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河油田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采出程度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士奇 周志军 +1 位作者 张小静 王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6,155,共4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和油藏工程技术,提出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分析注水倍数和驱替倍数对井组不同位置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注水初期,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很快,当注水倍数达到0.5倍孔隙体积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开始趋缓。井组的不同检测点呈现不同的规律:主对角线上离注水井越近,单元采出程度越高;中垂线和生产井等距点上越接近主对角线,单元采出程度越高;注水井等距检测点上单元采出程度变化基本相同。油层驱替倍数越高,采出程度越高,水驱开发效果越好,当驱替倍数小于20倍时,单元采出程度上升较快,驱替倍数超过20倍时,上升趋势变缓。根据以上结论,当水驱过程中注水倍数较小时,可继续提高注水倍数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当注水倍数较大、驱替倍数较小时,可通过改变液流方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水倍数 驱替倍数 采出程度 双河油田ⅧⅨ油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肇州油田层控多边形断层发育特征及在油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平贵东 付晓飞 +3 位作者 刘宗堡 谢昭涵 高煜婷 方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3-1365,共13页
地震解释和沿层相干切片,结合储层沉积特征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肇州油田层控多边形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层控断层定向排列,展布方位与斜坡走向平行,并向着斜坡上倾方向倾斜,其发育时期与青山口组末期—姚家组... 地震解释和沿层相干切片,结合储层沉积特征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南部肇州油田层控多边形断层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层控断层定向排列,展布方位与斜坡走向平行,并向着斜坡上倾方向倾斜,其发育时期与青山口组末期—姚家组沉积早期的构造抬升事件相对应,地层翘倾引起的重力滑动作用被认为是驱使断层活动的成因。层控多边形断层的平面展布受砂体和构造断层的影响,集中分布在含砂地层厚度较薄的区域,并且多向着构造断裂下盘生长。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多边形断裂的启闭性质不同,其在油成藏中的作用也不同。成藏期(明水组末期)区域应力场为北西向挤压,北西—北北西向沟通青一段源岩和葡萄花油层的活动断裂是垂向输导油的油源断裂,而此时东西展布的层控断裂受正向挤压,断面紧闭,对油成藏主要起遮挡作用。新生代以来至现今区域应力场转变为近东西向挤压,层控多边形断层展布方位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具有高渗透性,成为油在低渗透储层内侧向运移的高渗透通道,促进油藏连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形断层 层控 重力滑动 葡萄花油层 控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在卫星油田葡萄花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美玲 刘国振 +1 位作者 张士奇 周仁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2期7901-7904,7909,共5页
断层既是油运移通道,又是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以卫星油田为例,从断层与成藏的同期性、断层发育的规模性、断层发育的方向性、断层发育的期次性、断层与储层发育的相关性、断层对油藏类型的控制性等六个角度,详细论述了断层在卫星... 断层既是油运移通道,又是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以卫星油田为例,从断层与成藏的同期性、断层发育的规模性、断层发育的方向性、断层发育的期次性、断层与储层发育的相关性、断层对油藏类型的控制性等六个角度,详细论述了断层在卫星油田油气成藏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合理印证。并以此为依据,预测出卫星油田有利区块,经实际布井验证,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成藏 卫星油田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油田油层水洗状况综合分析
4
作者 孙彦彬 石磊 孙树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3-659,共7页
卫星油田是一个新增石油探明储量的油田,因发现时间晚,开发周期短,缺少有关储层描述和水洗状况的资料,为了检查目前井网条件下葡萄花各类油层的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点,部署一口密闭取芯检查井。本文针对该区块注采关系不完善的现状,... 卫星油田是一个新增石油探明储量的油田,因发现时间晚,开发周期短,缺少有关储层描述和水洗状况的资料,为了检查目前井网条件下葡萄花各类油层的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点,部署一口密闭取芯检查井。本文针对该区块注采关系不完善的现状,根据投产前或投产初期钻取的油基泥浆取芯井及密闭取芯井的资料,对储层的岩矿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得到的孔隙分布、相渗等特征参数进行水淹识别和计算,完成水洗动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葡萄花油层束缚水饱和度较低,油水共渗范围宽,水淹动用状况比较差,水洗厚度小,水洗程度中等,井点采出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芯 储层初步评价 水淹识别 水洗动用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感应测井在疑难储层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郎丰吉 刘江 +1 位作者 孙树文 张美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9,共3页
卫星油田的典型难题特征之一是油水同层、高阻水层广泛存在,常规测井条件下常常造成误射孔或丢失油层,给油田高效开发带来不利影响。经9口井阵列感应测井试验资料分析,这类储层阵列感应曲线对不同孔渗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径向侵入特点,从... 卫星油田的典型难题特征之一是油水同层、高阻水层广泛存在,常规测井条件下常常造成误射孔或丢失油层,给油田高效开发带来不利影响。经9口井阵列感应测井试验资料分析,这类储层阵列感应曲线对不同孔渗条件表现出不同的径向侵入特点,从储层物性与侵入特性关系出发,给出常规测井求取拟阵列曲线方法,由此建立拟阵列识别疑难储层解释方法,实现提高开发井无阵列测井情况下油水同层、高阻水层解释符合率目标。经2口井9个层试油资料验证,验证符合率达到88.9%,为该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流体识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感应测井 疑难储层 开发 高阻水层 油水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形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孟元林 许丞 +5 位作者 谢洪玉 田伟志 童传新 刘景环 高煜婷 王又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1-707,共7页
