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SCAN-SMOTEENN-RF联合算法及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桂林 陈晓玲 +1 位作者 岳佳豪 廖明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有效表征地下地层分布和地质构造,但受限于工程钻孔数据的稀疏性、不规则性、不平衡性,单一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质建模中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精度。针对工程钻孔数据的特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DBSCAN-SMOTEENN-RF联合算法改...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有效表征地下地层分布和地质构造,但受限于工程钻孔数据的稀疏性、不规则性、不平衡性,单一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质建模中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精度。针对工程钻孔数据的特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DBSCAN-SMOTEENN-RF联合算法改进的机器学习三维建模方法。首先根据地质资料调整算法参数以优化数据,进而创建研究区栅格单元地质属性模型,并与单一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预测对比,最后进行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建模结果分析。实证结果表明,DBSCAN-SMOTEENN-RF联合算法能有效消除数据不平衡现象并提升建模效果,在数据量有限或质量不均的情况下,与单一RF模型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精度相比,该算法准确率、召回率、F 1值和精确率分别提高8.38%、11.40%、10.12%、7.37%;在栅格单元地质属性模型的地层分布展示上,DBSCAN-SMOTEENN-RF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符合勘察的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机器学习 DBSCAN SMOTEENN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EICP联合黄原胶加固钙质粉土劣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付贵永 肖杨 +2 位作者 史金权 周航 刘汉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41-2351,共11页
生物聚合物(BP)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土体加固生物材料,然而因其具有水溶性,BP固化土在循环浸水工况下强度逐渐劣化。因此,提高BP加固土的耐侵水性十分重要。通过植物脲酶诱导碳酸钙沉(EICP)联合黄原胶(XG)对南海钙质粉土进行加... 生物聚合物(BP)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土体加固生物材料,然而因其具有水溶性,BP固化土在循环浸水工况下强度逐渐劣化。因此,提高BP加固土的耐侵水性十分重要。通过植物脲酶诱导碳酸钙沉(EICP)联合黄原胶(XG)对南海钙质粉土进行加固,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固化粉土进行一系列物理,力学和微观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含量和EICP反应液浓度的增加,黄原胶(XG)固化土和联合(XG-EICP)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显著;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原胶固化土的强度降幅大于联合固化土,联合固化土具有更优的抗干湿循环特性。EICP和XG-EICP溶液试验结果表明:XG在EICP溶液中可以生成不溶于水的凝胶状沉淀,且粘连在XG-EICP沉淀上的碳酸钙颗粒较其纯EICP生成得碳酸钙颗粒体积更大。试验验证了植物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提高生物聚合物固化土抗干湿循环侵蚀的可行性,有望为海洋土加固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EICP 无侧限抗压强度 剪切波速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加固模拟月壤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史金权 付贵永 +1 位作者 刘汉龙 肖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为探究微生物固化月壤作为建筑材料的潜力,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对模拟月壤CQU-L1和CQU-L2进行加固,对不同加固次数和不同胶结液(CS)浓度的固化模拟月壤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剪切波速试验及扫描电镜SEM微观观测。结果表明:随... 为探究微生物固化月壤作为建筑材料的潜力,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对模拟月壤CQU-L1和CQU-L2进行加固,对不同加固次数和不同胶结液(CS)浓度的固化模拟月壤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剪切波速试验及扫描电镜SEM微观观测。结果表明:随着MICP加固次数和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固化模拟月壤强度提升显著。相同加固次数下,固化模拟月壤的强度随胶结液浓度的提升而提升,用浓度为2.0 mol/L的胶结液加固12次的试样峰值强度可达1.303 MPa。土体剪切波速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的趋势相似,最大剪切波速可达508 m/s。微生物注浆加固对模拟月壤CQU-L1的加固效果较CQU-L2差,原因在于模拟月壤CQU-L1颗粒较细,在相同加固次数下,其渗透性下降更显著,使得有效加固次数降低。SEM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固次数和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固化模拟月壤孔隙中形成更为明显的致密结构,并且碳酸钙以球霰石为主。微生物加固有望为月球建造提供一种新的方式,但需要根据月壤的级配以及月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对加固方法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模拟月壤 无侧限抗压强度 剪切波速 月球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波在三角形山体地形中的散射与能量分布规律研究
