地高于施肥100%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可减少10%~20%的肥料施用量,有提高水稻生长发育指标、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可在水稻,特别是在糯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糯稻 减肥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施锌肥对应城糯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先兵 田玉霞 +2 位作者 王奇 范玉莲 邵远刚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为探讨基施锌肥对糯稻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本文设计不同施肥处理,于2021年在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城北办事处吴楼村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作为基肥,可促进糯稻植株生长,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与未施锌肥相比,基施锌肥... 为探讨基施锌肥对糯稻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本文设计不同施肥处理,于2021年在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城北办事处吴楼村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作为基肥,可促进糯稻植株生长,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与未施锌肥相比,基施锌肥处理的产量增幅最高可达3.8%~9.2%。因此,基施锌肥可在糯稻种植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肥 糯稻 效果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糯稻上的应用及其增产效果
15
作者 范玉莲 田玉霞 +2 位作者 王奇 金云云 邵远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7期161-163,共3页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一项省力、减肥、节本、增效的技术措施。结合应城特色糯稻种植,通过试验探索此项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机插秧 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糯稻 增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16
作者 金云云 孙雷 +4 位作者 熊波 谢原利 张欧 张正洪 普智萍 《湖北植保》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本文研究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ME、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EC、24%甲氧虫酰肼SC等4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重且仅防治1次的情况下,15%茚虫威EC(30 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 本文研究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ME、20%氯虫苯甲酰胺SC、15%茚虫威EC、24%甲氧虫酰肼SC等4种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重且仅防治1次的情况下,15%茚虫威EC(30 mL/667m^(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优,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达90.96%和94.67%;对稻纵卷叶螟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供试4种药剂中表现最佳,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速效性 持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专用肥轻简施用对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敏羽 戴志刚 +5 位作者 余德芳 王向平 关绍华 邵远刚 张家学 李小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 【目的】研究明确“水稻-再生稻”体系施用专用肥对产量、产量构成因子、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再生稻”的轻简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T1)、当地农民习惯施肥(T2)、专用肥(T3)等3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从而计算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施肥可以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T1相比,9个试验点的T2处理头季稻和再生稻平均增产56.0%和89.4%;T3处理平均增产75.3%和108.9%;与T2相比,T3处理头季稻、再生稻以及两季总产量分别增加了1006 kg/hm^(2)、356 kg/hm^(2)和1362 kg/hm^(2),增幅分别为12.4%、10.3%和11.8%。T3处理相较于T2处理,每穗粒数增加了20粒,增幅达到10.5%。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头季水稻地上部氮(N)、磷(P_(2)O_(5))和钾(K_(2)O)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4%、6.8%和10.2%;再生季分别增加了5.9%、16.6%和24.4%。不同试验点T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的趋势,与T2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增加25.3%、93.8%和143.7%。在9个试验点,纯收入平均提高了6.19×103元/hm^(2)。【结论】专用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稻谷产量,增加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肥 再生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致病性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小燕 袁汉文 +5 位作者 何爱美 杨文秀 张哲华 郑楚文 李骞 许巧情 《河北渔业》 2020年第8期33-37,60,F0003,共7页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 为探究某斑点叉尾鮰养殖场鱼类发病死亡原因,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体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确定该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药敏试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5种药物产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等11种药物中度敏感。通过回归感染试验进行验证,注射类志贺邻单胞菌菌株后,斑点叉尾鮰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与自然发病个体的症状基本相同。从患病鱼体分离出的即为类志贺邻单胞菌,也正是该致病菌导致斑点叉尾鮰死亡,可利用头孢类高度敏感药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分离鉴定 16S rRNA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杀虫灯水稻田间试验使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菊 张正洪 +3 位作者 陈爱芳 普智萍 孙雷 杨志远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91-93,共3页
为了客观评价自动清虫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开展了比昂自动清虫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与普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比昂自动清虫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普通频振式太阳能... 为了客观评价自动清虫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开展了比昂自动清虫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与普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比昂自动清虫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控效果优于普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杀虫灯 水稻害虫 田间试验 防控效果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水稻施用效果及适用量试验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远刚 刘红菊 +2 位作者 孙勇 贾顺超 范玉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3-15,23,共4页
为探索不同性质的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效果及其适用量,选择了2种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分别设置4个水平的施肥用量进行了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城市的潴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性黏土泥田中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产量结果... 为探索不同性质的水稻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效果及其适用量,选择了2种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分别设置4个水平的施肥用量进行了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城市的潴育型水稻土-黄棕壤性黏土泥田中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产量结果与养分施用总量呈正相关。从施肥效益角度比较,湖北祥云股份N-P-K配比为15-7-8的有机无机复合肥900 kg/hm^(2)用量最佳,湖北宜施壮N-P-K配比为15-6-9的有机无机复合肥600 kg/hm^(2)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肥 水稻 施用效果 适宜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