为了准确模拟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Walderhaug时间一温度双控化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超压对自生石英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适用于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形成的时间.温度.压力多控化学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在莺歌... 为了准确模拟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Walderhaug时间一温度双控化学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考虑超压对自生石英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适用于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形成的时间.温度.压力多控化学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在莺歌海盆地的实际应用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新生界石英砂岩中自生石英的形成受到了超压的抑制,通过引入超压抑制因子,建立了适用于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形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根据莺歌海盆地石英砂岩中自生石英含量和压力实测资料,确定了超压抑制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自生石英形成演化史的准确模拟,模拟精度远高于Walderhaug经典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压力系数为1.7~2.0的超压可使自生石英含量降低2.72%-4.72%,有利于深层超压带优质储集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自生石英 超压抑制因子 致密砂岩 化学动力学模型 优质储集层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异常高孔带分布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童传新 孟元林 +5 位作者 谢玉洪 高煜婷 刘景环 张伙兰 胡安文 肖丽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0-728,共9页
为了在高温、高压背景下寻找发育异常高孔隙度的优质储层,本文应用大量岩心实测孔隙度、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了莺歌海盆地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的纵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在300~1150m、1300~2400m、〉... 为了在高温、高压背景下寻找发育异常高孔隙度的优质储层,本文应用大量岩心实测孔隙度、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了莺歌海盆地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的纵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在300~1150m、1300~2400m、〉3000m发育三个异常高孔带。第1异常高孔带主要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乐东区,第1I异常高孔带主要分布于东方区、乐东区和莺东斜坡区,第1II异常高孔带分布于临高区和东南区。异常高孔带的成因主要有大气水淋滤、有机酸溶蚀、热流体活动、天然气侵位、超压对机械压实作用的抑制。邻源超压比他源超压对机械压实具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异常高孔带主要发育于水动力较强的临滨和浅海相砂体中,这些砂体具有刚性颗粒含量高、分选中一好、胶结物含量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致密砂岩 有机酸 天然气侵位 超压 热流体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背景下黏土矿物转化的优化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元林 魏巍 +5 位作者 王维安 解习农 肖丽华 高煜婷 李清华 刘文慧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5-153,共9页
在黏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中,大多数模型只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考虑到超压对黏土矿物转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背景下黏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用最优... 在黏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中,大多数模型只考虑了温度、时间和流体介质的影响。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超压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考虑到超压对黏土矿物转化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超压背景下黏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用最优化方法确定了超压抑制因子,从而使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质量分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达到最小。为检验其合理性,将该模型分别应用于一个新生代盆地和一个中生代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在超压地层中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质量分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压力系数为1.2~1.7的地层中,超压对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层质量分数的抑制可达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盆地模拟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3 位作者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67-4178,共12页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A优化Attention双向LSTM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金玉 金宏哲 +1 位作者 王海生 张忠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一种含Attention的双向LSTM预测方法,简称Bi-LSTM-AT。