4
作者 余小越 许明 +3 位作者 谢强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9-2649,2660,共12页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 地形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及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地形对地震波传播的调制效应,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研究均匀半无限介质中等腰三角形山体受到水平剪切波(horizontal shear wave,SH波)作用时山体的动力响应。基于已有的散射频域解,引入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并结合Laplace及Fourier变换求得山体位移的时域解析解答,研究SH波与三角形地形相互作用下山体的地震动时空分布特征及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SH波入射下山体表面点的波动程度显著高于平地表点,受频率成分影响更强,特定频率下表现出显著的放大效应和衰减效应。入射角度对共振频率及地形地震动传递因子的幅值具有重要影响。(2)地震波在山体边界和尖端处发生多次反射与折射,形成复杂的干涉波场。单位幅值脉冲垂直入射时山顶点位移幅值达2.65,随入射角度增加,位移幅值极大值减小并由山体顶点向山体右侧移动,水平入射时位移幅值极大值为2.12。(3)三角形山体地形与地震波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能量在山体特定区域发生聚焦。垂直入射时能量集中在山顶及斜坡附近;斜入射和水平入射时,能量更多分布在山体背坡面,且几何聚焦效应更为显著,局部能量汇聚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三角形山体地形 波函数展开法 地震动时空分布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吸附作用下考虑温度和孔隙比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5
作者 刘爽 刘汉龙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重要的本构关系之一,温度和孔隙比显著地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结合现有的吸附和毛细模型,引入毛细凝聚因子,建立了考虑毛细-吸附作用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引入温度相关的水-气界面张力和润湿热,推导了温度相关...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重要的本构关系之一,温度和孔隙比显著地影响土-水特征曲线。结合现有的吸附和毛细模型,引入毛细凝聚因子,建立了考虑毛细-吸附作用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引入温度相关的水-气界面张力和润湿热,推导了温度相关的浸润系数解析解和基质吸力,从而建立了毛细-吸附作用下考虑温度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基于不同孔隙比土的孔隙分布曲线可以通过平移、缩放获得,建立了考虑孔隙比的毛细水模型,结合吸附水模型提出了考虑温度和孔隙比的毛细-吸附解耦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模型参数可通过两组同温不同孔隙比和一组不同温度的试验结果确定。对比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发现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多种土在不同温度和孔隙比下的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温度 孔隙比 毛细作用 吸附作用 毛细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研究——半解析查表法(SLT)
6
作者 缪露莉 刘新荣 +2 位作者 傅晏 周小涵 郭雪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9-1269,共11页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颗粒流模型的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基于CBM模型,首先进行了理论推导,而后基于大量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理论关系式中系数的拟合值,最终形成半解析查表法。研究表明:接触黏结的强度比对数值试件的细观破坏模式有重要影响;代表性单元体与实际颗粒流模型具有相同的宏、细观参数变化规律,且各系数的理论值与拟合值基本相符;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与接触黏结强度的较小值min(σ_(cn),τ_(cs))呈较好的线性相关;细观参数的标定是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的。最后通过标定砂岩的细观参数来证实半解析查表法是能够用于快速的完成参数标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PFC) 细观参数 标定方法 类岩石材料 C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消落带岩体劣化影响的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荣 王浩 +3 位作者 郭雪岩 罗新飏 周小涵 许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3-576,共14页
三峡库区周期性水位升降引起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基于野外调研及地勘资料,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简称UDEC)研究了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对近水平层状高陡危岩岸坡的稳定... 三峡库区周期性水位升降引起的消落带岩体劣化对典型危岩岸坡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基于野外调研及地勘资料,采用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简称UDEC)研究了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对近水平层状高陡危岩岸坡的稳定性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三峡库区巫山段的近水平层状危岩岸坡消落带岩体劣化严重,在不同消落带劣化区存在紧密层状、松散碎裂状、溶蚀凹腔状、含挤压碎裂带等典型消落带劣化区形态;含有第1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稳定性较好,危岩体位移较小,失稳模式为滑移破坏;含有第2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危岩体先向坡内偏移,其后随着消落带岩体支撑强度弱化向坡外倾倒破坏;含有第3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危岩体向坡外位移较大,失稳模式为倾倒破坏;含有第4种消落带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稳定性主要受挤压破碎带的力学性质控制,易产生沿破碎带切割面的旋转滑移破坏;通过对以上4种劣化区形态的危岩岸坡增加防治加固措施,危岩体的变形位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岸坡 消落带劣化区形态 野外调研 通用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 数值模拟 劣化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曙光 毛振南 +2 位作者 潘林 薛尚铃 徐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2,共12页
