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点弯曲试验的聚丙烯纤维桥接应力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梁宁慧 曹郭俊 +2 位作者 刘新荣 代继飞 缪庆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3-2158,共6页
为研究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纤维在混凝土开裂过程中桥接应力的变化规律,选用两种尺寸的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的聚丙烯粗纤维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试件,在试件上进行单边缺口梁三点弯曲试验,获得各组试件的荷载-裂缝切口位移曲线和... 为研究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纤维在混凝土开裂过程中桥接应力的变化规律,选用两种尺寸的聚丙烯细纤维和一种尺寸的聚丙烯粗纤维制备纤维增强混凝土试件,在试件上进行单边缺口梁三点弯曲试验,获得各组试件的荷载-裂缝切口位移曲线和荷载-位移曲线。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合成纤维细观拉拔模型,拟合PP纤维桥接应力曲线,并与实测纤维桥接应力曲线作对比,确定对应的PP纤维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细纤维的桥接应力峰值为0.20~0.22 MPa,聚丙烯粗纤维的桥接应力峰值为0.56 MPa,纤维桥接应力随裂缝宽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细观拉拔模型中的参数P0、k0、k1,计算PP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桥接应力;粗纤维具有较强的桥接应力,在混凝土开裂后表现尤为突出,能有效抑制宏观裂缝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三点弯曲试验 细观模型 桥接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深埋岩石地层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祖良 刁小军 刘新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63-2070,F0003,共9页
顶管法具有掘进效率高、安全环保、质量可靠等优点,在土质地层中得到广泛推广。为满足水利及市政工程快速建设的需求,顶管法也在岩石地层中进行应用,但对于长距离深埋岩石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较为匮乏。依托国内首个采用长距离岩... 顶管法具有掘进效率高、安全环保、质量可靠等优点,在土质地层中得到广泛推广。为满足水利及市政工程快速建设的需求,顶管法也在岩石地层中进行应用,但对于长距离深埋岩石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较为匮乏。依托国内首个采用长距离岩石顶管法施工的重庆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现场顶力测试试验研究发现,管节–围岩间摩阻力主要受管外间隙填充物和注入的润滑泥浆的影响,且前者的影响较大。根据顶管超挖间隙中沉渣填充程度的不同,提出了3种管节–围岩接触力学模型,并基于围岩弹塑性理论以及管节与填充物之间的协调变形,推导了各力学模型的顶管摩阻力计算公式。通过将摩阻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摩阻力公式在岩石地层顶管顶力计算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岩石地层 摩阻力 顶力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射速度矩阵改进物质点法的大位移滑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钟祖良 贺凯源 +1 位作者 宋宜祥 郑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26-1634,I0005-I0007,共12页
为克服物质点法的数值噪声问题,将仿射质点网格法的动量映射格式应用于经典物质点法,即在动量映射过程中额外维护一个仿射速度矩阵,进而构建出由仿射速度矩阵和物质点的速度矢量共同表示的速度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仿射速度矩阵是速... 为克服物质点法的数值噪声问题,将仿射质点网格法的动量映射格式应用于经典物质点法,即在动量映射过程中额外维护一个仿射速度矩阵,进而构建出由仿射速度矩阵和物质点的速度矢量共同表示的速度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仿射速度矩阵是速度梯度的一阶近似,进而利用仿射速度矩阵极大地简化了旋率、变形率的求解过程和单时间步内的计算流程,使计算效率成倍提高。采用可GPU并行计算的Taichi编程语言进行算法编程,使求解效率提高数百倍。通过模拟沙柱自然成堆和铝棒堆积体模型试验分别验证了改进算法克服数值噪声的有效性、数值准确性和程序的计算效率;基于典型形状边坡的滑坡模拟,验证了算法和程序在滑坡分析中的适用性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仿射质点网格法 Taichi编程语言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梁宁慧 游秀菲 +2 位作者 曹郭俊 刘新荣 钟祖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影响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FRC)力学性能的因素众多,因此相关试验的周期长,试验量大。如何利用现有试验数据预测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有效提高试验效率,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通过研究纤维尺度、纤维掺量和温度对混凝土... 影响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FRC)力学性能的因素众多,因此相关试验的周期长,试验量大。如何利用现有试验数据预测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有效提高试验效率,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通过研究纤维尺度、纤维掺量和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建立纤维尺度、掺量和温度为因子的回归树(RT)、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三种模型。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不同受热温度(20℃、200℃、400℃、600℃、800℃)下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试验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能以较高的精度预测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与实测值相比,三种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5%以内,个别数据出现较大预测误差;比较三种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关系数R 2,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验证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温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预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聚丙烯纤维 混凝土 高温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卢谅 张均均 +2 位作者 马书文 王宗建 陈志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353,共10页
在地震作用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柔性结构常因侧向变形较大或局部产生破坏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结构。为完善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运用拟动力法和附加应力法理论,以预应力... 在地震作用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柔性结构常因侧向变形较大或局部产生破坏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结构。为完善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运用拟动力法和附加应力法理论,以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计算理论,提出了一套用于计算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的理论公式。结合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该方法计算简洁,适用性广,能够较好地计算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对完善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 拟动力法 侧向动土压力 侧向位移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和KNN的地下采场开挖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仉文岗 李红蕊 +1 位作者 巫崇智 王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4-172,共9页
针对传统地下采场开挖稳定评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的地下采场开挖稳定性预测模型.以加拿大8个采场为例,首先,获取并分析399组观测数据,... 针对传统地下采场开挖稳定评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引入机器学习方法,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的地下采场开挖稳定性预测模型.以加拿大8个采场为例,首先,获取并分析399组观测数据,其中涵盖了相应的岩石质量分级(Rock Mass Rating,RMR)值、跨度以及对应的稳定、潜在不稳定或不稳定状态.然后将地下采场的稳定性程度进行三分类及二分类,采用10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模型超参数优化,在不作任何假设的前提下,捕捉地下采场开挖稳定性与RMR值、跨度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表明:二分类结果准确性高于三分类预测结果;在二分类方式下,两种算法的准确率及召回率均高于90%,其中KNN算法的表现优于RF算法;提出的两种方法较先前研究的正确率有很大提升,为开挖稳定性评估提供了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K-最近邻 开挖稳定性 交叉验证 召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