该方法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作为输入且考虑温度、湿度和日期类型因素的影响。通过建模学习构建网络模型,挖掘网络特征内部变化规律,通过... 针对短期电力负荷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一种含Attention的双向LSTM预测方法,简称Bi-LSTM-AT。该方法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作为输入且考虑温度、湿度和日期类型因素的影响。通过建模学习构建网络模型,挖掘网络特征内部变化规律,通过映射加权和学习参数矩阵赋予Bi-LSTM-AT网络隐含状态相应的权重。同时,针对该模型超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改进麻雀算法实现该模型超参数的优化选择,使得全年最后两天预测值的MAPE为0.42%、RMSE为0.29%和MAE为0.21%,验证了模型线性回归拟合能力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预测 长短期记忆 注意力机制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复杂孔隙结构参数研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士奇 张美玲 曾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葡萄花油层组油水关系复杂,不但存在上油下水、油水同层的情况,而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因此,首先从泥质、钙质含量等方面分析了葡萄花油藏孔隙结构客观存在的复杂性,然后利用压汞实验数据证实储集层孔隙结构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条件。... 葡萄花油层组油水关系复杂,不但存在上油下水、油水同层的情况,而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因此,首先从泥质、钙质含量等方面分析了葡萄花油藏孔隙结构客观存在的复杂性,然后利用压汞实验数据证实储集层孔隙结构是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条件。最后,通过建立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与含油性质关系揭示了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特征,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为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的识别、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规律 复杂孔隙结构 识别图版 葡萄花油层组 卫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美玲 包燚 +1 位作者 张士奇 刘国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0期4750-4755,共6页
低序级断层使含油断块的油水关系复杂化,尤其是对于单砂体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砂体内部结构非均质性明显的区块,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对于寻找有利井位、解决注采矛盾非常有利。在卫星油田卫21区块为单一背斜构造基础上,采用葡萄花油层组... 低序级断层使含油断块的油水关系复杂化,尤其是对于单砂体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砂体内部结构非均质性明显的区块,低序级断层的识别对于寻找有利井位、解决注采矛盾非常有利。在卫星油田卫21区块为单一背斜构造基础上,采用葡萄花油层组密井网资料,考察分析同一井排井资料反映的葡顶构造位置的相对变化趋势,结合地震剖面,有效地实现了该区块低序级断层的识别,为加密井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断层 测井资料 地震剖面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沉积成藏规律实现葡萄花疑难层测井解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美玲 吕鑫淼 张士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测井综合评价中,常以电阻率测量值的高低来反映岩层的含油饱和程度,以孔隙度测井值来反映岩层的储集能力。由于沉积成藏条件复杂,部分岩层测井评价存在困难,具体归纳为"低阻油层"、"高阻水层"两种情况。弱水动力的... 测井综合评价中,常以电阻率测量值的高低来反映岩层的含油饱和程度,以孔隙度测井值来反映岩层的储集能力。由于沉积成藏条件复杂,部分岩层测井评价存在困难,具体归纳为"低阻油层"、"高阻水层"两种情况。弱水动力的低能量沉积环境、辅以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形成"低阻油层";而油气运移"路过"的部分岩层,孔隙内残余原油氧化后致使流体导电能力降低,形成"高阻水层"。以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在沉积微相、油气运移成藏规律基础上,分析总结复杂油水分布特征,将电阻率、孔隙度、断层、岩层到葡顶的距离、砂体展布情况等诸要素联系起来,建立综合识别方法,有效提高了这两类疑难储层的测井评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水层 低阻油层 测井评价 沉积 成藏规律 葡萄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井微生物清防蜡工艺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乐建君 王新宇 +3 位作者 李云祥 柏璐璐 王蕊 迟双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8期67-69,共3页
针对现有机采井化学清防蜡存在药剂用量大、加药频率高、作用时间短、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微生物清防蜡菌剂。通过现场8口易结蜡井试验,发现试验期间机采井电流变化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微生物清防蜡菌剂用量比化学清防蜡药剂减... 针对现有机采井化学清防蜡存在药剂用量大、加药频率高、作用时间短、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微生物清防蜡菌剂。通过现场8口易结蜡井试验,发现试验期间机采井电流变化较小,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微生物清防蜡菌剂用量比化学清防蜡药剂减少40%以上,成本节约20%~50%,加药周期延长1倍以上,该微生物清防蜡菌剂效果优于或等效于化学清防蜡药剂,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井 微生物菌剂 清防蜡 应用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圈闭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振国 刘春喜 +2 位作者 杨秀彬 刘景 李雅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