基于Bockinghamπ定理,对具有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分析预应力锚索、建筑桩基的应变以及边坡坡顶加速度,研究支护体系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的应变在地震波加速度达到峰值时达到最... 基于Bockinghamπ定理,对具有建筑桩基的顺层岩质边坡桩锚支护体系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分析预应力锚索、建筑桩基的应变以及边坡坡顶加速度,研究支护体系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的应变在地震波加速度达到峰值时达到最大值,且上排锚索受力大于下排锚索,随着地震幅值的增大,最上排锚索锚固段率先发生滑移破坏失去锚固作用;建筑桩基应变最大值点位于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且远离边坡坡面的建筑桩基受力大于邻近边坡坡面的建筑桩基;坡顶各点峰值加速度随地震波幅值增大整体表现为线性增大,但在Wenchuan-Wolong波(0.55g)和Sin波(0.4g)工况时,各点峰值加速度相对有所下降,随着地震波幅值增大,各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汶川波和正弦波作用下并非单调变化,而是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波动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桩基 顺层岩质边坡 桩锚挡墙 振动台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升降作用下灰岩岸坡稳定性数值研究
9
作者 刘新荣 李沛瑶 +4 位作者 刘馨琳 郭雪岩 周小涵 罗新飏 王浩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7,共15页
基于现场调研与采样,采用室内力学试验测定灰岩力学参数与干湿循环下强度劣化规律;基于UDEC建立库岸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三峡库区反倾岸坡、顺层岸坡、近水平层状岸坡及含危岩体岸坡在库水升降作用下的失稳演化过程及消落带劣化深度与... 基于现场调研与采样,采用室内力学试验测定灰岩力学参数与干湿循环下强度劣化规律;基于UDEC建立库岸边坡数值模型,研究了三峡库区反倾岸坡、顺层岸坡、近水平层状岸坡及含危岩体岸坡在库水升降作用下的失稳演化过程及消落带劣化深度与岩层厚度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库水升降作用下岸坡的失稳过程可以分为裂隙萌生发育、裂隙发展贯通和坡体失稳破坏阶段;随着消落带劣化深度的增加,4种岸坡稳定性系数降低;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加,4种岸坡的稳定性系数升高。近水平层状岸坡稳定性系数受以上2种因素影响最大,而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发生的变化最小;当劣化深度大于10 m以及岩层厚度大于5 m时,含危岩体岸坡稳定性系数随影响因素水平变化而产生的变化量较小。长远来看,受库水影响的4种典型岩质岸坡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倾岸坡、近水平层状岸坡、顺层岸坡、含危岩体岸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劣化 库岸边坡 数值模拟 失稳破坏 岩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诱发农村山区砖混结构变形及演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谢强 李雨桐 +4 位作者 徐先宇 孙伟宸 陈昱成 班宇鑫 傅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作为西南山区最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对山区中大量存在的砖混房屋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农村山区中受灾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研究滑坡引起的上部砖混结构变形特征,对科学指导房屋设计防护及灾后监测点布置具... 作为西南山区最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对山区中大量存在的砖混房屋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农村山区中受灾最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研究滑坡引起的上部砖混结构变形特征,对科学指导房屋设计防护及灾后监测点布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酉阳高园子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裂缝参数拟合研究了滑坡区砖混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同时基于PFC3D,构建了有限体积-离散元(Finite Volume Method-Discrete Element Method,FVM-DEM)滑坡-房屋单向耦合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滑坡动态发育过程,进一步揭示了房屋裂缝产生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无柱砖混结构,底框结构抵抗滑坡诱发变形破坏的能力更强,并且处于前后缘段的房屋相对中段房屋更易出现损伤破坏;房屋的长宽比不宜过小,布置房屋长边走向平行斜坡走向有利于减少滑坡对房屋造成的破坏.本文总结了在滑坡作用下,上部砖混结构的变形特征和裂缝开展规律,可为农村山区砖混结构设计和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砖混结构 裂缝开展 PFC3D FVM-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金权 王磊 +5 位作者 张轩铭 赵航 吴秉阳 赵航行 刘汉龙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微生物加固砂土地基存在加固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技术对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分布规律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菌液和反应液在注入土体后对电阻率幅值及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根据电阻率分布情况,探讨了微... 微生物加固砂土地基存在加固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技术对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分布规律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菌液和反应液在注入土体后对电阻率幅值及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根据电阻率分布情况,探讨了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空间上加固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利用电阻率法监测微生物加固过程和加固效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受土体密度,菌液与反应液影响较大,其中,反应液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最高。整体上电阻率随着加固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深部土体电阻率显著低于上部土体,第七至第八次加固后,土体电阻率开始增加,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土体中的孔隙在多次加固后逐渐被生成的碳酸钙填充,土体中的离子交换通道减少导致电阻率增加,此时碳酸钙填充孔隙对电阻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电阻率 钙质砂 菌液 反应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桥桩承载特性及溶洞变形机理研究
12
作者 赵桂清 张吉禄 +3 位作者 周小涵 刘新荣 刘馨琳 郭宏青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3-1143,共11页
为明确岩溶区桥梁建设过程中溶洞对桥桩承载特性的影响机理,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项目高架桥桩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桥桩整体穿越溶洞、侧穿溶洞以及临近溶洞情况下桩基承载能力、桩身荷载传递规律以及溶洞稳定性。结果表明:(1)当... 为明确岩溶区桥梁建设过程中溶洞对桥桩承载特性的影响机理,以贵州某高速公路项目高架桥桩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桥桩整体穿越溶洞、侧穿溶洞以及临近溶洞情况下桩基承载能力、桩身荷载传递规律以及溶洞稳定性。结果表明:(1)当桥桩穿越溶洞时,桥桩承载能力随溶洞埋深增加而降低,文中工况下承载力最大衰减量为16.5%~17.5%,而当桥桩临近溶洞时,溶洞对桥桩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当水平距离大于2D后(D为桩身直径)影响可忽略不计;(2)当溶洞位于桩身嵌岩段上部且桥桩侧穿溶洞或桥桩临近溶洞不足1D时,桥桩将产生较大差异沉降,进而影响上部结构稳定性;(3)溶洞的存在主要影响桩基临空段侧阻力的发挥,而对其他位置侧阻力的发挥影响不大,且溶洞对端阻力影响程度排序为:桥桩整体穿越溶洞>桥桩侧穿溶洞>桥桩临近溶洞;(4)桥桩整体穿越、侧穿以及临近溶洞引起的溶洞潜在破坏模式分别为顶板拉伸破坏、桩基位置附近剪切破坏以及承台的冲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桩 溶洞 承载特性 稳定性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后贯通型锯齿状红砂岩节理面剪切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桂林 王力 +1 位作者 王润秋 任甲山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20,共15页
库岸岩质边坡因受库水位波动影响,节理面受到干湿循环的作用,干湿循环后的节理面剪切强度成为控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针对干湿循环后岩体节理面剪切损伤本构等方面研究不充分。以三峡库区红砂岩为例,通过开展不同干湿... 库岸岩质边坡因受库水位波动影响,节理面受到干湿循环的作用,干湿循环后的节理面剪切强度成为控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针对干湿循环后岩体节理面剪切损伤本构等方面研究不充分。以三峡库区红砂岩为例,通过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砂岩的节理直剪试验,获得干湿循环作用下红砂岩的强度变形特征,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修正Iwan节理面剪切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节理试样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形态表现为初始压密、线弹性变形、峰前软化、峰后破坏和残余变形5个阶段;通过引入Logistic模型,节理面剪切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反映实际的节理面损伤过程,较好地描述规则锯齿状节理面压密阶段剪切变形行为;干湿循环次数与修正后节理面Iwan剪切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存在对数关系;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修正Iwan节理面剪切损伤本构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干湿循环后节理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岩质边坡剪切滑移破坏机制研究和灾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节理面 干湿循环 剪切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元-分层法的受硫酸盐侵蚀隧道衬砌有效强度预测模型
14
作者 刘新荣 庄炀 +2 位作者 周小涵 梁宁慧 陈海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5-173,共9页