利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地质、物探、井筒等资料,结合油气资源量评价、圈闭形成、油气成藏等条件,对已钻圈闭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匹配关系等要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二因素圈闭评价方法,在油气成藏研究基础上,... 利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得的地质、物探、井筒等资料,结合油气资源量评价、圈闭形成、油气成藏等条件,对已钻圈闭的油源、储层、盖层、圈闭、匹配关系等要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二因素圈闭评价方法,在油气成藏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贝尔凹陷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标准,并对凹陷所有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与优选排队,指出有利的圈闭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贝尔凹陷 圈闭 地质风险评价 圈闭评价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CS-P&O算法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金玉 王雨欣 王海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9-792,共4页
恒压法、扰动观察法(P&O)等传统MPPT算法在非均匀辐照度下无法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导致光伏系统效率降低,成为限制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运算的布谷鸟算法与扰动观察法结合的复合算法。通过引入量子运算对... 恒压法、扰动观察法(P&O)等传统MPPT算法在非均匀辐照度下无法追踪到最大功率点,导致光伏系统效率降低,成为限制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运算的布谷鸟算法与扰动观察法结合的复合算法。通过引入量子运算对粒子的方向进行更新,布谷鸟算法中莱维飞行模块对粒子的实际位置更新,在功率多峰值下的情况下迅速找到MPP点附近后,将算法切换至P&O,通过小的扰动,对MPP进行持续跟踪,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减少系统的震荡和能量损耗。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算法在非均匀辐照度下能实现快速精确的最大功率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谷鸟算法 量子运算 扰动观察法 最大功率点跟踪 光伏电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阵列感应资料识别油水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双玲 张士奇 魏庆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124,共3页
阵列感应(HD IL)不同探测深度的测量值可以反映储层流体的径向展布趋势。将HD IL资料与其他常规测井资料进行结合,分别从利用阵列感应曲线的径向变化趋势和直接应用一维反演后电阻率2个方面建立了HD IL解释图版,分析认为应在充分考虑资... 阵列感应(HD IL)不同探测深度的测量值可以反映储层流体的径向展布趋势。将HD IL资料与其他常规测井资料进行结合,分别从利用阵列感应曲线的径向变化趋势和直接应用一维反演后电阻率2个方面建立了HD IL解释图版,分析认为应在充分考虑资料对储层地质情况反映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解释图版,才会在生产中具备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感应资料 油水层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AVO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唐振国 杨秀彬 +2 位作者 梁江平 王卓卓 官艳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储层含油气预测是松辽盆地北部杏西地区葡萄花油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难点.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多属性交会分析为手段,以理论和正演结论为指导,利用AVO反演技术进行岩性和流体预测.研究认为:葡Ⅰ2油层段储层含油气之后其AVO特征为... 储层含油气预测是松辽盆地北部杏西地区葡萄花油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难点.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以多属性交会分析为手段,以理论和正演结论为指导,利用AVO反演技术进行岩性和流体预测.研究认为:葡Ⅰ2油层段储层含油气之后其AVO特征为Ⅰ类AVO异常,MuRo反射率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岩性的变化,而流体因子反射率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流体的变化;利用这两种AVO属性的分析结果,可得到杏西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含油气性分布,为储层预测和含油气判别提供了有利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AVO反演 储层 预测 预处理 含油气性检测 流体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对菌体调剖驱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毕永强 高煜婷 +2 位作者 王春友 修建龙 伊丽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3-497,共5页
为了探究菌体调剖驱油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能力和适用条件,通过并联均质胶结岩心构建了非均质油藏模型,利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的菌体调剖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菌体调剖驱油效果与渗透率大小和... 为了探究菌体调剖驱油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能力和适用条件,通过并联均质胶结岩心构建了非均质油藏模型,利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和渗透率级差条件下的菌体调剖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菌体调剖驱油效果与渗透率大小和渗透率级差密切相关。当油藏渗透率为101.84×10^-3~741.87×10^-3μm^2、渗透率级差为0~8.01时,菌体调剖驱油可最大提高采收率5.10百分点。当渗透率级差增大到7.28时,菌体吸附滞留所形成的调剖作用无法明显改善储层非均质性,不能达到调剖驱油的效果。菌体调剖驱油效果随着综合渗透率的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于深化微生物采油机理的认识和判定微生物采油的适用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调剖 渗透率级差 分流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