隧道衬砌受硫酸盐侵蚀后的有效强度是评价运营隧道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但现有硫酸盐侵蚀试验为缩短试验周期而提高了侵蚀溶液中硫酸盐浓度,导致试验结果无法预测实际运营时间下受硫酸盐侵蚀隧道衬砌的有效强度。针对隧道衬砌的单面腐蚀特... 隧道衬砌受硫酸盐侵蚀后的有效强度是评价运营隧道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但现有硫酸盐侵蚀试验为缩短试验周期而提高了侵蚀溶液中硫酸盐浓度,导致试验结果无法预测实际运营时间下受硫酸盐侵蚀隧道衬砌的有效强度。针对隧道衬砌的单面腐蚀特点,本工作提出微元-分层法,并以此建立了考虑时间效应的隧道衬砌有效强度预测模型。选取重庆某受硫酸盐侵蚀隧道进行了工程案例分析,通过420 d的室内侵蚀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有效强度预测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求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研究了该隧道在整体腐蚀和拱脚局部腐蚀情况下衬砌有效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有效强度预测模型能够避免尺寸效应计算腐蚀衬砌的有效强度,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隧道衬砌有效强度损失阶段,损失速度随运营时间呈先慢后快的特点;在相同情况下,拱脚局部腐蚀时隧道衬砌的有效强度损失小于整体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有效强度预测 微元-分层法 腐蚀衬砌 硫酸盐单面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劣化灰岩能量演化规律与损伤本构模型
15
作者 杨忠平 侯善萌 +2 位作者 张益铭 高宇豪 刘新荣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8,共10页
库水位常年周期性波动,导致消落带基岩处于水动力冲蚀的干湿循环状态,加之覆岩的自重作用,促使基岩强度的劣化。为研究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条件下岩体劣化规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了该耦合条件下灰岩试样劣化试验,阐明了此条件... 库水位常年周期性波动,导致消落带基岩处于水动力冲蚀的干湿循环状态,加之覆岩的自重作用,促使基岩强度的劣化。为研究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条件下岩体劣化规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开展了该耦合条件下灰岩试样劣化试验,阐明了此条件下灰岩能量演化规律并提出了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根据能率-位移曲线,将岩石破坏过程划分为易损区压密、微裂隙闭合、弹性变形、微裂隙扩展及峰后破坏5个阶段;随着劣化应力的增加,部分耗散能提前释放,耗散能与弹性能相等时的应变逐渐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其破坏时总能量对应力的敏感性增强;揭示了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机理;提出了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作用下考虑压密阶段劣化灰岩的损伤本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为库区灾害预测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应力-化学溶蚀耦合 单轴压缩 能量演化 WEIBULL分布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扰动下岩石节理端部应力集中特征分析
16
作者 许明 袁帮国 +3 位作者 蔡宇 刘先珊 甘峰帆 袁东豪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7-1699,共13页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 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动力扰动下的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基于岩石节理受压闭合的特点,视节理符合椭圆形态特征,引入修正的节理法向刚度非均匀分布双曲线模型,综合考虑地应力、节理倾角以及节理长度等因素,对P波与SV波入射扰动下的节理表面应力与端部应力集中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越靠近节理端部,应力波对节理面正应力的扰动幅值逐渐增加,节理对应力波的削减作用逐渐降低,更接近于应力波在完整岩石中的传播效果;节理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与节理表面的压应力和剪应力呈正相关,但压应力引起的节理端部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显著;与忽略节理形态特征条件相比,考虑节理形态特征条件下端部的应力集中效应随应力波入射的波动更为明显,更易发生破坏,更有利于工程安全的分析;在相同条件下,P波主要引起节理面上的正应力变化,而SV波则主要引起剪应力变化;在节理端部的延长点上,随着应力波入射角度增加,SV波对剪应力的影响效果减弱,而对正应力的影响效果加强,这与P波的影响效果表现相反,并且水平位移与正应力值呈正相关性,竖向位移随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节理处于拉剪状态下,端部绝大部分区域的正应力表现为拉应力,而当节理处于压剪状态时以压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椭圆型节理 应力波传播 法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石尺寸对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的影响
17
作者 杨忠平 高宇豪 +3 位作者 李诗琪 李红明 张顺波 刘浩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10-2621,共12页
暴雨或河流引起的水力侵蚀是土石混合堆积体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堆积体由于其内部土石结构复杂性,易在水动力作用下产生侵蚀分异,导致斜坡失稳。为研究其内部土石结构侵蚀分异和细颗粒运移流失机理,采用自主研发的渗透侵蚀试验装... 暴雨或河流引起的水力侵蚀是土石混合堆积体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因。堆积体由于其内部土石结构复杂性,易在水动力作用下产生侵蚀分异,导致斜坡失稳。为研究其内部土石结构侵蚀分异和细颗粒运移流失机理,采用自主研发的渗透侵蚀试验装置和缩尺试验,探究块石尺寸(15、20、25、30 mm)和水力梯度(1、2、4、8)对土石混合体渗透特性影响规律,分析了侵蚀分异的机理。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渗透侵蚀可分为剧烈侵蚀阶段、缓慢侵蚀阶段和稳定渗流阶段3个阶段,各阶段持续时长受块石尺寸和水力梯度控制。低水力梯度下(i<4)块石缓慢崩解,试样渗透系数波动;高水力梯度下(i≥4)块石更早到达崩解极限,试样渗透系数稳定但侵蚀量增大。渗透系数和侵蚀量随块石尺寸的变化呈现正负尺寸效应,考虑不同水力条件,当最大块石尺寸达到20 mm时土石混合体防渗性能达到最优,此时块石间隙为稳定的土石满填结构。土石运移速率差导致土体颗粒与块石侵蚀分异,小块石(D_(max)≤20 mm)与土体颗粒填充结构紧密,土石结构作为整体一同运移。当块石尺寸增大(D_(max)>20 mm)时,小土体颗粒多以松散形式堆积于骨架孔隙内,大块石周边土体更容易侵蚀运移,导致局部侵蚀分异。研究结果可为水力侵蚀引发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侵蚀 土-红层软岩 块石尺寸 颗粒运移 骨架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水平层状岩质边坡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新荣 邓志云 +2 位作者 刘永权 刘树林 路雨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07-2516,共10页
研究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对于库区岩质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疲劳裂纹扩展的双K... 研究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对于库区岩质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对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与破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土疲劳裂纹扩展的双K准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边坡的累积损伤曲线的变化趋势,完整的累积损伤演化曲线表现出初始损伤、细观裂纹扩展、宏观裂缝扩展3个阶段;分别采用三次多项式和幂指数建立了微小地震和强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演化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微小地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曲线表现出初期略微下降、中期线性增长、后期平缓增长的正"S"型的3段式特征,强震作用下边坡岩体累积损伤相比微震作用下有较为快速的增长,且在边坡破坏前增速加快。频发微震作用下,水平层状岩质边坡在坡体上部形成阶梯型破坏面并向坡面出露,在坡体下部形成平直的剪切破坏面,坡体最终的破坏面呈阶梯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累积损伤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下珊瑚砂地基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丁选明 吴琪 +3 位作者 刘汉龙 陈志雄 陈育民 彭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08-1417,共10页
随着岛礁建设的快速发展,珊瑚砂地基抗震安全尤为重要。为揭示珊瑚砂地基和建筑物地震响应特性,开展了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密实度的可液化珊瑚砂地基上3层框架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孔隙水压力、加速度、位移和动应变等动力响应进行测试... 随着岛礁建设的快速发展,珊瑚砂地基抗震安全尤为重要。为揭示珊瑚砂地基和建筑物地震响应特性,开展了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密实度的可液化珊瑚砂地基上3层框架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孔隙水压力、加速度、位移和动应变等动力响应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可液化石英砂场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相对密实度和相近颗粒级配下,珊瑚砂场地相比石英砂场地更难以液化。两种砂场地液化程度均随埋深增大而减小,随与建筑物距离增大而增大。液化后的珊瑚砂场地模型地基相比石英砂场地仍然具有一定的剪切传递能力,这种差异随地基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弱。珊瑚砂场地液化后建筑物倾斜度、最终沉降和立柱动应变相比石英砂场地均较小。不同相对密实度的珊瑚砂与石英砂场地液化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振动台试验 动力响应 超孔隙水压力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注浆扩散机制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钟祖良 别聪颖 +3 位作者 范一飞 刘新荣 罗亦琦 涂义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94-4202,共9页
为了研究浆液在土石混合体中的扩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地区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研制了一套可重复使用的室内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含石量、孔隙比、浆液黏度和注浆压力等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注浆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浆液在土石混合体中的扩散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地区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研制了一套可重复使用的室内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含石量、孔隙比、浆液黏度和注浆压力等条件下土石混合体注浆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浆液在土石混合体中主要以渗透、劈裂的方式扩散。当含石量由低到高变化时,浆液主要扩散方式由劈裂扩散转化为渗透扩散;中等含石量时,劈裂扩散与渗透扩散相当。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支持向量机制论建立了土石混合体注浆扩散半径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获得了渗透扩散半径和劈裂扩散半径影响因素的影响次序分别为:含石量>浆液黏度>孔隙比>注浆压力、含石量>注浆压力>浆液黏度>孔隙比。含石量对扩散形式的影响最大,对扩散半径值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建议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土体含石量分区段进行注浆技术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含石量 扩散机制 预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